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機場新航廈環評卡關 運量大增 空氣及噪音污染成隱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高雄機場新航廈環評卡關 運量大增 空氣及噪音污染成隱憂

2021年09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交通部擬改建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昨(14日)於環保署進行環評初審。由於新航廈計畫將大幅提升旅客運量及航班數,環評委員擔憂對鄰近住宅區帶來噪音及空污影響,要求民航局提出進一步的減量措施,補正後再審。

另外,民航局承諾此案將朝「綠色機場」進行規劃,盡可能減少用水、用電,包含完工後15年內每年減少1%用電、回收雨水替代8%以上自來水等,也被環評要求提出具體做法及規畫。


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模擬圖。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國內、國際航廈合併 新航廈年運量可達1650萬人次

交通部於2018年核定「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打算改善擴建航廈、機坪、轉換空間,及改善其他機場設施等,目標在2035年達到最大容量每年1650萬人次。

交通部民航局說明,高雄國際機場客運量持續增長,2019年運量達750萬人次,僅次於桃園國際機場,為我國第二繁忙之機場,但現有國際航廈空間不足、國內航廈建物老舊,且機場聯外轉乘便利性也不足,因此決定規劃拆除既有國內航廈,重建為國際國內共用之新航廈,並新設轉運中心銜接新舊航廈。


機場現況空拍圖。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根據民航局規畫,為了在工程期間維持高雄機場營運不中斷,打算採「先建後拆」方式,分2期施工,第一期先在既有航廈東側新建新航廈及指廊,並改建滑行路徑、東側立體停車場等,預計於2025至2032年施工,共花8年時間;第二期工程則是2033年動工,會將既有國際航廈及指廊重建、並拆除國內航廈,預計施工7年。


第一期「先建」工程預計在東側新建航廈及立體停車場。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第二期「後拆」工程將改建西側國際航廈,並拆除東側既有國內航廈,完工後模擬圖。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民航局打造綠色機場 承諾減少用水用電 增加光電覆蓋比率

此外,民航局也提出,新航廈將朝「綠色機場」方向規劃,將取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讓航廈也能達到節能永續的目標。

民航局表示,在飛航安全允可範圍內將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引入綠電供航廈使用;也會設置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從屋頂收集雨水,經沉澱、過濾後貯留再利用。民航局承諾自來水替代率可達8%,減輕高雄地區的用水負擔。

其中有關光電的部分,由於廠商目前僅規劃於東側立體停車場屋頂設置,不少環評委員對此提出疑問,認為應再加大設置面積。

但民航局回應,若在新航廈屋頂設置,飛航管制組評估可能有產生眩光的風險,恐怕影響塔台視野及飛航安全;最終民航局承諾在不影響飛安的情況下,提升光電覆蓋比率佔建築物屋頂30%,並且在完工之後15年內,每年減少1%整體用電。


高雄機場朝向綠色機場規劃,除了雨水回收,也將在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機場運量大增 環委要求降低空污與噪音 研擬鳥擊防制計畫

但新航廈計畫大幅提升運量,預估每年可容納1650萬人次,讓環委擔憂大量飛機起降及運輸車輛帶來的空氣污染與噪音,將影響到周邊的住宅區。

環委要求民航局納入航空器、地面支援設備的空氣污染排放量重新評估,並提出減輕措施;並且檢視營運噪音影響,應依最大運量、飛航機種以及考量敏感受體分布情況進行評估,研擬降噪及防音設施建置規畫。 

經過內部討論,環委決議要求民航局補正再審,除了噪音與空污問題,因當地有發現保育類黃鸝等鳥類,民航局也被要求提出機場的生態調查統計,以研擬鳥擊防制計畫。


環評專案小組要求民航局重新評估空污、噪音、生態方面影響,補正後再審。李蘇竣攝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