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武肺主權債券藏氣候風險 《自然》期刊專家提醒三步驟避險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多國武肺主權債券藏氣候風險 《自然》期刊專家提醒三步驟避險

2021年04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篇刊登在《自然》期刊的評論文章指出,在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許多國家政府的借款高如天文數字,卻很少注意氣候變遷可能影響其償還債務的能力。研究者分析了世界各國2020年發行的主權債券發現,絕大多數國家並未揭露全球暖化帶來的信用風險。

研究分析世界各國2020年發行的主權債券發現,絕大多數國家並未揭露全球暖化帶來的信用風險。圖片來源:Gabby K/Pexels

氣候變遷恐使各國國內GDP下滑 政府應設法評估氣候風險

研究者說,氣候變遷可能嚴重影響一國經濟。許多武肺主權債券期限為30~50年,這段期間光是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就可能導致某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數十個百分點。例如,當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債券2060年到期時,該國生產率降低可能導致其GDP相對於沒有氣候變遷的情境下降60%。這些計算可能還偏保守,因為沒有考量重大事件的可能性,像是更強烈、更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

研究者檢視26個國家2020年發行的50件主權債券公開說明書,發現有77%沒有揭露任何氣候相關風險。

許多武肺主權債券將在未來30~100年到期,但是經濟預測顯示,屆時許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額可能因為氣候變遷而顯著減少,使他們難以還債。

目前企業界廣泛使用的與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建議,公司應分析兩類風險並揭露給金融市場。一種是實體風險,是關於氣候變遷將如何影響公司的生產率。另一個是過渡風險,其中包括氣候相關的市場變化和政府政策如何隨著國家向低碳經濟的發展而影響公司的資產價值和戰略。儘管針對國家/地區的氣候風險報告框架與針對企業的TCFD建議有所不同,但各國政府仍應設法評估並報告其對債務市場的實體和過渡風險。

政府、金融機構三步驟 對付主權債券背後的氣候危機

研究者主張,政府和金融機構應採取三個直接步驟來導正這種情況。

首先,雙方必須合作更妥善地評估、揭露和管理主權債券的氣候風險。政府沒能完整報告氣候風險並由投資者定價,部分原因是缺少適當工具。去年,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和專家就曾主張,各國政府必須跳脫舊方法的框架來預測經濟風險,才能因應主權債券氣候風險的非線性和根本不確定性。研究人員應協助開發這些方法,尤其是在主權債券過度風險方面,並就氣候風險的傳播方式進行國家和產業分析。

其次,政府應使用武肺借款來減輕氣候風險,增強氣候適應能力並擴大經濟規模,以幫助未來償還債務。拜登政府即將推出的振興計畫便包括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這樣的戰略。例如,政府投資乾淨能源可以減少排放、創造就業機會並刺激經濟成長。每個公民都應詢問自己國家的武肺振興方案包是否夠環保。有些國家/地區,如韓國、英國和澳洲,錯過了這樣的機會。還有潛力者,如美國、加拿大和瑞士等國政府應把握這個機會。綠色主權債券的出現可刺激借款人將資金用於綠色標的,如減少排放,信貸機構更加關注氣候韌性的發展,能讓債券市場以較低的利率獎勵這種作為。

第三,較富裕的貸款國及其發展金融機構應向最脆弱的借款國提供財務支持。這些機構從負債沉重的貧窮國家回購債務時,條件最好是將錢應用於提高氣候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償還債務。例如,塞席爾已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其他機構進行以債換環境交易,來減輕該國的債務負擔,換取政府投資氣候適應能力和生物多樣性工作。這種「自然績效債券」也可應用於更容易擴大規模的投資,如發電脫碳。

這三項措施可以幫助政府確保打擊武肺的貸款不會加劇氣候危機,導致債留後代子孫,並確保後代子孫的償還能力。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