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孩童毛髮都驗出毒物 緬甸政府任由中資燃煤電廠污染土地 原民罹癌與流產頻傳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連孩童毛髮都驗出毒物 緬甸政府任由中資燃煤電廠污染土地 原民罹癌與流產頻傳

2021年11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Mongabay

大約在20年前,具有軍隊背景的一群商人與中國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合資,建造緬甸最大的燃煤電廠。在這之後,當地原住民族巴奧(Pa’O)與當約人(Taungyo)的社會經濟生活就此遭到破壞,連一起參與電廠抗爭的撣族(Shan)與緬族(Bamar)人生活也受到影響。

許多人認為,緬甸將軍一直都以這種方式參與建設賺錢。多年來,當地居民一直反映健康受到影響、地下水源流失、土石坍方及房屋損毀等問題。其後,緬甸軍隊在今年2月1日發動軍事政變奪權,造成國內政治社會動盪不已,而在此欠缺執法的情況下,民眾又反映,有人在他們的土地非法採礦。

燃煤電廠建成後 居民失去農田與森林

提吉燃煤電廠(Tigyit power plant)與其周遭煤礦場位於撣邦南方的平朗鎮(Pinlaung),當時是在總司令丹瑞(Than Shwe)的命令下開始興建。當地居民因為這座電廠的施工與完工,而失去了農田與社區森林。

儘管在2015年至2020年的文官執政期間,關閉電廠、返還土地並重新造林的呼聲漸高,平朗鎮仍是撣邦南方森林濫伐最嚴重的地方。

雖然相較於緊鄰中國雲南省的撣邦北部與東部地區,撣邦南部的作物單一化問題較小。但是專家說,基礎建設的開發,使得緬甸發展重鎮得以通向少數民族居多的邊境地區,這也助長不法份子入侵森林的問題。

「平朗地區的非法伐木事件(在近年來)大幅增加」,撣邦卡勞鎮(Kalaw)森林部官員Ko Moe說。「我們只能在最容易遭受破壞的地方,架設自動相機監控。」

「保護區是我們優先關切的地方,而且我們資源有限,」他補充。「2021年1月(軍事政變前不久),我們查獲800噸原木。」

非法木材成為軍政府盈利工具

環境調查局(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指出,緬甸森林部官員成功查緝到的非法木材,將成為軍政府迫害平民的資金來源。軍政府預計要將前政府時代沒入的20萬噸非法木材拍賣變現,以因應國際制裁與杯葛對緬甸造成的經濟影響。

森林遭受破壞後,提吉電廠周遭被改為「都市」地區,因此土地不再受到政府保護。「我們沒辦法逆轉這個過程。我們每年會給當地人約1萬株幼苗,讓他們種在自己的土地上」,Ko Moe說。


在提吉電廠周遭耕種的緬甸巴奧族人。圖片來源:Robert Bociaga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滿意森林部的造林行動。 

「森林部用來造林的樹種,有些並非當地特有種,像是松樹、櫻桃和桉樹」,緬甸透明與問責聯盟(Myanmar Alliance for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簡稱MATA)成員Ye Win Myint說。MATA是全國性的聯盟,他們也在提吉電廠監測污染。「而且有很多樹種都無法撐過缺水的熱季」,他補充。

「如果我們劃設更多社區森林,村民耕種的土地就會變小」,駐點緬甸娘水地區(Nyaungshwe)的森林部官員Si Htet Aung說。「最主要還是都市化以及全國人口增加的問題。」

森林護管員是保護這些山坡地免遭濫伐的重要角色。但在軍事政變後,有些工人為響應公民不服從運動而罷工。

對污染不聞不問的文官政府與軍政府

在政變之前,當地社區不斷懇求政府檢測電廠與其週邊煤礦場的污染情形,但那時當局的執法重點只聚焦在遏制山坡地上的刀耕火種。

「我認為電廠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並不大」,娘水農業部的Khant Min Thant告訴《Mongabay》。

