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轉型金融還是漂綠? 中國興起「永續連結債券」 助高碳行業轉型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是轉型金融還是漂綠? 中國興起「永續連結債券」 助高碳行業轉型

2022年04月25日
文:高白羽(中外對話研究員。擁有美國雪城大學計算化新聞學碩士學位)
鋼鐵等行業減碳需大量資金,但難以透過綠色金融獲得支持。金融業如何在支持污染行業減碳的同時避免「漂綠」嫌疑?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尚未出現與碳減排直接相關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圖片來源:Alamy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尚未出現與碳減排直接相關的永續發展連結債券。圖片來源:Alamy

中國鋼鐵行業最近延遲了原定的碳達峰時間,凸顯了行業低碳轉型面臨的不確定性。

2月7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認為中國鋼鐵工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壓力大、綠色低碳發展水準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需要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此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其官方微信號發文稱,《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初稿曾將行業碳達峰目標定在2025年。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鋼鐵、水泥等高碳行業的減排工作至關重要,而這些高碳行業要做到產業結構低碳轉型,推動綠色技術的規模化和產業化難度很高,離不開金融市場的支持。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應對氣候變遷的資金需求約在人民幣2.2-12.5兆元(約新台幣10-57兆元)之間,僅靠財政資金難以支持雙碳目標達成,還需動員私營部門和社會資本。

隨著再生能源等新興綠色產業的興起,綠色金融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於高碳行業的經濟行為往往不能被認定為「綠色」,因此難以得到這方面的融資。

錢還能從哪裡來?錢又該流往哪裡去?用於支持高碳行業轉型的「轉型金融」亟需得到更多的關注。目前,「轉型金融」尚未形成一套被廣泛認可的定義或標準,有待相關部門和機構做好行業路徑標準和制度的設計,確保標準與高層設計、與各行業低碳轉型路線圖相一致,避免企業融資時可能產生的「漂綠」行為。

高碳行業面臨巨大轉型壓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對於高碳行業來說,轉型是必經之路。以鋼鐵行業為例,CBI的報告指出,2013年至2020年間,中國粗鋼產量從8.13億噸增長到了10.65億噸,增幅達31%。

儘管噸鋼的碳強度這些年來下降了8%左右,效率有所提高,但由於產量過大,鋼鐵行業整體的碳排放依然增長了20.71%。根據估計,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目前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已成為僅次於電力行業的碳排大戶。

然而,轉型並非易事。一方面,鋼鐵規模巨大,是中國工業的支柱性行業,占國家GDP總量的5%。同時,中國鋼鐵也為世界貢獻了將近50%的產量,是中國進出口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

另一方面,煉鋼流程中的脫碳技術還缺乏經濟性和成熟度。上述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鋼鐵行業為實現碳中和,需要投入人民幣約20兆元(約新台幣91兆元)的巨額投資,每年需投資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3兆元),噸鋼每年需投資人民幣500元(約新台幣2300元)。

目前,鋼鐵行業的脫碳主要有三大發力方向:一是降低粗鋼產量,做好源頭減量;二是生產工藝從高碳排的長流程(初級鋼生產)轉變為低碳排的短流程(再生鋼生產);三是採用改進型技術或顛覆性技術,如氫氣直接還原鐵,來進行無法被替代的初級鋼生產。其中新路線的技術發展、新設備投資成本的降低、新技術的規模化和產業化,都需要資本投入。

國際智庫洛磯山研究所(RMI)去年發布的報告稱,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煉鋼相比,零碳鋼鐵技術路線目前成本溢價較高。比如氫氣直接還原鐵,按目前氫氣價格每千克人民幣40元(約新台幣180元)計算,粗鋼成本將會上升80%。

「氫冶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試點計畫,但仍需要投資來幫助技術成本下降。同時,如果鋼鐵行業將來大規模用氫甚至再生能源製備的綠氫,相關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投資建設,而轉型導致高爐提前淘汰,可能會帶來大量擱淺資產,同樣需要資金支持其退出。」該機構的重工業脫碳計畫總監李抒苡告訴《中外對話》。

永續發展連結債券:助力轉型還是「漂綠」?

