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13日
蛋鴨從格子籠解放了 違者廢除飼養許可
農委會13日表示,已預告修正畜牧場相關設置標準,禁止蛋鴨採籠飼,今年起正式上路,違者於限期內不改正,將廢止飼養許可。倡議此新制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說,欣見此制上路。(中央社報導)
環保杯東漂綠島蘭嶼 借杯使用率高省錢又環保
台東縣政府環保局在綠島和蘭嶼推廣循環容器環保杯,遊客坐船登島到碼頭,或是搭飛機登島進機場,就可以透過手機掃碼,免費借用環保杯環島旅遊,目前共有1200個環保杯可供使用,減輕離島環境負擔。(聯合報報導)
抗議聲中 亞泥繼續開發 部落投票過關
亞洲水泥公司新城山礦區鄰近玻士岸部落,因涉及土地返還計畫、地質安全等爭議,長年大小抗爭不斷,地方居民意見兩極,12日花蓮玻士岸部落會議進行亞泥諮商同意投票,在反方抗議聲中,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亞泥新城山礦區繼續開採。昨天共374戶報到,294票贊成、反對45票,廢票14票,同意比率達8成3,爭端暫告一段落。
經濟部表示,感謝當地部落族人願意協助國家基礎產業,將配合原民主管機關推動部落自主與產業發展共存與平衡。不過,反方人士指控,部落會議對外聲稱是針對10+11項利益分享機制投票,但實際投票內容卻是同意亞泥繼續開發,公然欺騙,程序也有瑕疵,將持續抗爭,守護土地。(聯合報、中央社報導)
花東無核輻射檢驗儀器 台東縣議會質疑檢測量能有限
政府宣布開放日本福島食品進口,不過目前僅部分地方政府有能力自行檢驗食品核輻射含量,花東地區只能送到外縣市檢驗。台東縣議會11日發起抗議,認為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還沒做好配套措施,花東地區沒有相關儀器能夠檢測,只能送到外縣市檢驗,一旦花東地區民眾從國外網購或不小心夾帶福島地區食品回國,可能產生食安漏洞。(公視新聞報導)
關山人工濕地 再獲內政部溼地保育評鑑優等獎
內政部營建署日前辦理「濕地表揚大會」,台東關山人工濕地 (親水公園)連續兩年榮獲「濕地保育補助評鑑」優等獎。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關山人工濕地每日可處理5000噸農業灌溉迴歸水、畜牧廢水與生活污水,減少鄰近卑南溪污染負荷;並大力推廣濕地生態、污水淨化等環境教育課程,讓民眾認識濕地內常見鳥類及生物,提升在地餐飲、住宿觀光人潮與經濟效益。(中央社報導)
科技偵查再發威 林、警與移民署合逮山老鼠
一名男子需錢孔急鋌而走險,趁春節連續假期潛進延平事業區第14林班國有林地竊取牛樟殘塊,台東林管處關山工作站在掌握犯罪證據及科技器材協助下,10日凌晨與保七總隊第九大隊刑事偵查小隊及台東專勤隊等滅鼠專案小組聯手出擊,當場查獲牛樟殘二塊,市價近萬元。訊後,依以《森林法》、竊盜等罪嫌移送台東地檢署偵辦。(自由時報報導)
旭川河納入污水下水道今年施工 擬改善基隆港區環境衛生
匯入基隆港的旭川河上加蓋三棟大樓,又有仁愛市場污水流入,造成基隆港惡臭問題。基隆市政府著手進行污水下水道工程,將旭川河上三棟大樓污水管納入污水下水道第三期工程,以改善港區周邊的環境衛生。(自由時報報導)
基隆岸置中心三隻保育類糙齒海豚 放回大海了
日前在新北市八里海域擱淺的三隻保育類糙齒海豚,經過基隆岸置中心安置、救援及連日志工照料後,身體狀況良好,於11日下午由漁船載出海野放。新北市動保處表示,糙齒海豚為群體動物,為避免牠們見不到對方會焦躁不安,所有救援過程皆為三隻海豚一起運送,讓牠們順利在大海優游。(自由時報報導)