過去在當地廣泛採行的輪耕制度,是造成土壤侵蝕和形成地面坑洞的主要原因,因此森林部官員一直著重於調查輪耕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幾乎所有居民都已經改用其他方式耕種。我們以提供資金、培訓與幼苗等方式,協助原住民農民停止輪耕」,Khant Min Thant說。

「過去的輪耕制度至今仍持續影響作物的品質」,他補充。「我們研究了該區的礦業活動,並建議電廠所有人應該要落實適當的保育措施。」

設於撣邦首府東枝(Taunggyi)的巴奧青年組織(Pa’O Youth Organization)主席Khun Oo認為,電廠造成的環境污染對農作物影響重大——「由於環境遭受污染,農民的作物不是長不大,就是有一種不討喜的味道。因此農民轉而仰賴化肥⋯⋯否則他們什麼也賣不出去。」

「空氣與水質污染的情況至今都還是非常嚴重,尤其在熱季更是如此」,他補充。

NGO提出報告 證實電廠污染影響居民健康

2019年,MATA和綠色和平、護水者聯盟(Waterkeeper Alliance)等團體共同發表一份報告,證實了社區居民對污染的恐懼其來有自。這些團體檢驗了提吉電廠對環境與當地居民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根據這份報告,提吉電廠雖在2018年完成整修,但卻並未停止外洩污染物。Khun Oo說,「當地持續有人通報流產、癌症與其他嚴重疾病的發生。」然而,還是有很多女性對於健康問題羞於啟齒,因為流產在當地社群可能會成為她們的污名。

主管機關也尚未開始調查電廠周遭作物受到污染的說法,儘管「每次下雨都有可能將有毒的金屬物質沖進土壤」,任職MATA的Ye Win Myint說。

MATA的報告批評了中國企業的指定承包商,並指出,「在提吉地區採樣的重要有毒污染物,其數值全都高於國家標準。」報告也發現,「當地水中的重金屬含量也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飲用水水質標準。」


緬甸撣邦的農民在提吉電廠附近務農。圖片來源:Robert Bociaga

始終無人執法 無奈居民嘆「政府為何不作為?」

Ye Win Myint認為,政府的不作為實在太令人震驚,因為該地區研究發現,就連孩童的毛髮都被檢出可能造成腦損傷的化學物質。

研究人員過去曾向衛生部投訴,「他們一開始還有積極回應,但一切都還是沒有改變」,Ye Win Myint說。「一位因塔族(Intha)部長曾寫信要求檢討整項計畫,但並未收到來自國務資政的任何回覆。」

雖然當地社區普遍反對提吉電廠,但有些在電廠工作的人卻表態支持。「他們如果提出異議,就會失去工作,而且150位員工中,只有20%是當地人」,Ye Win Myint說。

由於位於提吉地區的上巴盧河(The Upper Balu River),最終將流入緬甸具象徵意義的茵萊湖(Inle Lake),因此也有人擔心因塔族人所仰賴的生態系統將遭受污染。儘管當地人對此提出疑慮,政府依然沒有全面調查當地溪流的污染情形,反倒是「缺錢又缺資源的MATA在做調查」,Ye Win Myint說。

「茵萊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生物圈保護區,其半徑32公里內都應該受到保護。但沒有人認真執法。」

Tin Myint Soe任職於娘水地區濕地辦公室,負責管理茵萊湖保護區。他說,他們「沒有監測工具,所以沒辦法檢驗湖水污染情形及其對水生生態的可能危害。」

「中國公司之前承諾,要為環境破壞和道路修建等提供經費,但受影響的居民表示未曾收到任何款項」,當地公民組織人民之聲(People Voice)成員Daw Kan Kayn說。「礦場的爆破作業持續進行,當地住家受到的影響也未曾停止。」

「我們很困惑,為什麼政府沒有為我們做點什麼」,她補充。


2021年,在撣邦動亂期間所出現的武裝警察。圖片來源:Robert Bociaga

參考資料

※ 本文經授權全文翻譯自報導,如需轉載請來信:infor@e-info.org.tw

作者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黃鈺婷

大學主修外文與社會學,研究所念環境教育。期許自己做好環境資訊的轉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