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風場環差案保留再審 經濟部答應研擬鳥擊爭議解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龍風場環差案保留再審 經濟部答應研擬鳥擊爭議解方

2021年05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彰化外海的海龍二號、三號風場計劃改採用更大型風機,卻因風機間距及風場邊界退縮問題,遲遲無法讓環評委員點頭,爭論延燒至昨(12日)環評大會。環委認為,既然要與鄰近風場銜接鳥類廊道,海龍兩風場邊界就不該留設大面積的退縮空間,否則將形成一個假的廊道引入鳥類,成為「死亡陷阱」。

與會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承諾,會將此問題帶回經濟部研議,看能否找出調整的空間,協助解決這個「陷阱」問題,會在一個月內將結果提報環保署。環委決議將此案保留,待經濟部提出解決方案後再行審議,這也成為本屆環評大會首度決議保留再審的案子。


黃色縱橫實線為鳥類廊道,環委憂海龍二、三號風場間的「邊界退縮」(綠線)可能讓鳥類誤以為是廊道,成為「死亡陷阱」。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海龍加大風機卻縮小間距 環差案數度闖關失敗

海龍二、三號風場位在彰化外海,由加拿大商北陸能源(NPI)、新加坡商玉山能源,以及日本三井物產合資開發,兩個風場在2018年就通過環評,但隨著風機技術進步,海龍公司打算將原訂設置的6~9.5MW(百萬瓦)風機,改為11~15MW的大型風機,因應風機加大、風機的間距調整,開發單位於是依法提出環差報告

但環差卻因風機間距以及鳥擊疑慮數度卡關,環評委員終於在4月6日的初審做出甲案「建議通過」、乙案「通過但不同意間距縮小」兩案併陳的決議,送交環評大會討論。


海龍二、三號風場位置圖。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開發單位:已盡可能加大風機間距 鳥擊發生機率低

環保署昨(12日)召開環評大會,主管機關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出席關切。開發單位強調,變更為大型風機後可以減少風機設置數量,更能減輕打樁等施工作業對生態的干擾。在風機間距方面,已在現有空間內盡可能加大間距,海龍二號內間距大於755m的風機數量為13部,其餘24部間距介於666m到755m之間;海龍三號則有12部間距大於755m、24部介於666m到755m。


間距大於755m的風機數量與比例。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對於鳥擊問題,開發單位引用研究指出,大部分鳥類在5公里外就會注意到風場,在3公里左右就會偏轉方向避開;只有3%的鳥類會進入風場內飛行,這其中高達99.4%的鳥類都能成功迴避風機。

風場切割不連貫 退縮空間恐成鳥類「死亡陷阱」

海龍二號風場為了配合交通部預定航道,退縮了41平方公里的面積,三號風場則是配合銜接鄰近風場的鳥類廊道,面積減少12平方公里,再加上能源局規定兩個風場之間要有「6倍風機葉片直徑(6D)」的邊界退縮空間,實際可開發面積被切割成三區塊,大幅受限。

環委認為,對北上的鳥類而言,無法分辨何者是真正的鳥類飛行廊道,若誤入二、三號風場之間邊界退縮空間,迎面而來就是大範圍的風機陣列,形同一個「死亡陷阱」。

由於兩風場皆是同一個開發公司,環委希望經濟部能協調邊界退縮的規定。如果能讓出該空間,開發單位也更有餘裕調整風機間距問題,一舉數得。


海龍二號、三號風場遭切割成三區塊。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但經濟部能源局代表指出,該邊界退縮規定是所有風場一體適用的,目的是提供後續維護、管線施工等船隻通行的預留航道空間。開發單位也強調,退縮「6倍風機葉片直徑」邊界是行政契約規定,無法更動。

經濟部初步研擬封閉最南端邊界  環評決議保留再審 

曾文生聽完環委意見後,認同該「陷阱」是顯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既然開發單位好意配合留設鳥類廊道,就應該要封閉退縮空間形成的入口,不然對鳥類沒有幫助。他指出,目前的概念是在雙方合意、不影響契約的前提下,設想將二、三號風場間退縮空間最南端邊界封閉,不必牽動全部退縮空間。

曾文生表示,會將問題帶回經濟部和開發單位討論,在行政契約允許的範圍內調整執行方式,一個月之內就會提出方案送交環保署。

歷經兩個半小時的討論,最終環評大會決議將此案「保留再審」,要求開發單位洽經濟部、能源局研議邊界議題,再提環評大會討論。這也是本屆環評大會首度做出保留的決議。


本屆環評大會首度出現「保留再審」決議。李蘇竣攝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