扎根綠色科技 台科大與民族實中打造太陽能教具
為扎根綠色科技,台灣科技大學與民族實驗國中合作,透過一系列課程,培育國中師資,打造能隔熱、省空調、發電的太陽能教具,並讓國中學生們做太陽能實驗、太陽能模擬軟體實驗、節能實驗與太陽能實品DIY,藉此學習綠色科技與節能減碳。(自由時報報導)
新湖國中四棵黑檀木未通報逕砍除 校長坦承行政疏失
新竹縣一名愛樹人士向《蘋果新聞網》投訴,指新竹縣新湖國中校內四棵俗稱「黑檀木」的毛柿遭砍斷消失,由於黑檀木具經濟價值,懷疑遭校方變賣。校方強調,移除樹木是為了安全考量,絕非圖利,但因疫情導致去年6月的校務會議暫停,坦承有行政疏失,目前已在補辦行政程序中。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長楊郡慈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新湖國中在移除校樹時,未依「新竹縣立各級學校樹木管理要點」規定通報,已發文要求校方立即補辦程序,將調查有無行政疏失,並列入校務考評,若情節嚴重將依規懲處。(中央社報導)
網紅淨山誤清霞喀羅古道文物 清運夥伴稱已放回
YouTube頻道「不只是旅行」12日晚間爆出爭議,日前組團帶粉絲到新竹霞喀羅古道淨山,卻誤把歷史遺跡酒瓶當垃圾打包帶走。二名主持人Celine與Cynthia致歉,表示在淨山前不夠了解霞喀羅古道的歷史,做出不尊重當地文化遺跡的行為深感抱歉,未來會改進,也會邀請各方專業人士一起探討這個議題。目前這則淨山影片也已轉為私人影片不公開。清運夥伴「霞喀羅生態旅遊」也表示,老酒瓶已安置、放回比較隱密地方了。(中央社、公視新聞報導)
中市生廚餘發電 供電900戶家庭
台中市今年元旦起強制回收生廚餘,環保局統計,去年每天平均回收100公噸生廚餘,今年迄今回收量增加近一成。環保局長陳宏益說,目前仍在勸導期,將針對全市6000多處社區宣導,5月起開始稽查,若生廚餘混入垃圾包內將開勸導單,複查仍違規最高可罰款6000元。(聯合報報導)
這三大原因還給中市好空氣 1月份PM2.5創歷史新低
根據環保署空品監測站資料顯示,今年1月台中市PM2.5平均16.3微克/立方公尺,低於全國冬天PM2.5平均18.4微克/立方公尺,更創中市歷年同月新低紀錄。市府指出,今年降雨量正常,天氣擴散條件佳,大幅降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加上台中捷運通車後大眾運輸量提升、二行程機車數減量、電動機車提高到7.4萬輛,都是台中好空氣的幕後原因。(聯合報報導)
石虎小池野放新生不到半年 疑中套索陷阱喪命
特生中心石虎研究團隊去年在南投縣信義鄉野放石虎「小池」,追蹤近半年可見野外生存能力沒問題,但日前發現個體活動範圍異常小,趕往救援可惜已成冰冷屍體,左後腳明顯有中套索痕跡。(中央社報導)
南投垃圾堆積如山 去年5月委外處理至今1公噸也沒清運
南投縣垃圾堆積量超過15萬公噸,前年11月草屯垃圾轉運站大火,地點在鳥嘴潭人工湖旁環保署水利署補助經費,由南投縣環保局五度招標,並將處理單價每公噸提升到二倍7350元,去年5月才有廠商承攬,預計一年內處理1萬2690公噸垃圾,但至今1公噸垃圾也沒清運。
南投縣環保局副局長林隆儒說,廠商雖然得標願意處理,但垃圾焚化同樣得經其他縣市同意,而目前各縣市焚化爐普遍面臨歲修,且處理外縣市垃圾面臨民意反彈,廠商也無能為力,只能繼續和其他縣市協調。(聯合報報導)
沿海鄉鎮防致災性豪雨 雲林投1500萬改善排水工程
去年連續幾次豪大雨,造成雲林沿海鄉鎮積水及淹水。為改善排水,雲林縣政府爭取災後復建經費並自籌1500萬元,針對水林、台西增設簡易抽水站,將原先出水量為1.6噸增加至3噸出水量,並整修口湖產業道路與四湖水防道路,以改善淹水情況,讓養殖漁民通行、運輸更安全。(公視新聞報導)
