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 | 環境資訊中心

公民科學

2023-01-12 10:38
台灣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合適,擁有豐富的鳥類多樣性。即便在人來人往的都會區,也能輕易看見多種鳥類。沿著台北市街道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白頭翁、八哥、樹鵲、喜鵲,然而最常見的卻是外來種家八哥和白尾八哥。為防止外來種入侵,台北市藉由長期都市生態監測、...
2022-11-17 09:40
編按:人為開發活動導致棲地消失,使得富含水資源的農田成了青蛙的庇護所。具專一性的農地型蛙類,其棲地變化的敏感度高且移動能力低,在農地不斷流失之下,生存備受考驗。人類如何能與青蛙共存共榮?三項行動建議帶你看,如何守護「蛙邸家」。 ...
2022-11-08 10:03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今年成立滿30周年,上週(4日)舉辦「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及研究人員,回顧並分享台灣各生物類群的研究成果。 1992年,也是巴西里約簽署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
2022-10-25 10:48
遠離都市塵囂的雲林縣水林鄉,傍晚時間出現手持手機、四處走動的人群——難道是稀有寶可夢出沒嗎?他們抓的寶物,其實是看不見、聽不到的蝙蝠「聲音」,宛如抓寶遊戲,等待著突然在手機上「現蹤」。這群人是追尋蝙蝠聲音的人。場景則是位於黃金蝙蝠館,工作坊...
2022-10-25 10:47
雲林縣水林鄉過去有很多金黃鼠耳蝠,其中一個重要棲所「許宅」,曾經寫下上千隻金黃鼠耳蝠聚集的輝煌紀錄,但是族群量逐年下降,2020年,許宅的金黃鼠耳蝠已經全數消失。 在蝙蝠消失之前,曾有一群「追蝙蝠的人」造訪許宅,留下保育的軌跡。他們手...
2022-09-12 15:37
栩栩如生的紅嘴黑鵯標本,就為了讓已經逝去的定格在最好的一刻。標本製作的品質決定了標本保存的價值;鳥類標本製作,這個原本只靠少數個人自學、大學不會開的課程,9年來,透過特生中心鳥類研究人員姚正得開班授課,讓技術重新活絡起來。每年寒暑假開課,班...
2022-07-06 16:27
人類日常中必須倚靠身分證、戶口名簿等資料「驗明正身」,但對於廣大海域中的海洋生物又該如何一一核發屬於牠們的身分證?民間發起的「海龜點點名」計畫,四年來在小琉球附近海域紀錄超過700隻海龜,打造一本本的海龜「戶口名簿」,更發現近四成海龜已定居...
2021-09-13 10:00
什麼樣的人可以給你將近快兩個小時滿滿的海龜! 肯定是超級愛海洋超級愛海龜的導演,才能滿足大家對探索海龜各種神秘面紗的慾望! 而這支影片喚起了我的好多回憶。 我們的起點,是海龜,我們的終點,也是海龜。 ...
2021-09-03 14:30
蘇淮拍攝海龜。 第一次與海龜相遇 2010年開始潛水之後,就深深被神秘又有趣的海洋生物吸引,無法自拔。 當時在澎湖工作當潛水教練,平常帶著客人下水,雖然水下的珊瑚礁豐富,但要目擊到海龜可沒那麼容易,待在澎湖...
2021-06-28 10:12
想在都會區種樹,哪裡可以種?要種什麼樹?種了之後誰照顧?一個民間發起的社群「好植地」想要找答案。找地、算樹,宅在家就可以幫忙種樹嗎?打開電腦,除了上網、追劇,還能做什麼? 一個民間發起的社群好植地,運用圖資與資...

頁面

訂閱 RSS - 公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