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十多年的討論、三場會前研討會以及近兩週的會談,本(3)月18日聯合國海洋條約峰會上,成員國最終未能就永續管理公海的條約內容達成協議。
40年來最重要海洋保護協議 聯合國峰會上談不攏
根據海洋生物多樣性資訊系統( Oce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公海幾乎覆蓋地球一半的表面,其中發現近2萬7000種獨特物種,包括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無脊椎動物。我們所知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這些資源豐富的國際水域占全球海洋約2/3,其他則是由各國管轄的專屬經濟海域(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EEZ)。然而,海洋生物並不會理會這些界線,公海發生的事會影響專屬經濟海域生態系統和捕撈利潤,反之亦然。但目前只有1.2%的公海受到保護。
來自193個聯合國成員國的代表參加了此次峰會,試圖解決四個關鍵領域的問題:如何公平共享海洋遺傳資源(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MGR)、如何使用區域性管理工具,如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如何制定公海活動的環境影響評估標準,以及與發展中國家分享知識和海洋技術,幫助他們有效達到條約目標。
科學家認為,在該峰會上討論的「國家管轄權外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BBNJ)海洋條約,是40年來最重要的海洋保護協議。其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建立廣闊的海洋保護區,防止野生動物耗損流失、監督工業捕魚,並分享海洋的遺傳資源。
海洋持續劣化 學者憂拖得越久 對海洋生物越不利
非洲國家厄利垂亞的談判代表兼非營利研究機構「世界魚類」(WorldFish)臨時總幹事穆罕默德(Essam Mohammed)博士說:「目前公海處於無政府狀態,對於海洋和發展中國家而言,現狀不是一個選項。」
穆罕默德表示,迅速發展的海洋技術,將導致「在不受管制的水域中,進行前所未有的海洋資源競賽⋯⋯越晚達成協議,海洋的健康風險越高。」
「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拯救海洋和依賴海洋生存的人們而言有多急迫。」穆罕默德說。
海洋生態學家、非營利公司REV Ocean的科學主任羅傑斯(Alex Rogers)說:「有些國家在拖延時間,故意延長會談進度。但海洋正在劣化、正在失去生物多樣性,氣候也對海洋產生影響。談判拖得越久,我們失去的生物多樣性就越多。」
此次談判是2018年以來的第四輪談判,於18日晚間結束,沒有達成協議。現在只能交由聯合國大會宣布開啟下一輪談判。觀察家們希望在今年年底前達成協議,也呼籲政治領袖與聯合國合作實現這個目標。
綠色和平批:成員國談判步調「慢如冰川」
上(2)月在法國布勒斯特(Brest)舉行的「一個海洋」(One Ocean)峰會上,近50個國家成立了「雄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要推動迅速完成此條約的談判。
不過,參加完聯合國海洋條約峰會的英國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麥卡拉姆(Will McCallum)說:「如果這些雄心聯盟國家是認真要談出個條約,他們需要與BBNJ會議主席陳惠菁(Rena Lee)合作,解決前兩週談判進度緩慢而痛苦的問題。」麥卡拉姆批評,談判步調「慢如冰川」,並表示談判代表在沒有爭議的句子上琢磨好幾個小時。
「大多數締約方希望在2022年之前達成協議,但時間越久,它就會變得越弱。」麥卡拉姆說。
俄羅斯和冰島等國家呼籲將漁業排除在協議之外。
目前,各種國際機構和管理資源的條約東拼西湊地管理著公海的資源和人類活動,包括捕魚、捕鯨、航運和海底採礦。但是,它們的職責差異很大,而且管轄範圍經常重疊。
儘管討論了近20年,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完整保護國際水域的條約,這使得建立海洋保護區或其他保障措施有法律上的挑戰。
參考資料
- 衛報(2022年3月21日),UN ocean treaty summit collapses as states accused of dragging out talks
- Mongabay(2022年3月21日),Fourth round of U.N. talks fail to finalize a treaty to manage the high s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