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樹的人》那些巨木房東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找樹的人》那些巨木房東

2021年11月19日
文:徐嘉君

圖片來源:《找樹的人》

原始森林裡的高聳巨木,因為樹冠層驚人的垂直高度,常使得研究人員無法輕易到達而望之興嘆,過去的研究者多半使用望遠鏡間接觀察,或只能於颱風後撿拾掉落的樹冠層植物,甚至借助伐木工作進行破壞性取樣。1980年代以後,隨著越來越多樹冠層生物學家運用繩索技術攀樹,如今森林樹冠層的研究量能已逐漸提升,甚或能在樹冠層進行一些實驗及測量,不過相較於其它在森林中進行的研究項目,樹冠層的生物資源調查與探勘,仍然是較為稀少的研究課題,所以森林樹冠層常被形容是地球上的內太空,還有許多未知的生物和生態現象等待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全世界超過70公尺高的巨木非常稀少,大部分的針葉樹巨木都聚集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Pacific Northwest」,而闊葉樹巨木則能見於婆羅洲的原始雨林、巴西亞馬遜雨林與澳洲塔斯馬尼亞島,台灣可說是東亞超過70公尺巨木的唯一生育地。

巨木的生態價値是無可取代的,尤其是巨木的樹冠層,裡面藴藏的生物資源、結構及生態,相較於年輕的小樹,來得複雜許多。某些附生植物只會在上百年的巨木上生存,其中的原因還不淸楚,推測可能是由於巨木的樹冠層所累積的豐富腐質層,及其特殊的微生物相,也有可能是因為複雜巨大的樹冠可以維持某些稀有植物生存所需的穩定微氣候。


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的紅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樹。圖片來源:《找樹的人》

然而巨木的養成需要甚麼條件?為什麼它們要不停長高?長高有什麼好處跟壞處?長高又需要什麼條件來配合呢?

樹跟人不一樣,它們長高的原因絕不是因為「高富帥」比較好找馬子。身為森林裡最高的樹有些優勢,可以想像到的是,長得比鄰居高的話,樹冠層也比較高,可以接收到更多陽光「能量來源」,然後阻擋鄰樹的陽光害他們長不高「吃不飽」,長越高就離林下那些魯蛇越遠,遠離那些煩人的藤本植物,不幸發生森林火災也比較不會被燒到重要器官「葉芽花果」,此外從更高的地方散布種子和花粉也可以傳得更遠,保證它們優秀的孩子傳遍天下。

不過長高當然不會只有好處,不然大家都比賽長高就好了;就跟NBA的球員一樣,如果長很高伸手直接灌藍就可以贏球的話,那找五個姚明組隊就拿冠軍了,比賽當然不是這樣玩的。森林裡的樹木花草看似安靜平和,其實暗潮洶湧競爭激烈,可不輸NBA的比賽。

一棵下定決心長高高的樹面對的挑戰包含生理與物理層面,基本上要維持高大的體形就十分耗能,畢竟大個子每天的伙食費就比小個子多很多,就算水分和陽光都不缺,要將水分與養分傳輸到全身的枝條及葉片可是一點都不輕鬆,更何況長得高,體重會變重,光是支持幾百噸的木材重量,維持挺立就是個難題。舉例來說,高個子運動員在場上比較容易重心不穩,扭到腳踝膝蓋的機率也比較高。

身為森林裡最高的樹,還有雷擊的風險,簡直是當仁不讓的避雷針,此外高樓層風景雖好,若是遇到颱風,那首當其衝的狂風暴雨也是很恐怖的。


位於台灣東北部、棲蘭的山地霧林是非常珍貴的生態系。圖片來源:《找樹的人》

過去有許多科學家提出限制樹高的因子,譬如說水分及養分傳輸的高度限制等等,但在木質藤蔓身上卻觀察不到這等限制;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有證據顯示,長在霧林帶的巨木能夠以葉部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水氣,所以水分傳遞或許不是最大的限制因子。

巨木多半生長在谷地,除了水源充足以外,可能也是因為比較避風。例如桃山神木就生長在一個十分避風、平坦肥沃的山谷之中。

此外科學家也發現,多數巨木呈現的是圓柱狀樹形,而不是傘形。目前我們發現超過六十公尺高的台灣杉或香杉,樹型也都呈現枝條短、樹葉少的圓柱狀,這一類的樹成為世界上的主要造林樹種,因為它們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累積比較多的木材,致力於長高而非橫向發展,適合造林生產需要。

全世界的樹高分布,整體來說還是呈現緯度越低、樹高越高的趨勢。科學家根據簡單的能量平衡模式去推測樹高生長,簡單來說,樹越高,維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越高,生長就會變慢,當溫度越高生長率越高,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也變高,兩者平衡時就是一棵樹生長的極限。模式顯示,如果在溫度恆定,而諸如土壤等養分因子不成為限制因子的情況下,攝氏十三度是最適合樹長高累積木材的溫度。

台灣擁有將近六成的大面積森林覆蓋率,原始森林的資源在近百年的伐木後仍然十分豐富,但過去關於巨木的研究屈指可數,期待找樹的人團隊未來能夠解密台灣巨木的分布形式,並呈現在世界版圖上。


台灣杉巨木的樹幹多呈現圓柱狀,枝下高多超過30公尺,枝條很少。圖片來源:《找樹的人》


《找樹的人:一個植物學者的東亞巨木追尋之旅》

作者:徐嘉君

出版社:紅樹林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5日

 


作者簡介

徐嘉君

台灣少數研究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台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碩士,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目前為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以及「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主持人。


【名人推薦】

「透過這本書,跟著嘉君體會樹上的世界,經歷和這些美麗樹木相遇的過程。然後,也許就能明白,原來我們一直和這些古老美好的大樹們生活在同一座島嶼上。」──藍永翔/Sky(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