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債券來了 海洋經濟在中國興起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藍色債券來了 海洋經濟在中國興起

2021年10月14日
文: 徐楠(零碳經濟和綠色金融資深顧問,合作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能源基金會等,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普惠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特聘高級政策分析師)
一些中國金融機構對於發行藍色債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徐楠認為,藍色債券相關標準亟待釐清和完善。

福建霞浦的養蝦場。中國一直在尋求通過「藍色債券」來更好地支持永續的海洋經濟。圖片來源:Inge Johnsson / Alamy

近幾年來,中國積極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用以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並成為全球發行規模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現在,與海洋永續發展密切相關的「藍色債券」,正在綠色債券的基礎上演相似而又不同的故事。

什麼是藍色債券?
綠色債券是指將所得資金專門用於投資符合規定條件的生態友好型計畫,或為這些計畫進行再融資的債券工具。藍色債券的操作方法與之類似,其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投資海洋經濟有關的專案。

過去一年,藍色金融領域最令人矚目的是中國金融機構的登場。2020年9月,中國銀行巴黎分行和澳門分行分別發行3年期5億美元和2年期30億人民幣兩種貼標藍色債券,募集資金用於中行在中國、英國、法國等地的已投放及未來將投放的海洋相關污水處理專案及離岸風電專案等。11月,青島水務集團發行名為「綠色中期票據(藍色債券)」的債券產品,額度為3億元人民幣。如果以貼標藍色債券來計算,中資機構的藍色債券發行規模已經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的金融機構。

在中國,海洋電力、海洋旅遊、船舶製造、海洋化工及生物醫藥等,都呈現急速增長趨勢。這些領域,會形成未來吸納融資的重點需求領域,是藍色債券的市場基礎。與此同時,藍色債券也已進入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政策,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明確提出的「創新型政策工具」。


中國的造船業增長強勁,「藍色債券」融資有望促進該領域的發展。圖片來源:Hauke Dressler / Alamy

但藍色債券能否滿足市場和監管層對其促進藍色經濟永續發展的期待,取決於其標準能否儘快釐清和完善。

「藍」、「綠」之分到底有無必要?

藍色債券從出現的第一刻,就與綠色債券具有緊密的關係。綠色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投資者認知度的提升,都為藍色債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上述中國銀行和青島水務集團發行的貼標藍色債券,都是依照綠色債券的發行規範來實施的。基本上,藍色債券被視作綠色債券的一個子項目。

但在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的輔助下,青島銀行正在籌備的藍色金融債券,開始有所不同。發行人將依據國際金融公司建議的藍色債券專案目錄、完成募投專案的遴選和認定,而不再是對照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中的海洋相關項目。這一計畫篩選標準的關鍵尺規,是經濟活動的永續水準、以及對海洋永續性的影響程度。因此,儘管這一產品至今尚未完成發行,卻已經成為2021年中國銀行業永續金融創新的焦點之一。

著眼於海洋的永續債券產品,是否應該獨立於綠色債券而擁有自己的標準?也就是說,區分藍和綠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海洋經濟和陸地經濟環境影響的時空差異,即二者外部性的不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海洋經濟2030》一書中,分析了海洋經濟與陸地經濟的區別。海洋的自然過程、生態系統和物種存在大量超越國家管轄範圍的區間。海洋中的物種和污染物都可以隨著海流和(或)船舶迅速遷移,阻隔的難度以及空間規劃與管理的複雜性都很高。海洋中的營養鹽和污染物,可以在海洋滯留幾十年後再隨海洋環流返回,這意味著在人類活動和其影響發生的時間之間,可能存在嚴重的時滯現象、而非即時效應,因此特定活動可能伴隨嚴重的未來影響。

以生產海底石油為例,一旦發生漏油事件,即便有應急處理,其隨洋流水體擴散造成的影響,在陸地經濟活動中極為少見;而需要協調的利益關係,也可能是陸地經濟框架下沒有的。曾發生在中國渤海灣的康菲漏油事件,影響了周邊的漁業和旅遊業,但因為因果關係認定的複雜性,兩大行業的索賠之路也長達數年。


一名工人在渤海灣進行清污工作。海洋生態系統往往跨越了國界,藍色債券是否應該獨立於綠色債券而擁有自己的標準工具?圖片來源:© Lu Guang / Greenpeace

此外,海洋的經濟權屬結構與陸地不同,海洋經濟活動的管制難度隨之加大。大部分公海資源和環境保護(例如深海採礦等活動),目前仍缺少必要的法律保護。

海洋經濟的基礎特徵,決定了其外部性管理也必然與陸地經濟存在較大差異。陸地經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基於行業分類的司法和行政管理,以及圍繞主要環境效益的管理機制和市場工具等,所有經濟活動據此被納入分門別類的管理。但基於陸地經濟體制定的這套體系,對外部性更大更廣泛的海洋經濟來說,則過於粗疏。在現有陸地經濟框架下,許多海洋經濟需要考量的環境外部性,沒有做出更細緻要求的空間,無法與海洋經濟的責權要求完全對接。因此需要一套專門的藍色經濟規範,以便在此基礎上更具體地管理海洋經濟的外部性。

