獨立報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河川洪水是全世界塑膠垃圾擴散的推手,帶給人類和野生動物重大健康風險。
因防洪系統少 洪水在發展中國家散播塑膠垃圾的能力最大
研究顯示,全球平均而言,跟沒有洪水的狀況相比,低強度洪水可將塑膠垃圾的散播潛力提高近10倍。
但是在發展中國家,洪水推動塑膠垃圾散播的能力最大,這些地區的塑膠污染率最高,而防洪系統的數量最少。
研究結果顯示,孟加拉國是洪災期間塑膠垃圾散播幅度成長最快的國家。與非洪災期間相比,低度洪災可導致塑膠垃圾的散播潛力增加40倍。作者認為,在高強度洪水之下,塑膠散播潛力可能會更高。
「塑膠擴散的問題是,當它離來源地越遠,清除的難度就越大。」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羅布羅克(Caspar Roebroek)告訴獨立報:「塑膠垃圾在城市裡時,清理起來非常容易。但是一但被沖出城市,進入下水道網或河道,則清理起來會相當困難。」
全世界每年生產約3.5億噸塑膠。目前尚不清楚所有塑膠垃圾的最終歸宿,但據信,每年有1萬~10萬噸的塑膠垃圾最終進入海洋。
塑膠垃圾的擴散也可能堵塞防洪管道 使洪水惡化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全球洪水資料和全球「管理不善」塑膠污染的分布資料庫進行比較。這個塑膠污染資料庫代表的是未經官方系統回收或處置的塑膠污染。
透過比較這兩個資料庫,研究人員能夠推斷出洪水如何促使塑膠污染擴散。
研究人員主要研究低強度洪水(也稱為「十年一遇洪水」)如何影響塑膠的散播潛力。十年一遇洪水在任一年份發生的機率約10%。
羅布羅克說,塑膠在河流中散播的一個其中主要問題是可能導致防洪管道堵塞。「東南亞已經發現了這一點。如果一大片塑膠垃圾流經河道並卡在水力基礎設施中,將阻塞用於管理洪水的管道,導致洪水惡化。」
羅布羅克說,微塑膠的散播也可能帶來風險。「當塑膠分解,將變得更加難以控制,而且幾乎可以進入任何地方。」從南極的企鵝體內到珠穆朗瑪峰頂附近,到處都能發現微塑膠。
「目前塑膠對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尚無定論,但我們知道動物深受其害,被塑膠困住、垂死。塑膠也會被動物吃下肚,最後因為人類吃下動物而進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