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之星】為世界增添色彩 藍染工藝的靈魂──馬藍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為世界增添色彩 藍染工藝的靈魂──馬藍

2021年12月24日
文、圖:謝伯鴻

最近在自然谷收拾東西,發現木屋通往倉庫的邊坡開滿了紫色的小花,花形像留聲機上的擴音喇叭,聚生在植物的頂端,將整個山坡點綴得精緻美麗。花朵下的葉子接近橢圓形,基部細長,中間寬大,而到尾端時又漸漸收尖,仔細觀察,這些深綠色的葉子還帶有藍暈。咦!這不就北部常見的民族植物「馬藍」嗎?


馬藍的花像極了留聲機上的喇叭。攝影:謝伯鴻

馬藍是與民生文化關聯很深的民族植物。也許大家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不過如果提到它的別名「大菁」,應該有不少人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沒錯!它就是藍染的重要素材。

馬藍大約是在清朝因為染布需求由中國引入台灣,染料的製造方法是將大量的馬藍葉子置入大桶中泡水,經過數天攪伴、靜置後,加入新鮮的莖葉及熟石灰快速攪伴至出泡,最後靜置一晚,去除上方的溶液,取出名為「藍澱」的沉澱物。需要染液時,則再將藍澱兌灰水,並加入一定比例的葡萄糖、麥麩、麥芽糖、米酒等材料使其發酵製成染液。

藍染工藝在台灣被廣泛使用,除了閩南、客家族群大量使用外,平埔族、布農族及泰雅族等原住民族,也有使用藍染的傳統。而新北三峽正是清末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中心,雖然後來因合成染料的興盛及西服、和服的流行而漸漸式微,但當地到現在還留有許多染坊牌樓、工具等文化。現在到三峽,還能透過親手染布體驗這項曾經輝煌一時的工藝。


現今在三峽還能體驗傳統的藍染工藝。圖片來源:Pei-Chuan Tsai(CC BY-NC-ND 2.0)

除了做為染料,馬藍也是一味中藥材。中藥材中的「板藍根」,原是將十字花科的菘藍的根乾燥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效果,中華民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治療COVID-19中草藥複方「清冠一號」中,便有這一味藥。

然而台灣中藥行常以具同樣療效的馬藍根莖取代,稱為「南板藍根」。據研究指出,馬藍的根部含有蔥醌類、β-谷甾醇、三萜類成分等,而葉片具有靛苷(indican)、靛藍(indigo)、靛玉紅(indirubin)等抽出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的功效。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民間也曾將馬藍及金銀花做為治療藥方。


馬藍的葉子帶有藍暈,其成份除了而做藍染外,也具醫藥價值。攝影:謝伯鴻

而台灣有一種與馬藍血緣相近的台灣特有種植物——台灣馬藍。它除了外形與馬藍相似外,連用途也與馬藍雷同。但如果仔細分別,還是能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就我的感覺,台灣馬藍長得比較粗獷:以莖來說,台灣馬藍莖上佈滿粗毛,而馬藍則是光滑無毛;相較馬藍光滑的葉子,台灣馬藍葉子上也是佈滿粗毛。而花的部分,雖然兩者相似,但馬藍的花萼片有其中一片明顯較大,台灣馬藍則是五片均等。


馬藍光滑的葉子及一片明顯較大的花萼片,是其與台灣馬藍較明顯的差異。攝影:謝伯鴻

自然谷位在客家聚落,而藍染工藝的藍衫正是客家女性的傳統服飾。因此村落內的五龍國小在校園中種植馬藍,以藍染發展學校文化特色。而自然谷委託人,亦在谷中種了一小欉,才一、兩年的時間,已在種植的那片坡地有穩定的族群,這季節替山谷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馬藍同時也是枯葉蝶、黑擬蛺蝶、眼紋擬蛺蝶幼蟲的食草。我心想著應該找時間仔細觀察,也許還能發現枯葉蝶穿梭其中,以及其幼蟲努力進食,期待快快長大呢!


圖中翅膀展開華麗、閤起像極葉子的枯葉蝶,其幼蟲便是以馬藍作為食物。攝影:道法自然探索團隊

【小知識】台灣植物染發展 
植物染是人類進入文明階段的的標誌,據出土的古物追溯,早在4000年前,埃及文化中包裏木乃伊所用的紅布便是以茜草染色而成。而在台灣,在漢人來台之前,島上的原住民便有各自的染織法,其中以巴則海族、西拉雅族、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及達悟族的織染最為精美,而泰雅族的傳統女性甚至要會染織才有資格黥面。而原住民服飾主要色調中的紅、藍、黑,便是將苧麻絲以薯榔、山藍及九芎染色而成。
 
在清政府開放海禁後,大量漢人移入台灣更進一步的帶動台灣的藍染工藝。約於清朝雍正年間,台灣開始設立染房,其中以三峽、鹿港及台南一帶設立最多,後期甚至將製作好的織品及藍澱輸出中國。台南後壁的「青寮」便是因昔日生產藍澱而得名。一直到日治時代引進化學染料後,盛極一時的植物染產業完全被淘汰,現在台灣的植物染產業已沒有大規模的廠房,僅剩供民眾體驗、認識文化的小型工作室。

中文名:馬藍

別名:大青、大菁、板藍、南板藍根、山藍、青藍、大藍、靛花、靛沫花、葴、染布青

科名:爵床科

學名: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

分佈:原產於中國南部及西南部、不丹、印度、寮國、緬甸、孟加拉、泰國及越南等地,於清朝時自中國引入台灣,現生長於台灣中部北部,尤以台北郊山最常見。

生態:多年生草本、9-12月開花。

特徵:

  1. 株高50-100公分,莖下部木質化、上部分枝,幼枝被褐色短柔毛。
  2. 單葉,十字對生,葉膜質,葉面光滑。
  3. 葉橢圓形或卵形,基部漸狹先端漸尖,葉緣為波狀鋸齒緣。
  4. 葉長7-20公分,寬3-8公分、葉柄長。
  5. 花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花苞片葉狀,早落。
  6. 花萼裂片5枚,呈匙形無毛。
  7. 花冠漏斗狀,藍紫色,雄蕊四枚,子房上位。
  8. 果實為蒴果,表面具網紋。

※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參考資料

  • 認識植物-馬藍
  • 藥用植物主題館-馬藍
  • 福星花園-馬藍
  •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六卷。鐘詩文著。貓頭鷹出版社。
  • 台灣植物染圖鑑。陳千惠著。天下文化。
  • 台灣民族植物圖鑑。鍾明哲、楊智凱著。晨星出版社。
  • 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陳文彬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