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築事務所「Make Architects」所設計、被常春藤所覆蓋的這棟建築,號稱「零化石燃料(fossil-fuel free)」,100%使用再生能源運作,實現淨零碳營運,而租客可享受到綠色植物「親自然」設計。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完全信服這套說法。
建築師氣候行動網(Architects Climate Action Network, Acan)活動小組協調人吉丁斯(Joe Giddings)說:「用混凝土、鋼材和玻璃製成的東西能被說成『零化石燃料』,是很奇怪的事。這些材料的生產需要燃燒大量的化石燃料。」
建造及拆除期間產生的「實體碳」 很少被人們關注
吉丁斯指出:「我們必須考慮材料來自何處、如何被製造出來,並檢視從建築到拆除到再利用這整個供應鏈。」
在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競賽中,Acan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建築消耗的能源。建築物完成後的能源效率進展不少,但是目前為止,建築物在建造期間和最終拆除所產生的碳排放,卻很少被關注,包括提取原料、製造部件,到拆除產生的有毒副產物洩漏到垃圾掩埋場。
Acan估計,這種「實體碳(embodied carbon)」,佔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排放總量的3/4,而且隨著再生能源興起,能源網脫碳程度越高,這個比例只會增加。在英國,建築環境佔碳排放總量的45%,建築實體體碳已成為關注焦點之一。
建築法規跟不上減碳時程 專家推「全生命週期碳評估」
碳顧問公司「Targeting Zero」創始人史特吉斯(Simon Sturgis)表示:「政府的監管確實落後。在接下來的60~70年中,建築排放將是最直接的問題,目前建築法規都沒有考慮這一點。」
但史特吉斯提到,「其實這很容易解決,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達到大幅減排。」
史特吉斯最近參與的新「倫敦計畫」,首次要求對新建案進行「全生命週期碳評估」。荷蘭2013年就開始引進這樣的政策了。目前「倫敦計畫」尚未對此設定目標,但現在推薦給市府的開發商必須計算出其計畫案的全生命週期(包括興建、拆除和處置)的預計排放量,並說明如何努力減少碳排。
「大原則是要稍微更謹慎地選擇」,史特吉斯說,「使用更少的混凝土、更多的木材,或者在窗框上使用可回收的鋁。」
史特吉斯說:「了解營運排放與碳排放成本之間的關係也至關重要。三層玻璃窗可能會降低暖氣需求,但其實體碳排卻很高。」
史特吉斯對玻璃帷幕辦公大樓相當不以為然。因為儘管擁有良好的環境信譽,但由於這類玻璃系統通常只能保證使用30年,很容易被報廢淘汰。「這些建物至少該要使用一個世紀,但是若這些三層玻璃必須經常更換,成本是很高的。」史特吉斯說。目前來說,製造商沒有動力使它們的使用壽命更長。
建築物翻新工作中 服務設備可佔80%實體碳排
儘管缺乏政府監管,但業內對碳排議題逐漸產生共識。英國主要的專業組織,包括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結構工程師學會和建築服務工程師特許學會,都有在指導碳排評估工作,並呼籲政府介入。
環境工程師巴格納爾.喬治(Clara Bagenal George)最近編撰了一份指導文件,用來評估建築服務設備(包括暖氣、照明、管線等)的含碳量。
巴格納爾.喬治說:「在建築物翻新的工作中,服務設備可以佔80%的實體碳排。這是隱藏的成本,往往需要隨著時間升級。」
建築服務和工廠通常在建築過程中使用大量的鋼、鋁、塑膠和銅,關鍵組件會用到稀土元素,如馬達中的永磁體和燈的磷光體。太陽能電池板通常含鉛、鎘和其他有毒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不將整個電池板拆開通常很難移除,回收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也是相當困難。
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估計,2016年全球約有25萬噸的太陽能電池板廢棄物,到2050年將達到7800萬噸。絕緣材料是另一個爭議性話題。史特吉斯說,最有效的泡綿隔熱材料也是污染最嚴重的,合成和天然替代物之間的含碳量相差十倍之多。
英國國會議員呼籲 調查建築碳足跡、材料永續性
在缺乏國家政策的情況下,似乎是金融財務方面的條件在鼓勵開發商採取行動。綠色融資選擇越來越多,加上「氣候相關金融揭露特別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建議,為了確保部分資金來源,最好採取具有氣候意識的作法並且保留證據。
英國建商「英國土地公司(British Land)」最近針對其建議碳排放量徵收內部稅,設立用來翻新其既有建案碳排放的基金。這間公司還將員工的年度獎金與碳排放掛鉤,這已經開始鼓勵把建案翻新而非拆除。
英國越來越多國會議員呼籲做出改變。上週,環境稽查委員會專門針對建築碳足跡和材料的永續性開始調查,並建議在蓋新房子時導入具體碳目標,以增加對低碳材料的需求。
國會還建議削減建物翻修的增值稅,業界長期以來一直這麼呼籲,因為這通常是選擇拆除或是翻新的決定因素。目前,新建築物免徵增值稅,而翻修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