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專區搬遷夢 南科橋頭園區開發能否與農業、鳥類共存?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有機專區搬遷夢 南科橋頭園區開發能否與農業、鳥類共存?

2021年07月05日
公視記者 張岱屏 顏子惟 陳添寶 劉啟稜

眾人苦心經營十年的中崎有機專區,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因為劃設橋頭科學園區,面臨將被收回的命運。2020年8月,政府承諾以地易地,在高雄市燕巢區的台糖土地劃設新的有機專區,一年過去,政府對農民的承諾,是否能兌現?正在進行中的環評報告也發現,橋科預定地是一級保育鳥類東方草鴞的棲息環境,未來草鴞等鳥族們,是否能在規劃下,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中崎有機專區因為劃設橋頭科學園區,面臨將被收回的命運。

每天一大早,順子第一件掛心的事,就是趕來農場餵飽雞員工,在雞吃早餐同時,撿拾牠們的工作成果。雞員工在有機農場裡扮演重要角色,不但要生蛋、除雜草,還提供市民來農場體驗的素材。農場裡另一組員工是蜜蜂,每當白千層花開,牠們就會飛到對面的樹林,採擷風味特殊的白千層蜜。


雞員工在有機農場裡扮演重要角色,不但要生蛋、除雜草,還提供市民來農場體驗的素材。


每當白千層花開,蜜蜂們就會飛到對面的樹林,採擷風味特殊的白千層蜜。

欒丕維原本是學校教官,為了一圓田園夢,提早退休,全心投入有機農場經營。跟他一樣的還有曾金柱博士,他曾經因為意外癱瘓,之後在農場找到新生。農場裡有塊他細心培育的肉桂樹區,飄散台灣本土各種肉桂的芬芳。曾金柱也運用獨到的嫁接手法,培育出可以同時長出番茄、甜椒、辣椒的茄科植物。農場裡除了各種特用作物,還有高經濟價值的無花果等等。有機專區另一端,農民楊明樺正在雜草蔓生的菜園裡,採收草叢間的菠菜和芹菜。與草共生的青菜、豐富多樣的水果、果園下奔跑的雞、飛舞的蜜蜂…,就是中崎有機農業專區的日常。是農民們十年來一點一滴改善環境、改良土壤,才達到的成果。


欒丕維原本是學校教官,為了一圓田園夢,提早退休,全心投入有機農場經營。

2009年農委會為了推動有機農業,利用台糖或退輔會的土地,在全台設置了13處有機專業區,當時的高雄縣政府也響應中央政策,出面向台糖公司承租橋頭糖廠附近31公頃土地,規劃為中崎有機農業專區,邀請有經驗的有機農戶來耕作。許多農民放棄原本的農地來到中崎,因為對他們來說,有機專區相對封閉,不用擔心鄰田污染,簡直就是塊寶地。

十年過去,這塊寶地卻因為科技產業用地需求逐漸擴張,即將被規劃為科學園區用地。為了因應科技產業升級、台商回流,科技部提出「科學園區十年規劃」,推估到2030年,產業用地需求將增加600公頃,南科未來十年用地需求,將增加370到400公頃。在科學園區十年規劃架構下,2019年政府規劃設置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占地達262公頃,計畫引進半導體、智慧機械等產業。

為了讓社會重視橋頭科學園區開發,對有機農業與生態的衝擊,2020年,農民和民間團體曾多次在中崎有機專區舉辦活動,高雄鳥會也支援生態導覽,帶民眾認識生活在這裡的嬌客,包括草鴞、紅嘴黑鵯、褐頭鷦鶯等等。


民間團體曾多次在中崎有機專區辦活動,高雄鳥會也支援生態導覽,帶民眾認識這裡的嬌客。

不過民間團體的努力,難以撼動巨大的開發壓力。為了平息中崎有機專區的爭議,2020年8月,農委會與中崎農民協議,以換地的方式,在距離3公里外的燕巢區台糖農地上,規劃新的有機農業示範專區,讓農民搬過去耕作。

然而一年過去,政府當時開出的承諾,和後續的發展似乎出現落差。滾水生態循環農業促進會發起人楊登旭指出,不但專區面積從52.5公頃,縮水成38公頃,營運中心的規劃、期程、經費等等也都不明確。


一年過去,政府對中崎有機農業園區開出的搬遷承諾,和後續的發展似乎出現落差。

其實除了中崎有機專區遷移爭議之外,橋頭科學園區預定地內,還有其他的有機農戶。楊安和在這裡耕作長達27年,用心經營近一甲有機棗子園,也即將因為科學園區而消失,但楊安和的農場並不在有機專區範圍內,徵收後能去哪裡耕作,他也沒答案。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過去工業區的設計方式,是一種抹平式的設計,並不考慮原本土地上的植被與紋理。他建議開發單位重新設計園區,將原有的有機農場和果園等地景,盡可能保留,規劃成為蔬果可食公園。

2021年6月28日環保署召開橋頭科學園區專案小組審查,一級保育類東方草鴞是關注的焦點之一,民間團體代表和環評委員都認為,要維持草鴞等鳥類的活動繁衍,目前規劃的綠地面積,顯然是不足的。

專案小組最後做出結論,橋頭科學園區環評報告書補件再審。不過對於已經在這裡耕耘十年,甚至20多年的農民來說,他們只想問問政府,對農民的承諾能不能兌現?有機專區的希望又會在哪裡?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有機專區搬遷夢】

7/5(一) 22:00首播
7/10(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