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大火為何花12天才撲滅? 火場指揮官賴龍輝細談高難度滅火始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玉山大火為何花12天才撲滅? 火場指揮官賴龍輝細談高難度滅火始末

2021年06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玉山國家公園杜鵑營地上月發生火警,火勢延燒近71公頃,花了12天搶救才完全撲滅。由於這起林火發生地點位於3000公尺以上高山,地形陡峭、缺乏水源、林木組成特殊,加上微氣候影響,種種因素讓火勢難以控制。

《環境資訊中心》專訪在這次林火中,第一個趕到現場、並一肩扛起火場前進指揮官工作的林務局嘉義林管處阿里山工作站主任賴龍輝,他點出這次高難度滅火任務之所以成功,靠的是林務局、國軍等相關單位精準配合,並細談當時如何與同仁開闢阻斷大火的關鍵「防火線」。


賴龍輝(圖中蹲坐脫頭盔者)與隊員討論打火策略。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大火燒掉71公頃國家公園 上百打火英雄奔命12天

玉山國家公園5月16日發生火警,起火點位在南投縣杜鵑營地附近,因地處山谷,火勢沿著山坡迅速蔓延,林務局、國軍等相關單位動員近910人次、出動83架次直升機,費了12天的時間,才成功將大火撲滅,但已燒毀了近71公頃的大片山林地,造成難以補救的傷害。

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打火不輕鬆,除了要克服惡劣的環境,還要與大火、濃煙比速度,必須掌握宏觀的視野,才能精準判斷火勢,絕非匹夫可成。

賴龍輝提到,這次滅火任務難度相當高,之所以成功,靠的是各單位的精準配合,才順利將傷害降到最小,人員也都平安的順利撲滅火災。

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防火線」成關鍵

賴龍輝回憶事發當天,他正在山上執行為期5天的深山特遣任務,5月16日原本是任務最後一天、返程下山的日子,卻在清晨5點接到管理處通報杜鵑營地發生火警。

賴龍輝苦笑說,聽到轄區出事讓他相當著急,顧不得工作5天的疲累,直接半走半跑奔回工作站,匆匆動員同仁搭乘直升機前往現場。但礙於地形限制,空勤只能將他的隊伍載到起火點東側的大水窟山,他到場一看震驚不已,「已經整個延燒開了」,火舌從起火點不斷往四周蔓延。


火場簡示圖(5月19日)。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觀察情勢後,賴龍輝判斷,由於火場東側地形陡峭人員較難通過,但同時也較少可燃物、延燒速度慢,他決定帶隊從南側下切,再一路從南往東側挖出一條防火線,成功阻斷該方向的火勢,只剩下較棘手的西側與北側。

賴龍輝解釋,高山火警與一般火災不同,在高山沒有水滅火,必須採用其他方式控制火勢,而「防火線」就是其中一個方法,人員鋸除地面喬木灌木、箭竹等地表植物,再挖開土壤,開闢出一條沒有任何可燃物的廊道,阻斷火焰前進。

這次玉山林火的防火線平均都有20米寬,賴龍輝說明,因為當地植被二葉松樹冠高度約20公尺,若防火線不夠寬,大火會乘著倒下的樹輕鬆跨越防線。


森林護管員排成一線,開闢防火線。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森林護管員看著防火線成功擋住熊熊火勢。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高山滅火困難 仰賴後勤、空中「團隊合作」

「防火線」的原理看似淺顯易懂,但賴龍輝指出,高山火警的十分複雜,會受到微氣候、地形及植被等種種因素影響,要判斷、掌控火勢難度較高。

賴龍輝舉山谷風為例,白天吹谷風(空氣由山谷往上),加上燃料在上方高處,火就會迅速蔓延;又或者,二葉松等針葉樹富含油脂,遇火燃燒的速度也較快,每一項細微的因素除了影響任務走向,也可能危及打火人員的生命安全,決策判斷相當重要。

另外,賴龍輝也指出,若少了各單位間的配合協助,打火隊員恐怕難以順利出入火場。這次玉山林火林務局針對災情籌組應變小組作為後盾,協助投入第一線救火的森林護管員,只要將現場狀況、路線規劃回報給應變小組,小組就會配合地形圖、氣候資料比對,並出動空拍機偵查,進行綜合分析、預判火勢延燒方向,將資料回覆給現場人員參考。

此外,空勤、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派出直升機支援,針對人員前進的方向進行投水降溫,讓隊伍可以安全接近。


從空拍機畫面可明顯看出,防火線成功發揮阻隔火勢作用。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空勤直升機投水降溫。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護管員無懼大火堅守崗位 成功守住關鍵防線 

有了強力後勤的協助,救火隊伍不斷往西挺進,順利控制大部分的火勢,但西北側受到地形影響,火勢延著山坡不斷向上延燒。賴龍輝計劃從北側稜線開闢防火線,一路延伸至西南側,若成功就可以封鎖火勢範圍。

