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辦法預計將在3月底公布,國內八大離岸風電開發商今(10日)呼籲,相關政策應更有彈性、提供穩健務實的投資環境,並獎勵創新科技,特別是浮動式風機與風場的開發。
八家業者今天組成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由哥本哈根風能開發公司(CIP)的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擔任理事長。
區塊開發競標前先禮後兵 協會成員間不討論價格、選址問題
除了CIP,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成員還有麥格理綠投資集團(GIG)、捷熱能源(JERA)、北陸能源(NPI) 、沃旭能源(Ørsted)、達德能源(WPD)、上緯新能源(SRE)及玉山能源(YECL)等八家風電開發商,於2019年發起,2021年獲得內政部核准立案,今日舉行成立大會。
許乃文表示,TOWIA成員皆為目前在國內有實際開發風場的業者,雖然在風場開發上有競爭關係,也交換彼此在地方溝通、風場開發等經驗,相互學習,「更重要的是希望整合開發商的意見跟政府與社會各界來交流,提供政策上的建議,也向民眾分享再生能源的知識與成果。」
目前不少開發商已經送出區塊開發風場的環評,其中有多個風場預定場址有所重疊。許乃文說,TOWIA並不會對於各家開發商規劃有重疊的風場進行協調,也不會討論到關於競標價格的議題,「涉及聯合行為我們不能做,也不會做。」
不過,區塊開發公告在即,許乃文也代表八大開發商給予政府三項建言,希望政府提供穩健務實的投資環境,政策推動要跟國際緊密扣合;「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要納入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的經驗,讓政策更有靈活與彈性,因應新的技術與市場的變化」他強調,政府應重視創新科技,獎勵業者開發與應用新的技術,落實離岸風電研發。
許乃文表示,特別是已經有許多國家投入浮動式風場的開發,台灣也應該及早思考因應,「由於涉及選址的問題,業者也很關注政府對離岸風電紅燈區、黃燈區、綠燈區的劃設。」他建議,區塊開發辦法公告後到競標前應有足夠的備標期,不要過於倉促。
上緯新能源執行長:必須有浮動風機才能達10GW目標
上緯新能源執行長林雍堯說明,扣除禁止興建風場的區域,台灣海域可利用的空間有限,特別是用電量比較高的西部海岸,大部分可以開發固定式風場,也都納入第二階段的潛力場址,然而,「下一階段如果要做到10年10GW,依照目前的技術必須要有浮動式場址才能達成。」
不過,林雍堯也說,固定式風場有多少容量(GW)的成長空間,還無法估計。
林雍堯表示,下一階段區塊開發將朝向更大水深的區域,就會需要應用浮動式風機的技術。雖然現在固定式風機在國際有做到60米深,但會有成本過高、打樁噪音影響海洋生態、打樁施工船難以調度等問題,「從產業面來看,各國近年開始推動浮動式風場,但實際的示範風場還不多,台灣的風電產業業者若能及早布局,更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的供應鏈。」
林雍堯認為,台灣現在來開發浮動式風場,跟各國的起跑點是一樣的,但若在遲到2025之後,可能就無法佔有先機。他指出,雖然目前浮動式的成本較固定式更高,但也有研究推估,大約在2025年會出現交叉,浮動式的成本可望低於固定式。
被捧為台灣離岸風電之父 沈榮津也喊「2050碳中和」
許乃文致詞時,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譽為「台灣離岸風電之父」,因為他在疫情期間組成口罩國家隊,開創口罩外交,讓全球看台灣,「風電業者也會跟政府看齊,讓台灣離岸風電驚艷世界。」
沈榮津也相當有信心地說,「雖然去年受到疫情影響,有些計畫被延遲,但大家的腳步沒有亂,我看到許多案場都已經蓄勢待發,今年成果會更明顯。」他表示,國外的離岸風電開發商帶著資金與技術來到台灣,協助台灣能源轉型建立離岸風電計畫,並架構一個新的產業,而政府會持續推動、進行整體規劃,幫投資人跟業者解決問題,讓風電產業根留台灣。
面對即將公告的2026~2035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沈榮津表示政府會以市場來思考,離岸風電的技術一直在進步,從剛開始單支容量4MW的風機,現在已經喊出單支15MW,讓有限的空間發出更多的電,「離岸風電的技術發展,可以讓我們看見2050碳中和、零排放。」
對於政策穩定掛保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我國已規劃2025至2035年增加10GW離岸風電的目標,未來將「持續計算離岸風電,對於『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可以做出多少貢獻。」
會後,沈榮津受訪表示,目前行政院正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積極與各部會評估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若有確定,會再對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