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食之間(下):容易忽略的回收誤區 環署促紙餐具再利用 源頭減量再等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疫食之間(下):容易忽略的回收誤區 環署促紙餐具再利用 源頭減量再等等

2021年06月2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今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次性餐具用量快速攀升,外帶紙餐具爆量。儘管去年回收率接近九成,亮眼的數字背後,是使用量數據未公開,是否有大量紙餐具流入一般垃圾焚燒的質疑。不只如此,紙餐具回收補貼措施與源頭減量推動計畫也出現變數,民眾減廢生活的習慣養成,恐怕得因疫情再等等。
距離2030年免洗餐具全面禁用的目標還有多遠?2021年疫情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環境資訊中心整理四個影響層面,帶您一探疫食之間的兩難。
去(2020)年11月台南首推全國試辦循環容器餐飲外送平台。資料照,台南市政府提供
去(2020)年11月台南首推全國試辦循環容器餐飲外送平台,因國內疫情爆發而暫緩。資料照,台南市政府提供

影響3:第一線清潔人員憂染疫、仍有民眾不知紙餐具可回收

影響紙餐具回收量、回收率的因素眾多複雜,補貼費率只是其中之ㄧ。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自全國提升至三級警戒以來,第一線清潔隊員曾表達希望暫停紙餐具的資源回收,主要是擔心接觸過民眾手、口,染疫風險高。

對此,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顏旭明表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及防疫旅館所產生的垃圾,已徹底與清潔隊收運的一般家戶垃圾分流,因此目前並無規劃停止紙餐具回收。環保署亦補貼資收個體戶每人600元,加強口罩、護目鏡(或面罩)及防刺手套等防護用品。

另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過去能在便當店、餐廳中大量、統一回收處理的紙餐具,因為疫情停止內用,轉為分散、少量地從民眾家中排出的型態。

顏旭明指出,今年5月份的紙餐具回收量、回收率與去年同期沒有顯著差異。不過「至今還有許多民眾不知道紙餐具可以回收,回收率是否會降低、混入一般垃圾中仍值得觀察。」

紙餐具回收素養與行為考驗 上班族習慣較差?

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去年底與與外送業者合作,發起大規模的回收素養調查,共計回收3.7萬份有效樣本。在回收認知方面,約24%的民眾認為紙餐具可丟入一般垃圾;在回收習慣方面,有80%民眾表示會把外送產生的廚餘、紙容器、塑膠袋等分類回收。

但RE-THINK行銷公關總監王滋鮮受訪表示,根據環保署2019年的垃圾破袋採樣分析資料指出,一般垃圾中至少有四成是應回收的廚餘、紙張與塑膠,顯示民眾的認知與行為明顯不一致。

RE-THINK也發現,企業商辦的回收狀況不理想,實際至一間大樓辦公室進行垃圾破袋分析,發現廚餘、咖啡杯、紙餐具等可回收垃圾的重量,就佔了五成以上。「上班族的回收狀況較差,習慣把整包垃圾直接丟掉,尤其是有很多廚餘的便當盒,大家就會直接丟掉。」

RE-THINK表示,今年已展開針對企業回收區的專案改造計畫。

環保團體RE-THINK實際至企業辦公室進行垃圾破袋分析,發現上班族的回收狀況較差,習慣把整包垃圾直接丟掉,尤其是有很多廚餘的便當盒。照片提供:RE-THINK 重新思考
環保團體RE-THINK實際至企業辦公室進行垃圾破袋分析。照片提供:RE-THINK 重新思考

大量紙餐具流入一般垃圾焚燒?  資收關懷、焚化廠回收專區為對策

每年有為數不少的紙餐具流入一般垃圾當中,除了民眾未建立回收紙餐具的習慣外,多數民間廢棄物清運業者,往往不會特地將少量收取到的紙餐具交給處理廠,而是直接載往焚化廠,成為被回收系統漏掉的資源

對此環保署今年初預告「應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之販賣業者範圍、設施設置、規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規範於內用環境提供紙餐具的自助餐店、便當店,應加強分類回收措施。草案原訂今年7月1日公告,環署昨(21日)宣布給予三個月的輔導期,延後至10月1日上路。

此外,環保署的「資源回收溫暖關懷計畫」提供資收個體戶每公斤18元、遠高於一般回收的價格,也能增加回收誘因。

環保署表示,自去年起媒合資收戶與自助餐、便當店合作,效果良好,提升了資收戶的收入與紙餐具的回收量。未來將持續擴大媒合資收戶至社區公寓大廈回收紙餐具。

環保署也透露,將規劃於焚化廠設置紙餐具分類、回收專區,統一搜集清運業者載來的紙餐具,如此一來,累積到一定的量時,回收商就會有較高的意願收取。


紙餐具回收。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


處理機構將紙餐具轉變為可再利用之紙漿。照片提供:回收基管會

疫情下紙餐具爆量,加強回收之餘,再處理能跟上嗎?環保署指出,目前國內三家受補貼的處理機構(連泰紙業、正隆公司竹北廠及華紙台東廠),其量能足以處理逐年增加的紙餐具全台回收量

影響4:「可能的抗拒心理」 環署放寬免洗餐具使用  延後環保餐具租借計畫

然而,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曾指出,回收數量增加「不見得是好事」,因為一方面餐具須先耗費大量的水清洗才能回收;另外,紙餐具裡有一層淋膜,若要轉變成可用的紙漿,也須須耗費大量能源分離處理。因此謝和霖建議,從源頭減少紙餐具的產生量、使用量,才是治本之道。

環保署廢管處簡任技正李宜樺指出,推動一次性餐具減量最困難之處,在於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與觀念。

去年起環保署展開環保餐具租賃服務、環保夜市環保外送等試辦政策。李宜樺說,試辦計畫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試辦的規模小,無法廣設歸還點,使用上不夠便利。」他以小琉球成功推動「琉行杯」租賃的案例為例指出,未來若能凝聚業者的環保共識,擴大辦理規模、提高便利度、配合第三方清洗業者等,「租賃服務就有機會被推廣出去。」

可惜的是,隨著全國三級警戒,這些計畫都得先暫停。根據環保署政策,不只環保餐具租賃計畫延後,賣場等免洗餐具場所管制放寬,可申請暫時提供免洗餐具。

「它(環保餐具租賃)本身不見得會造成疫情破口,但在這個時間點特別強調,可能會導致民眾抗拒,影響到未來的推動。」

李宜樺表示,待疫情緩和時,將持續推動一次性餐具減量措施。(點此回看上篇

作者

黃思敏

用容量小小的腦袋練習傾聽與放空,希望所有的溫柔與善良都能被好好地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