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衝擊 台電一期風場完成初始併聯 年發3.6億度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克服疫情衝擊 台電一期風場完成初始併聯 年發3.6億度電

2021年08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台電離岸風電第一期風場27日完成全部風機初始併聯,台電表示接下來會進行試運轉及調校,完成測試後接受調度,就能加入供電行列,該風場年均發電量約3.6億度,可供給近9萬家戶一年用電,是我國第二個完工的離岸風場。作為示範風場,台電一期原訂去年底就要完工,但受國際間COVID-19疫情影響,工程一度受阻,如今總算順利追上進度。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風場27日正式完成初始並聯,成為我國第二個離岸風場。圖片來源:經濟部提供

台電一期風場位在彰化縣芳苑鄉西側外海約8公里處,面積約836公頃,是能源局離岸風場示範案之一,由日商日立公司、比利時商楊德諾公司共同承攬。

全案早在2015年就通過環評,中間歷經了4度流標,最終才由上述兩家公司得標,台電公司解釋,一期風場為統包工程,風機部分工程由日立負責,其餘部分如下部結構、海纜、陸纜等由楊德諾辦理。

21部風機總裝置容量109MW 等經過驗收才算完工

台電一期風場安裝的21部風機為日立5.2MW風機,總裝置容量為109.2MW,年平均發電量約3.6億度,可供給近9萬家戶一年用電。台電在今(2021)年5月完成風機陣列海纜埋設,風機安裝工程也在6月全部完成,在時間壓力下,台電緊鑼密鼓展開後續的施工項目及測試工作,成功在兩個月內完成併聯。

台電說明,6月中風機安裝完畢後,就加速進行電氣設備連接、冷試俥、海纜加壓、熱試俥等項目,順利在8月27日完成全部風機初始併聯。但併聯不代表過關,還要再進行96小時連續運轉及調校作業,達成後接受安全調度,依能源局規定申請電業竣工查驗通過後,工程才算是正式宣告完工,取得電業執照即可開始商轉。

疫情影響延宕半年 國外工作船、工作人員全卡關

台電一期風場施工過程波折不斷。原先規劃去(2020)年3月就要開始離岸工程施工、同年底完工接受安全調度,卻因COVID-19疫情,造成外國工作船無法前來,關鍵的下部結構安裝工程及風機安裝工程等項目被延宕了半年多。

根據台電施工規畫,原定去年3月15日就要展開下部結構安裝工程,但其中光是打樁作業,就延遲到去年6月15日才開始,導致後續的風機安裝、陣列海纜安裝時程連帶都受到影響。

此外,在去年疫情升溫期間,我國也實施嚴格的邊境防疫手段,所有非本國籍人士入境都要配合居家檢疫等措施,偏偏承包商的技術人員多來自國外,也讓人力調度面臨大危機。


荷蘭海事工程廠商Heerema的打樁船「Aegir」延後來台執行打樁作業。圖片來源:Alf van Beem - Eigen werk(CC0 1.0)

東北季風接著攪局 台電緊急採購動態補償式舷梯

在人力時間緊迫之下,好不容易完成了打樁作業,風機安裝船原本去年6月1日就要來台準備,也受疫情影響卡在國外,一直等到去年8月24日,工作船才順利抵台,得以開始後續的船隻吊臂延長段、海上繫固及雜項等改裝作業。但氣候可不等人,風場工程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惡劣的東北季風天氣。

台灣海峽秋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強勁的風勢掀起浪潮,讓海上作業困難重重。台電表示,離岸作業能實際施工的時間通常只有每年4月至9月之間,10月吹起東北季風後,一直到隔年3月都不適合海上工程。

但台電不可能停工坐待隔年3月到來,遂在去年底緊急從新加坡採購動態補償式舷梯(Gangway),讓技術人員可以順利登塔作業,成功在去年底率先完成2部風機併聯,是工程上里程碑。


海象不佳時,工作人員必須仰賴補償式舷梯才能順利從船隻登上風機塔。圖片來源:經濟部提供

首例按鯨豚觀察員手冊施工 台電:期間並未發現鯨豚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台電因施工方式變動向環保署辦理變更環評,海洋保育署也在同時頒布了第一版《台灣鯨豚觀察員制度作業手冊》,環評大會依照海保署要求,要求台電一期風場的海上作業必須遵循相關制度設置鯨豚觀察員,台電一期風場因此成為第一個依照鯨豚觀察員制度手冊施工的風場。

按照規定,一旦觀察員發現周遭有鯨豚出沒,必須立即停工。而施工這一年多來,台電表示,在打樁工程期間,都有在打樁半徑750公尺及1500公尺處各布置2艘及4艘鯨豚觀察船繞行,監看海面,所幸監看期間皆未目擊鯨豚出沒,因此沒有發生因鯨豚而停工的事件。


鯨豚觀察員的正式名稱為「海洋哺乳類觀察員(Marine mammal observer,MMO)」,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才能在海上做出正確判斷,提供施工單位建議。本報資料照,海保署提供

延長海纜鑽掘長度 避開潮間帶及漁民

台電去年申請變更環評,主要變動的施工項目為近海的電纜部設工程,海底電纜穿越海堤時採用「水平導向鑽掘(HDD)」工法,鑽掘長達1000公尺,希望藉此避開近海漁民作業、減少對潮間帶的挖掘擾動干擾。

至於實際成果如何,台電回應,此工法確實降低了對生態之影響。依環評要求,台電自海域工程於去年6月施工起,就展開潮間帶(底棲生物)監測作業,結果發現整體生態變化都是來自海浪及海流沖刷帶動,水平鑽掘工程並沒有顯著影響到潮間帶生態。

除此之外,台電透露,對於施工團隊來說,除了海象條件之外,花費最多心思在施工場域的協調作業,也因為保持與周遭養殖戶的良好溝通,工程項目才能順利完成。


台電表示,延長HDD施工長度,可以降低對潮間帶與沿海漁民、蚵田的干擾。圖片來源:台電環評簡報

汲取一期風場經驗 台電二期風場力拼2025年完工

第一期示範風場完成後,台電二期風場也緊接而來。二期風場同樣位在彰化外海,是通過經濟部潛力場址遴選,獲配容量300MW,由國內富崴能源公司承攬。

依台電與經濟部所簽的行政契約,台電二期風場的工程進度要在今年09月10日前取得施工許可核准文件、明(2022)年06月30日前取得風機抗颱型式認證、2024年09月30日前完成所有風機下部結構工程,最後在2025年09月30日前全部完工併聯,同年12月31日前宣告竣工。

台電表示,目前二期風場仍在進行場域海氣象參數蒐集及海域調查鑽探等前期作業,調查完畢後,會依據這些資料進行場址設計。但此案場址距離白海豚棲地過近,引發民間團體強烈反對,儘管在一片抗議聲浪中通過環評,後續施工可能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