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專家與巴基斯坦信德省野生動物部合作,成功用衛星訊號發射器標記三隻瀕危的印度河豚(Indus River Dolphin,學名:Platanista gangetica minor ,為南亞河豚的印度河亞種),是首次將衛星追蹤技術用於亞洲淡水豚。
利用衛星追蹤技術 追蹤三隻瀕絕印度河豚
三隻印度河豚分別是兩隻成年雌性和一隻年輕雄性,自蘇庫爾(Sukkur)的灌溉渠道中獲救後,由獸醫進行局部麻醉並裝上衛星發報器,最終成功放回印度河。
傳回的初始衛星數據顯示發報器運作無礙,科學家們期待在未來幾週內,將能首次獲得關於印度河豚的寶貴資訊。
「這個開創性的計畫,是印度河豚長期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期望它能帶來有關印度河豚的移動、行為和棲息地的大量資訊。」主持此次衛星追蹤計畫的WWF淡水豚倡議亞洲協調員可汗(Uzma Khan)博士說。
印度河豚已經瀕臨滅絕,且每年都有個體被困在灌溉渠道中。自1992年以來,信德省野生動物部與WWF和社區合作,成功拯救了大約200隻印度河豚。在這些單位的努力下,過去20年間,印度河豚數量從1200隻增加到2000隻。
溪水混濁 導致印度河豚研究不易
在對印度河豚的移動和行為所知非常有限的情況下,這樣的進展實屬不易。印度河的自然沉積物多,導致淡水豚很難被追蹤或研究。事實上,印度河的混濁程度甚至導致印度河豚幾乎功能性失明,演化成使用迴聲定位來捕捉獵物而非依靠視覺。
由於淡水豚只有呼吸的時候會短暫浮出水面,衛星標記讓科學家首次能準確掌握淡水豚的活動,可望解答許多重要問題,例如淡水豚如何利用不同的棲息地、如何有效地穿過河流上的大型灌溉攔河壩、一天能移動多遠,以及雌性和雄性的移動模式之間,是否存在差異等等。「為淡水豚貼上追蹤器對巴基斯坦來說是個新嘗試,我們很高興能為亞洲這項開創性研究做出貢獻,」信德省野生動物保護署署長Javed Mehar說,「如果這次實驗成功,信德省政府將擴大辦理。」
衛星標記 替物種保育行動提供重要資訊
第一個用衛星發報器追蹤淡水豚的案例位在南美洲,大約有50隻亞馬遜河豚(Amazon River Dolphin,學名:Inia geoffrensis)被成功標記,為保育活動提供了重要資訊。長江露脊鼠海豚(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唯一的淡水鼠海豚物種,也曾在中國標記。
「集體努力是拯救亞洲淡水豚的關鍵,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摸索前進,不了解這些動物行為的細節。衛星標記可望補足關於牠們習性和活動的重要資訊,」WWF淡水豚倡議負責人威倫(Daphne Willems)說。
「我迫不及待要查看衛星資料,找出這些淡水豚到底在印度河水中去了哪些地方,」威倫補充。
參考資料
- WWF(2022年1月21日),First ever satellite tagging of river dolphin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