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厚生地球影展起跑 8K環境紀錄片全台巡迴上映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達厚生地球影展起跑 8K環境紀錄片全台巡迴上映

2022年03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芮菁報導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地球‧脈動中」台達厚生地球影展,首場活動4日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登場。現場透過8K投影劇場播放台達基金會自製的環境紀錄片《珊瑚礁魚》,觀眾宛如身歷其境,穿梭在多樣的魚群與色彩繽紛的珊瑚中,體驗珊瑚礁生態之美。

20220304地球脈動中影展活動。劉芮菁攝。
「地球・脈動中」台達厚生地球影展活動今日在海科館開跑,首場放映8K高畫質紀錄片《珊瑚礁魚》,帶領觀眾至珊瑚礁生態中探險。攝影:劉芮菁。

前NHK攝影師遠赴帛琉、東加拍攝  台達基金會推出8K超高畫質紀錄片  

此次影展將播放兩部紀錄片作品《珊瑚礁魚》、《與大翅鯨同遊》,台達基金會也向英國廣播公司(BBC)取得《藍色星球II》和《地球脈動II》的播映版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指出,《珊瑚礁魚》與《與大翅鯨同遊》是邀請日本放送協會(NHK)前資深攝影師中川西宏之遠赴帛琉和東加王國拍攝,揭露全球暖化下的珊瑚礁生態,以及大翅鯨孕育下一代的動人身影。

影展將在基隆海科館舉辦,周末免費入場,台達基金會自3月開始,半年內也會至全台各地高中、美術館與博物館等展館播映,若場地條件允許,更會出借8K投影機,為觀眾提供最佳體驗,有興趣的民眾可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網站海科館網站查詢。

台達基金會與海科館合作 在東北角復育珊瑚

郭珊珊說:「珊瑚是海洋世界裡的一片美景,也在海洋生態鏈生扮演重要角色,但如果全球升溫超過1.5°C,在2030年將可能有70%到90%的珊瑚受害。」

海洋保育是對抗全球暖化重要的一環,聯合國將2021至2030年定為海洋十年,台達基金會也在去年開始跟海科館及專家學者合作,在東北角復育珊瑚。團隊預計,今年夏天已經可以把部份生長較快的珊瑚苗,移植到潮境海洋保護區,目標要在未來三年內復育上千株珊瑚。

台達基金會也正進一步評估,如何以台達研發的LED養殖設備協助復育工作。

20220304達品牌長暨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右)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左)共同出席台達厚生地球影展記者會
台達電品牌長暨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右)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左)共同出席台達厚生地球影展記者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和海科館合作,在東北角進行復育珊瑚的計畫。圖片來源: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專家解析聯合國報告 台灣特有種生物棲地也受暖化威脅

搶救珊瑚的同時,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上月28日發布的氣候變遷《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指出,全球升溫1.5°C的情況下,將有14%物種面臨滅絕風險,且對極地與海洋生態恐怕已造成不可逆影響。

台達基金會邀請兩位專家現場分享國內情況,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柯佳吟指出,從漁業的捕撈數量、時間、緯度觀察到,近10年來烏魚分佈逐漸往北移,顯示溫度變化影響烏魚分佈。另外,海溫的變異也使春、夏季洄游性經濟魚類增加。從阿根廷魷魚的攝食組成中也可發現,全球暖化造成海洋生態結構改變。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祕書鄭錫奇則分析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台灣陸域地區的生態。他指出,在台灣超過85種的陸域哺乳類中,有大約50%生活在台灣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全球暖化將會影響這些生物的棲地,更可能為台灣特有種生物帶來滅絕危機,例如生活在高山箭竹草原的高山田鼠,氣候暖化影響箭竹草原的分佈,也將使高山田鼠的棲地減少。又如台灣管鼻蝠有季節性遷徙的行為,在春、夏、秋季生活在低海拔地區,冬季往海拔3000公尺高的合歡山度冬。如果沒辦法完成度冬,台灣管鼻蝠的繁殖期將受到影響。

鄭錫奇強調:「生態系裡面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的角色,任何微小的生物都對台灣生態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