侏儒抹香鯨擱淺嘉義出海口 疑因傷勢重死亡
嘉義縣布袋鎮龍宮溪出海口南岸13日發現侏儒抹香鯨擱淺,經海巡人員積極搶救,侏儒抹香鯨疑因傷勢重仍不幸死亡,由國立成功大學教授王浩文團隊帶回學校解剖,釐清確切死因。經王浩文初步研判,死亡鯨豚為保育類成年雌性侏儒抹香鯨,依文獻記載,侏儒抹香鯨是體型最小的鯨類,背部成暗灰色,背鰭突起近似於鐮刀狀,頭型稍尖,主要分布於溫帶至熱帶海域。(中央社報導)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綜合規劃期末階段 同步啟動環評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目前已進入綜合規劃期末階段,並同步依環境影響評估相關法規啟動環境影響評估作業,交通局11日表示,將先掌握沿線行經區域的自然環境與社經狀況,作為開發行為評估時的依據,並進一步針對施工及營運階段可能對周遭環境的影響預先研提保護對策,相關資料已刊登於環保署指定網站「環評開發案論壇-討論區」。(自由時報報導)
力拚改善空污 高市空品良率連二年破八成
高雄市推動各項空氣污染管制減排措施,2020年及2021年空品良率(AQI≦100)均破八成。環保局表示,今年1月空氣品質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改善,空品良率64.5%較去年同期56.7%提升7.8%,PM2.5濃度也較去年同期降低12.4%。環保局說明,今年將再針對大型工業區及污染源,加強稽查管制,並持續推動各項空污減量等措施,改善高雄空品。(中央社報導)
高雄打通再生水製造鏈 完成地下18米污水管取水
高雄第二座臨海再生水廠「臨海水資源中心」去年底正式營運,為高雄水資源再挹注每日3.3萬噸活水。其中關鍵在深入地下18米凱旋路主幹管高難度污水取水作業,要在滿管水流快速極端危險條件下潛入鑿孔取水。第一期取水量6.5萬噸/日,最大可達11萬噸/日,以產製所需再生水。(中央社報導)
25大企業排碳占全球5% 淨零承諾只做四成
跨國大品牌經常會宣示積極的淨零碳排目標,打造友善地球的形象,但一份針對25大企業的氣候責任評估報告指出,包括亞馬遜、宜家和雀巢等多家業者,總碳排占全球溫室氣體5%,對氣候影響巨大,卻沒有盡力履行減碳承諾,平均只做到四成,還會用選擇性批露的障眼法來誇大成果,曚蔽消費者。而先前賓士汽車的廢氣排放造假事件,已經讓南韓開出高額罰款。(公視新聞報導)
剛宣布印度廠停產 福特又轉向 計畫生產電動車
《路透》報導,福特去年9月時表示印度公司虧損約20億美元,福特在印度擁有兩家汽車工廠原預計關停,現在正考慮將其中一家改為生產產電動車 (EV)。IHS Markit副總監Gaurav Vangaal指出,福特在印度製造具有成本優勢,而且福特一直都向北美和歐洲出口汽車,這兩個市場的電動車需求正在快速成長。(自由財經報導)
印尼官員證實 逾千礦業公司未能提交合規計畫而遭停工
印尼政府近年來著手加強對國內開採天然資源的監督,總統佐科威上個月以不合規定為由,撤銷逾2000家公司的開採許可。印尼礦業部轄下的礦場及煤炭局證實,已勒令逾1000家煤、錫和鎳等金屬礦業公司停工,因為他們迄未按政府規定呈交2022年的工作計畫。(經濟日報報導)
超去年同期五倍! 亞馬遜雨林1月遭砍伐面積創歷史新高
亞馬遜雨林擁有「地球之肺」的美譽,重要性不言而喻,最新一項衛星影像數據卻顯示,今年1月份,亞馬遜雨林地區被砍伐面積高達430平方公里,將近1.6個台北市大小,是去年同期的五倍之多,更是2015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寫下難堪的新歷史紀錄。(自由時報報導)
