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杉原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家在杉原

2007年06月07日
文字:張岱屏(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慶鍾(公共電視記者)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每年4-7月,是芭蕉旗魚在東海岸出沒的時節,也是討海人最興奮的時刻。趁著風起的時候,陳志和和陳世岳決定駕著舢舨,在都蘭灣附近的海域尋找芭蕉旗魚的蹤跡。

有人說,都蘭灣是飛旋海豚的故鄉,這個廣闊又平靜的海灣,不但是芭蕉旗魚覓食的地方,也是讓飛旋海豚躲避風浪最好的棲身之所;當然,也是陳志和和陳世岳從小生活的海域。在都蘭灣的核心地帶有一片廣達8、9公頃的沙灘,叫杉原海岸,陳志和和陳世岳的家就在這裡。

在民國六、七十年代,杉原海岸是虱目魚苗的盛產地,每到虱目魚苗的產季,從早到晚都可以看見漁人在海岸來回巡,捕撈魚苗。當年市場好的時候,一尾虱目魚苗的價格可以賣到2元。

在杉原長大的老老少少、阿公阿媽,每一個人都有一手捕撈虱目魚苗的絕技。想當年這裡的孩童都是靠捕撈虱目魚苗賺零用錢的;現在虱目魚苗不值錢了,漁民的角色也漸漸轉型,如今,這傳統絕技成了吸引外地遊客前來杉原體驗漁村生活的特色。

轉型的想法在10年前開始萌芽,當時杉原海岸因為過度捕撈,漁業資源漸漸枯竭,年輕人對這樣的情況感到憂心。7年前,陳志和號召漁民組成守望相助隊,每天巡守富岡及杉原海域。四年前在區漁會的協助下成立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委員會,在管理委員會的建議下,台東縣政府同意劃設杉原禁漁區。

禁漁區公告之後,曾經引起附近阿美族人與巡守人員之間的衝突。阿美族長老認為杉原海岸是阿美族傳統的漁獵區,族人有權利在傳統領域內進行採集捕撈。於是縣政府修改規章,將禁漁區分為核心區與永續區,永續區部分的海域原住民可以進行採集漁獵,希望在保育與原住民傳統權利間尋求平衡。

竹筏(圖片來源:公共電視)2007年5月,12艘傳統竹筏出現在杉原海岸,乘風破浪航向海灣的另一頭。這是台東阿美族部落一年一度的竹筏大賽。部落裡的老中青三代全部聚集在杉原海岸,誰輸誰贏不重要,重點是不同部落、不同族群,在這個海岸的交會。不管是在這個海岸住了上千年的原住民,或是不到半世紀的漢人,都在這片海岸印證著自己的足跡,重新尋找一種相互對待的方式。那麼,同樣依靠這片海生活的人跟其他生物呢?

漲潮了,魚群漸漸聚集,原本喜愛釣魚的陳世岳,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會跟魚建立如此親密的關係……

漁村要轉型,討海人也在這片海岸重新出發。陳世岳希望,更多的人在他的解說帶領下,發現杉原蘊藏的寶藏,進而珍惜這一片海。5月的梅雨澆不息遊客的熱情,想要一探軟珊瑚、車渠貝、陽燧足的家;但是就在幾十公尺外,杉原海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