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昨(13日)審查「屏東水泉生態休閒農場開發計畫」,該計畫原定興建一座168間房間的旅館,後縮小規模為100間,以回應「假農場之名蓋旅館」的質疑,也獲得環評大會修正後通過的決議。
蓋在墾丁國家公園內 旅館房間數由168間下修為100間
開發單位珊嘉杉公司規劃11.5公頃的「屏東水泉生態休閒農場」,預計落腳在屏東縣恆春鎮水泉里的農地,已於2018年取得農委會籌設許可。農場計畫採取複合式觀光農場,推廣具當地特色的熱帶農業及生態休閒旅遊。
不過,農場開發基地位於墾丁國家公園,且鄰近珊瑚礁群,基地內也有白鼻心、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出沒,環評委員憂心對當地環境生態造成嚴重危害,要求開發單位提出充足的環境保護對策。
農場內的旅館用地原本規劃高達1.8公頃,約佔整體面積的15%,引發環評委員質疑是「假農場之名蓋旅館」,開發單位檢討後縮減為1.2公頃,房間總數也由168間下修至100間,並承諾污水全數回收貯存,經處理後作為澆灌使用。
開發單位承諾加強污水處理、土壤及生態監測
不過有環委質疑,貯存槽最多只能存放7日的廢水量,若遇連續降雨超過7日就需要排放廢水。對此開發單位承諾,將採用適合生活污水的脫硝生物薄膜處理系統(MLE-MBR),並以紫外線消毒,加嚴放流水標準至符合再生水水質標準。若需排放時,會立即採樣及拍照,並記錄排放時間、原因與水量。
由於水泉農場鄰近另一「白砂休閒農場」開發案,環委擔心兩案皆規劃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地下水鹽化」。開發單位則回應,計畫基地不位於海水入侵及地下水鹽化區,且抽水後地下水水位仍高於海平面25公尺以上,評估不會引發海水入侵及地下水鹽化,「也會在基地內設置流量計,管控地下水抽水量。」
另外,經環委要求,開發單位承諾陸域動物自動相機數量由四站增為六站,以及潮間帶監測頻率提高為每季兩次。開發單位也承諾未來園區內全區不使用化學肥料或農藥,朝「有機農業」發展。
環評委員決議本案修正後通過,開發單位須補充說明營運前監測土壤有機質,並明確標示本案山崩地滑敏感區範圍及配置退縮區域、套繪於地籍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