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北自然生態保育活動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與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合作舉辦的「2021台北自然生態保育活動」線上展覽今(7日)正式上線,透過豐富的圖文策展,闡述人為活動、外來入侵種等野生動物面臨的衝擊。
北市動保處今日也召開實體記者會,邀請台灣猛禽研究會說明「窗殺」對鳥類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身邊材料避免鳥類撞擊玻璃。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獸醫師王齡敏表示,由於玻璃窗戶會產生鏡像反射,讓鳥類誤以為可以穿越而撞上,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在窗戶外側貼上貼紙等方式,讓鳥類看見障礙物,避免窗殺事故發生。
首度改為線上展覽 內容涵蓋眾多保育議題
台北市動保處長宋念潔表示,「台北自然生態保育活動」原是一年一度由台北市動保處舉辦的生態市集擺攤活動,每一年都會邀請各個保育單位共襄盛舉,透過嘉年華的形式,讓民眾更了解不同的生態保育議題。
今年礙於COVID-19疫情,無法辦理實體活動,改以圖文線上展覽的方式,用10篇圖文介紹台北市裡的保育故事,主題環繞人口密集環境下,人工建物、人為活動、外來入侵種等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民眾可以藉由網路習得生活周遭的生態保育知識,線上展期一個月。
今年活動主題定調為「同一個地球、群集與一」,特別呼應今年度「一個地球高峰會」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同一個地球」強調人類與大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及連結性,每一個決定都會造成影響;「群集與一」則是象徵群眾於疫情期間雖不能出門,但可以在網路上觀展與大自然相遇,讓保育力量不間斷,維護大自然資源。
實際瀏覽線上展覽網頁,文章的主題相當多元,涵蓋蝴蝶生態、蝙蝠保育、野生動物救傷、窗殺、路殺、遊蕩犬貓危害等保育熱門議題,豐富的資訊搭配細緻插圖製作的動畫,閱讀起來相當引人入勝。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尊國說,希望藉這個活動平台,號召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守護台北市。
窗殺死亡鳥類 台灣以五色鳥、翠翼鳩最多
動保處也邀請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王齡敏分享鳥類「窗殺」的成因及預防方式,「窗殺」對大眾而言可能是陌生的名詞,指的是飛行鳥類撞上玻璃窗戶而受傷死亡的事件,王齡敏說明,玻璃是隱形的殺手,雖然玻璃窗多半是透明的,但在特定角度下,光線會產生鏡像反射,映照出延伸的景物,導致鳥類誤會前方仍有路徑可以穿越,便會高速撞上。
王齡敏表示,根據統計美國一年約有5億起鳥類窗殺事件,韓國也在近五年大量宣導窗殺預防,甚至通過法規要求全國隔音牆採用預防措施。但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稍晚,目前的統計數據仍無法仔細說明窗殺的平均案件數,但根據近幾年的調查、蒐集資料發現,全台窗殺回報數量最多的鳥類為五色鳥(Psilopogon nuchalis),其次是翠翼鳩(Chalcophaps indica),她感慨表示,不少民眾第一次看到罕見的翠翼鳩都是看到屍體,令人惋惜。
民眾可DIY貼紙預防窗殺意外 王齡敏:盼建築業引進友善鳥類設計
鳥類高速飛行撞上障礙物,通常傷勢都很嚴重,王齡敏說,大多的鳥類會在撞擊當下死亡,她以自身在猛禽救傷站的工作經驗說明,就算鳥類撞擊後幸運存活,後續也會因脊椎斷裂造成後軀癱瘓,導致無法排洩、器官衰竭等結果,最終幾乎都難逃死神魔掌,看了十分不捨。
王齡敏強調,鳥類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不論何種建築,只要有玻璃都可能會發生窗殺事件,希望國內可以加強對窗殺的重視,從公共建設開始,納入更多友善鳥類的建築設計,進而改變建築產業界,最終通過立法規範。
對於一般民眾,王齡敏也提供動手DIY預防窗殺的方法,民眾可利用常見的圓點標籤貼紙,以上下間隔5公分、左右間隔10公分的方式在窗戶外側貼上貼紙,即可破壞玻璃產生的鏡像,讓鳥類察覺眼前的障礙物,打消穿越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