2050海洋垃圾可能增四倍 阿聯多隻海龜誤食塑膠垃圾死亡
過去幾個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海邊不斷有海龜死亡。有75%綠蠵龜、57%赤蠵龜經過解剖後,發現胃腸內含有大量垃圾。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指出,每年大約有1900萬至23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大海,塑膠垃圾污染占海洋污染60%,一半以上魚類身上帶有塑膠微粒,已嚴重威脅海洋生態,再不採取有效行動,到了2050年,海中塑膠垃圾可能增加到四倍。(公視新聞報導)
20年來數量減半僅剩九萬隻 澳洲國寶無尾熊列瀕危物種
澳洲11日正式把東岸廣大地區的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根據獨立政府諮詢機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表示,澳洲東部海岸大部分地區無尾熊數量,在過去的20年間從18.5萬隻下降到9.2萬隻。世界自然基金會澳洲分會(WWF-Australia)環保科學家布蘭契(Stuart Blanch)表示,無尾熊在10年內從未列入名單到列為易危物種再變成瀕危物種,這是驚人的快速下降。(中央社報導)
市場接受度低銷量跌 植物肉發展成挑戰
根據美國研究公司SPINS數據指出,美國植物肉銷量2021年呈現負成長,顯示植物肉的風潮似乎不如預期,且正逐漸衰退中。綜合外媒報導,儘管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漢堡王都宣布與Beyond Meat(超越肉類公司)等植物肉業者合作,但實際販售範圍不大;而肯德基雖賣過植物肉雞塊,但同樣停留在測試階段,還沒進入正式菜單。(自由財經報導)
替代食物風潮來臨 新加坡人造蝦最快明年上桌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增強,全球興起「替代食物」風潮,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繼2020年底成為全球第一個准許販售培育肉的國家後,美國新創公司Eat Just研發的人造雞肉獲准在星國銷售,用作雞塊原料。新加坡首家培植海鮮公司Shiok Meats也正如火如荼地研發人造海鮮,目標利用幹細胞生產蝦子等海鮮食物,預計2023年左右就能在當地高檔餐廳品嘗到人造蝦做成的佳餚。(中央社報導)
中國核准五座燃煤電廠新建計畫 含兩座GW級電廠
2022年以來,中國8個煤電專案取得了新進展,其中包括大唐集團、浙能集團的兩個GW等級燃煤電廠,此外,中國國家能源集團、廣投集團等也均有煤電專案核准。(新浪財經報導)
香港嘉道理農場28年來拯救六萬野生動物
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表示,轄下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來,共接收6萬隻野生動物,當中超過90%的鳥類、哺乳類及蛇類屬於香港原生動物,而超過九成已接收的兩棲類和非蛇類爬行動物則屬於外來物種,不能在香港被野放。園方指出過去五年已接收的本地動物中,有58%成功重返野外,部分已康復但無法重返野外的動物,則居住於園內的教育展示區。(星島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