海洋的獨特生態價值

海洋不僅具有以上區別於陸地經濟的特性,同時還具有永續投融資需要考慮的更多要素。

首先,海洋的生態服務價值應得到充分考量。

海洋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調節大氣與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提供氧氣、 促進促進水文迴圈以及水和熱量的對流迴圈,保護海岸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等。其中有些主要作用於海洋,但大部分對陸地經濟和環境也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對海洋的經濟貢獻的估值依然相當複雜、相關核算方法尚未充分成熟和達成共識。其中一些生態服務價值,在既有的環境外部性管理體系中有部分覆蓋,如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固碳效應。但另外一些生態服務價值在既有的體系中基本無法覆蓋。

其次,海洋綜合規劃和海洋產業聚落合作的重要性應得到體現。

海洋經濟的永續發展,比陸地經濟需要更強的統籌,綜合考慮特定區域的海岸帶經濟形態、海洋生態服務價值、人為活動對海洋生境的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

綜合規劃的突出作用是支持特定的產業聚落充分發揮加乘作用。各類人類海洋活動有很強的相互影響,海洋產業間的技術與創新協作非常重要,典型如海洋再生能源與海底天然氣、海水養殖與海洋旅遊等。健康蓬勃的海洋區域發展,常常以海洋產業聚落為特徵。當前在全球範圍內,海洋產業聚落基於永續性的加乘作用、創新激發等效應,都還比較薄弱。推動各海洋區域在綜合規劃之下加快形成海洋產業聚落,正是藍色金融的使命。


海洋產業聚落是進行藍色永續投融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圖片來源:© Shi bai Xiao / Greenpeace

因此,在界定永續藍色金融計畫時,比陸地經濟更需要凸顯海洋綜合規劃的重要性。

以上這些,決定了海洋經濟與陸地經濟在外部性管理方面具有重要差異。目前藍色債券在全球的實踐已經逐漸展開,相關的標準工具不僅需要、而且緊迫。

塞席爾藍色債券的啟發

全球最具示範意義的藍色債券產品——塞席爾藍色債券,對上述分析所述要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它本質上是一個綜合性的藍色金融專案,債券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在1520萬美元信貸資金及500萬美元捐贈資金的基礎上,塞席爾發行主權藍色債券,並由塞席爾保護和氣候適應信託(SMSP)認購這些債券,從而實現塞席爾國家債務的重組,然後將其中一部分用來進行持續20年的商業投融資(預計最高可增值達到860萬美元規模),另外一部分將被投往海洋保護與氣候適應計畫,包括擴建海洋保護區、改善重點漁業的管理等,側重自然資源的保護而非商業價值的開發。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同一個信託機構的管理下,兩個用款方向處在統一的海洋空間規劃之下。

在專案實施的20年中,由於塞席爾的主要經濟幾乎全部依賴旅遊業和漁業,海洋保護專案帶來的生態服務價值能夠直接反饋整個區域經濟系統;同時,在同一個機構管理下,保護活動也能實現和商業投資活動的平衡。這個案例說明了上文所述的在統一海洋空間下進行綜合規劃的重要性。這是在經濟層面體現生態服務價值、促進產業聚落協作的前提和必要保證,也必將是未來藍色債券及藍色金融實踐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薩耶·迪·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位於模里西斯和塞席爾之間。通過藍色債券為其部分債務進行融資後,塞席爾將其30%的海洋面積劃定為海洋保護區。圖片來源:© Tommy Trenchard / Greenpeace

無論從增加值、投資額還是容納就業的規模來說,海洋經濟都呈現顯著的增長趨勢。與此同時,海水酸化程度加劇、海水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洋流變化,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承受壓力。這是人對海洋利用程度加深帶來的雙刃劍。如果不能有效地在永續前提下發展海洋經濟,人類曾在陸地經濟中遭受的教訓將重演,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後果。OECD在《海洋經濟2030》中分析認為,顯而易見的過度捕撈、海洋污染排放及海洋物種衰減和棲息地退化等現象,源於人們對海洋的利用程度加深,也源於對人類影響的知識和資料匱乏,還部分源於分部門和分行業管理海洋活動的手段不完全適用於現實情況。

因此,除了通過永續藍色金融的標準體系、對人類海洋產業的永續屬性做出更精確、細緻、全面的界定,還有必要面向所有行業進一步梳理海洋視角的環境、社會、ESG風險,產生海洋塑膠污染的陸地行業就是例證。針對海洋經濟及其外部性的特性、建立並完善藍色債券的標準體系,加快探索藍色金融體系,不但必要,而且越來越緊迫。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藍色債券」來了,標準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