但大火延燒速度超出預期,隊伍接連兩次敗退,看著隊員重複著追火、被火追的危險,賴龍輝內心相當糾結,他將火勢的速度方向,及各隊的位置座標進行套圖比對,重新找出一條可以開闢防火線的位置,馬上提出與同仁討論。他也沿線試走了一趟,確認此路線可行,立即下令展開作業。

賴龍輝回憶這場圍堵祝融的「關鍵戰役」,從各地前來支援的護管員沿線一字排開,每人手持鏈鋸、釘耙、圓鍬等工具,彎著身在煙霧中拚命開闢防火線,雙手一刻都不敢停,就怕火勢隨時會追上。

賴龍輝說,就在防火線開闢完成後,大火也馬上燒到,沒想到隊員們仍不肯離開,不顧危險站在防火線上監看,要確保火舌沒有越過。明明高聳的烈焰已燒到眼前,隊員卻堅定一心要守住防火線,讓他一度感動到哽咽說不出話,而隨著該圍堵計畫成功,護管員心中的大石也放下了,因為剩餘在範圍內的殘火都是可控制的。


森林護管員穿梭於大火及濃煙中打火,但陡峭的地形讓人員難以移動。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山上打火精神緊繃 指揮官暴瘦4.5公斤

談起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隊員,賴龍輝說,這12天來,除了煩惱怎麼滅火,現場其實最擔心的是同仁安全。他解釋,在火場中,除了大火本身的危險,濃煙也是一個無形威脅,必須時刻小心。

此外,賴龍輝提到,由於地形崎嶇,能走的地方相當有限,隊員在徒步移動的過程中,若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摔落山谷。還有高山症、寒冷的天氣等各種外在條件包圍著這批救火大隊,大幅增加滅火工作的難度,但隊員們從沒抱怨,他說,有些隊員走到腳磨破皮「擦擦藥、貼個OK繃隔天繼續打火」。


森林護管員走到腳磨破皮,簡易包紮就繼續上工。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至於眾人在山上的吃、睡如何解決?賴龍輝表示,補給物資都以泡麵、乾糧等方便空勤載運的物品為主,睡則是簡易搭個天幕就地過夜。但他透露,雖然食物看似單調,但後勤單位會刻意準備各種不同風味的餅乾或泡麵避免口味單調,也盡可能提供高麗菜、大白菜等給隊員「加菜」,此外,還送上了大量濕紙巾供辛勞的隊員擦拭清潔身體,可說是「非常貼心」。

雖然扛著巨大的壓力,但眾人沒有一絲退縮,賴龍輝說,隊員們常常彼此加油打氣,而自己這12天來最常跟身邊同仁說「謝謝你們」、「你們太讚了」。談到心理的壓力,他說:「去到現場,我是指揮官,這就是我的責任」,這份堅定的責任心讓他繃緊了神經,直到順利完成任務才敢喘口氣。他笑說,回到家之後,一放鬆心情,疲累感隨之湧現出來,休息了3天仍感到昏昏沉沉,而且還瘦了4.5公斤。


簡易的天幕,就是護管員休息的空間。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與林火搏鬥30年 賴龍輝強調「地下火」危險性

這不是賴龍輝第一次擔任火場前進指揮官,他進入林務局服務的30年間,經歷過無數次山林火警,在過去累積的珍貴經驗,也於這次玉山大火中發揮極大的幫助,不過他坦言這次玉山林火,可說是在他參與過的行動中耗時最久的一次。

賴龍輝分析指出,這次火災的難度較高,第一個原因是地形,因地勢陡峭、起伏變化大,人員難以到達,光靠空中灑水無法完全滅火。第二是燃料,當地林木組成的特殊性,火會在地面腐植層中悶燒,很難完全阻隔。第三是缺乏水源,通常最後殘火會用水撲滅,但這次都是空中投水降溫,人員再到現場挖掘處理殘火,費時較長。除此之外,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較難呼吸,連帶影響護管員作業效率。


必須將地表挖到見土,否則恐有地下火延燒的風險。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賴龍輝針對「腐質層」進一步說明指出,林地地表可堆積3、40公分厚的「腐質層」,一旦遇到火警,會在腐質層悶燒形成「地下火」,表面上難以察覺,待火舌重新竄出地面,延燒面積早已擴大。他強調,森林火警滅火要特別留意地下火,一定要將腐質層徹底掘開、看到土壤才能安心。

賴龍輝說,從這次滅火行動是畢生難忘的經歷,也從中學習到很多經驗,但還是由衷希望不要再發生類似事情。他語重呼籲,登山活動應避免生火,若逼不得已生火一定要避開枯枝落葉堆積地方,避免造成地下火。最後離開也要完全清除、回復原狀。


玉山八通關林地大火災後現地照片。圖片來源: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