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龜】聽見海龜媽媽的求救 持續為海龜發聲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平安龜】聽見海龜媽媽的求救 持續為海龜發聲

2021年09月13日
海洋保育工作者 郭芙

什麼樣的人可以給你將近快兩個小時滿滿的海龜!

肯定是超級愛海洋超級愛海龜的導演,才能滿足大家對探索海龜各種神秘面紗的慾望!

而這支影片喚起了我的好多回憶。

我們的起點,是海龜,我們的終點,也是海龜。

我是郭芙,從2008年接觸到海龜之後,這輩子幾乎都沒有離開海龜,正如影片中所說,我非常喜歡去海邊,不是針對海龜,但透過海龜,認識了更多海洋的不同面向。兒時每逢假日去海邊探索大自然,就是我最期待的事。但那個探索,多半是抓回去養或是「品嚐」,鮮少產生保育的念頭。直到開始跟著海洋大學的海龜實驗室,一起到野外做海龜的研究調查,才發現原來海龜如此迷人,而牠正受到非常大的生存壓力,很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內會絕種。

影片中的研究員馮加伶,是我在求學階段時非常重要的榜樣,總是認真負責且熱心助人,非常專注於海龜的研究,並且重視每次的學術報告,都會把報告做得很精美,很清楚的讓台下的人明白研究的內容,也許是這樣的特質,加伶在後來公民科學的推動上,都可以做得很細心,完全沒有艱深的學術感。


一起去旅遊。(左馮加伶,右郭芙)


一起去唱歌。(左郭芙,右馮加伶)

加伶全心全意的為海龜付出,她還籌組「海龜點點名」的公民科學調查社團,參與海龜保育的一些政策規劃,身為她的學妹,曾經在學校一起研究海龜,對我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


馮加伶邀請民眾加入「海龜點點名」的公民科學家行列。

海龜給我們的不同人生

我們都因為海龜,展開了我們更精彩的人生,加伶持續專研海龜的生態調查及倡議海龜的公民調查;而我在了解海龜永遠脫離不了人為破壞而受傷死亡後,希望發揮一點點自己的力量,讓海龜的生活環境可以更好,開始投入淨灘以及倡議垃圾源頭減量的行列。


發現海龜屍體的地方,通常也伴隨著無數的海洋廢棄物。


郭芙發起租借共享餐具行動,減少一次性產品垃圾。


郭芙及志工用回收保麗龍製作「咕咕幣」做為租借環保便當盒的代幣。

雖然現在沒有一起研究海龜了,但在推動海洋的守護過程中,很開心在守護的過程中,知道她也在某處努力的關愛海龜,為海龜發聲。

也很感謝柯金源導演持續記錄了,我們這些在海龜身邊大聲呼叫保育的人們,雖然許多我也參與其中,但透過影片的呈現,也深入其境般的參與了潛水教練蘇淮追隨海龜到馬來西亞及日本的感人故事,以及記錄台灣各種海龜的紀錄,讓我又更了解海龜與人之間的不同觀感,特別是看到屋久島以及太平島這兩段。

海龜很令人著迷的是不管哪個國家,這大海的旅行者,海龜的生殖生態流程幾乎都大同小異,海龜需要上到陸地產卵,也就是這個特點,比起鯨豚,讓海龜更容易親近。許多的研究跟觀光,都是針對上岸產卵的海龜,不過,每個國家對於海龜的保育觀點都不同。更特別的是海龜的生活幾乎都是跨國移動的,一隻海龜的一生,經歷著不同國家對海洋的運用方式。

海龜所面臨的生存挑戰

在影片中看到日本屋久島的居民,為了增加大家的就業機會,選擇保育及觀光兼顧的方式,發展海龜保育觀光,這是如此令人期待的社區與生態共存的方法,但沒想到這樣的共存,也會面臨觀光越來越發達,開始開發海岸導致沙灘流失,使得卵窩在颱風天過後,被海浪掏出。海龜保育志工需要去巡邏海灘,將還有可能救起來的海龜卵取回,嘗試人工孵化。影片中可以感受得到居民對海龜的尊重與感謝以及彌補,這種深入民族對大自然的尊重,是我們更需學習的。

而我一開始發現海龜受到人為破壞而受苦的案例,其實也是海岸開發。蘭嶼也因為各種人為原因,導致小八代灣的細沙流失,孵化出的小海龜就必須攀爬過大石頭才可以下到海水中,在這途中,許多小海龜會卡在石縫中被活活曬死。

(小海龜出生時就必須歷經重重險阻才能順利抵達大海。影片提供:郭芙)

小小的生命,剛出生時就必須攀爬這些大石頭,更別說滿沙灘的海廢了,也讓人不斷反思,我們是不是真的對環境造成太多的破壞了。忘了除了人們要運用沙灘做觀光、蓋飯店,其他的生物也會運用這片沙灘。不管白天或晚上,這些自然環境都應該是生物們與我們一同分享,而不是我們可以去獨占,更何況我們已經占領太多土地了,有時會覺得保留一點天然海岸線,在現在與海爭地的社會中,真的是很奢侈的願望。


2016年攝於充滿海洋廢棄物以及細沙已嚴重流失的蘭嶼小八代灣。

看到太平島上海龜媽媽因為要產卵而被鐵網割傷,碰觸海水時,染紅的海水,讓人看了真的好心痛,很想當下在現場,把布輕輕蓋在海龜的頭上,透過有控制的壓制,讓牠保定後,幫牠移除傷口上的鐵網,我們這樣的動作,也許可以讓海龜媽媽康復得更快,但我做不到,只能默默祈禱,希望這隻海龜媽媽的傷勢後來有好轉。

我們只希望能為海龜發聲

海龜無聲地承受這些壓力,透過《平安龜》這部紀錄片,唯一希望的就是傳遞出更多海龜的聲音讓大家知道海龜的困境,如果我們的傳統信仰中,時常把龜作為神獸的化身,時常透過乞龜的宗教活動,祈求更多的健康、平安以及財富,而當神獸傳出求救的訊號時,我們是否可以一起停下手邊的工作,幫忙減少生活的浪費、傾聽環境的聲音,一起守護我們的大海以及海龜。

海龜,特別是台灣周遭沿海較容易看見的綠蠵龜,是非常溫馴且對產卵棲地非常忠誠的物種,我們好好守護好她的產卵棲地,每隔數年母龜們就會游經數千公里從棲息地回到產卵地來,海龜媽媽的平安返回,就好像在告訴著我們「放心,大海現在還是安全的,適合海洋生物們居住」,而當海龜越來越少時,也正警告著我們這個星球越來越不適合生物生存了……。

因此對大自然多一點尊重、對眾生多一點同理、將更多的自然資源歸還給萬物,相信我們都可以一起平安生活,讓母龜媽媽們可《平安龜》。


攝於2019年,宮古島,海龜的屍體在充滿海廢的岸邊靜靜的躺著。

※【平安龜】播出資訊:

公視頻道 @我們的島 9/13(一) 22:00

※相關企劃

平安龜 平安歸?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