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面對氣候變遷議題不缺席。響應國際「氣候罷課」運動的青年抗暖大遊行,昨(25)日於台北西門紅樓登場,遊行主題定調為「畢業典禮」,象徵高碳排產業即將「畢業」進入下一個階段,轉型為更永續的產業。
青年共同提出「抗暖」七大訴求,包括台灣迫切需要氣候變遷調適、因應措施,呼籲政府盡速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作業。
全球抗暖大遊行發酵中 台灣青年盼高碳排產業轉型
氣候變遷在全球帶來極端災害,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人類活動影響氣候系統,預測地球升溫1.5°C恐在2040年提前實現,未來10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2050年以前實現淨零排放,才能守住1.5°C目標,避免超過「氣候臨界點」。
青年世代關切氣候變遷的行動持續發酵,延續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帶動的「全球氣候罷課」,加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即將於11月舉行,全球青年在此時跨國串連走上街頭,用行動呼籲當局者做出改變,台灣也並未缺席。
25日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在西門紅樓前舉辦「青年抗暖大遊行之畢業典禮抗疫中」,以畢業典禮為主題,象徵高碳排產業的「畢業、轉型」,揮別過往仰賴高碳排產業的經濟模式,邁向下一階段的低碳轉型。
氣候變遷學生不缺席 願景牆寫滿永續願望
現場設置了肥皂箱「氣候心裡話」、願景牆「氣候留言板」、畢業花圈「珍重不再見」等設施,開放民眾透過短講、留言或摺紙花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上演行動劇,三位身穿畢業袍的青年扮演高碳排產業,透過「撥穗」儀式象徵從高碳排畢業。他們表示,「畢業」不代表「告別」,而是繼續往前邁進,感謝這些產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付出,希望未來在低碳轉型的路上,一起為台灣努力。
儘管受疫情影響,場內人數控管在60人內,入場民眾都相當熱情參與,紛紛站上肥皂箱短講、在留言板寫下俏皮的標語,或摺紙花黏上畢業花圈,用行動表達自己對氣候的一份關心。
不少學生勇敢站上講台,北一女的「加速減塑」社團代表呼籲,為了避免釀成難以挽回的生態浩劫,應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另一名來自華德福中學的李同學,甚至帶來自己蒐集近一年的垃圾,告訴大眾垃圾減量的重要性。
台大氣候行動社專案主持人張榮廷表示,「永續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議題,更是每一個人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而氣候變遷更是會直接影響到人類社會存續與否的關鍵危機,因此高碳排產業必須轉型成低碳、永續的產業。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工作人員胡心瑜表示,願景牆的題目是「想為地球做的一件事」,不少學生拿起粉筆,也看到很多民眾停下來仔細閱讀黑板上的文字,更有家長趁著機會教育孩子,令人感到很開心。
青年七大訴求:修溫管法、納碳定價及調適機制、公正轉型
遊行總召侯俊吉指出,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成效不彰,呼籲行政院在今年11月前完成修法,讓11月登場的COP26國際場合上,世界可以看到台灣的努力。
侯俊吉表示,政府應提出2050淨零轉型的路徑,具體規劃未來30年的政策方向及調適策略,從中找出將受到衝擊的產業或弱勢族群等額外風險,納入各脆弱族群共同商議,才有利於政策調整與落實。
侯俊吉強調,各國紛紛宣布碳關稅等政策,而經濟成長依賴國際的台灣,若缺乏碳定價制度,或碳價低於國際水平,將不利於市場競爭,應在溫管法中明訂碳定價制度,讓企業排放溫室氣體的成本內部化,同時應輔導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進行永續轉型。
此外,侯俊吉特別點名教育部,強調氣候變遷涉及廣泛學科,須完善氣候變遷教育,賦予年輕學子面對外來變遷的調適能力。他建議教育部應整合既有氣候變遷教學資源,建構統一的平台與溝通管道,編列充足、穩定的經費,規劃具區域特色的氣候教育素材,讓教育成為社會集體行為改變的動力,幫助年輕世代適應氣候危機。
立委、NGO齊響應 高喊2050淨零碳排
立法委員王婉諭、林奕華等人也到場支持,共同呼籲政府不能停止推動氣候、環境相關政策,溫管法修法納入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並妥善展開氣候治理行動。林奕華則指出,聯合國早在2010年將氣候變遷教育與環境教育分開,但台灣仍都歸為環境教育。他呼籲氣候變遷納入課綱,讓氣候變遷成為教育場域中獨立談論的議題。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則表示,一般大眾不該概括承受高碳排污染,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社會公正問題,呼籲政府重視本次青年提出的七大訴求,務實面對社會爭議、轉向低碳。
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淨零目標雖然設定2050年,但現在就必須做出改變,立即盤點各縣市的氣候行動、相關預算是否充足,透過公民社會一起關注,重視氣候變遷的城市治理。
侯俊吉表示,青年的訴求已經傳遞出去,期待台灣政府及社會各界能做出對應的行動。他也預告,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將在11月以青年非營利組織的身份派隊前往英國參加COP26,呼籲台灣政府加快行動、完成溫管法修法,回應國際零碳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