高碳排行業想要獲得融資,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經濟活動並不符合「綠色」的定義,無法參與較為成熟的綠色金融市場。這些市場往往透過各種「綠色分類標準」來界定計畫是否符合融資標準。這對金融市場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開發新的金融工具,使可融資的資產和活動類型可以讓更多的行業參與和受益。

轉型金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是永續發展連結債券(SLB),其募集資金通常不投向特定計畫、資產或活動,而是用於一般用途,但要求發行人對未來交付的永續發展成果做出前瞻性承諾,並設定企業關鍵績效指標(KPI),債券的票息會與該承諾(KPI)的達成程度掛鉤。如果承諾達成情況超出預期,銀行和債券投資人可以減少利率,如果不及預期,則將觸發利率提高或提前到期等不利於發行人財務資金安排的債券條款。

綠色債券和永續發展連結債券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需要判定計畫是否「綠色」,而後者則更關注發行人的承諾是否「綠色」。對於高碳企業來說,後者更符合他們的需求。

「像鋼鐵、水泥或者其他有污染性質的高排放行業,你要求他去發綠債是不太合適的,它本身有很多計畫不符合綠色定義,相當於是被變相排除在了資本市場的融資範圍外。」

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亞太區董事張順榮在近期由CBI主辦的《中國轉型金融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說,「但永續發展連結債券不一樣,對於投資人而言,只要這些債券帶有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屬性即可投資。對於沒有『綠色』和『永續發展』資格的發行人來說,也依然可以發行債券來幫助轉型投資。這其實可以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報導, 柳鋼集團在去年成功發行了中國鋼鐵行業中第一筆永續發展連結債券。該債券將其永續發展連結目標定為「2022年單位產品氮氧化物排放量0.935kg/t」,比2020年下降0.188kg/t。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尚未出現與碳減排直接相關的永續發展連結債券。

大連的一個鋼鐵廠。高碳排行業想要獲得融資,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經濟活動並不符合「綠色」的定義,無法參與較為成熟的綠色金融市場。圖片來源:Alamy
大連的一個鋼鐵廠。高碳排行業想要獲得融資,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經濟活動並不符合「綠色」的定義,無法參與較為成熟的綠色金融市場。圖片來源:Alamy

然而,隨著永續發展連結債券的受歡迎度提高,中國國內與國際上對它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中國區總經理謝文泓告訴《中外對話》,「目前,想發行永續發展連結債券,企業往往只需自己設計目標、自己達到就好,這是它現在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然而,要如何確保企業設定的永續低碳目標是足夠有雄心的、足夠可信的,而非『漂綠』行為?即使評估出了有雄心的目標,企業能否接受這樣的目標?」

「對於企業而言,要達成有雄心的目標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努力,這讓他們對於目標能否達成缺乏一個比較清楚的預期。從企業治理層面來看,也可能沒有人願意承擔『目標未達成』可能產生的後果。這導致企業往往缺乏動力去發行足夠有雄心、懲罰機制明確的永續發展連結債券。」謝文泓說。

轉型金融亟需形成統一標準、開發更多產品

種種問題的產生,源於轉型金融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和指導標準。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高碳行業的轉型活動很難被判定是否真的與淨零排放路徑一致,投資者也擔心對「轉型活動」的投資會因為沒能準確判斷減排效益而被指責為「粉飾轉型」或「漂綠」。

謝文泓認為,轉型金融行業要確立明晰、有雄心、可信的統一標準,做好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協調,針對特定領域制定投融資方案,明確行動和措施。

以鋼鐵行業為例,CBI研究發現,目前鋼鐵行業仍面臨產能過剩、產品結構失衡、財務槓桿較高、庫存管理手段落後、環保壓力大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讓金融機構對鋼鐵行業的支持普遍持謹慎態度。

但如果對鋼鐵行業的轉型有了明確的路徑研究,制定了統一的指導標準,有具體的績效指標和工具來幫助投資者追蹤轉型活動的進展,那麼投資者對鋼鐵行業轉型活動的「漂綠」擔憂將顯著降低。鋼鐵企業如果能在提高經營績效水準的同時關注環境效益,提高企業信用評級,也能引來投資者青睞。

此外,轉型金融還可以推出更多包括轉型基金、轉型保險在內的金融工具來幫助高碳行業轉型。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的採訪中指出,對於高槓桿企業、中小企業和需要採用有風險的低碳新技術的企業來說,貸款和發債未必是最合適的,他們往往更需要股權融資。因此,有必要支持轉型活動的股權投資基金、併購基金等,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轉型的作用。

同時,鑑於轉型活動的不確定性,還有必要支持轉型的保險類產品來幫助企業規避風險。鋼鐵企業正屬於高槓桿的企業,需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工具與投融資機制,給行業以充足時間空間消化轉型成本,並幫助行業獲得更多的投融資機會。

馬駿同時建議,轉型金融產品可以納入「公正轉型」的考量,要求企業在轉型計畫中包括對就業等影響的評估和具體保障措施,金融機構在設計轉型金融工具時,可以考慮將企業的就業保障表現作為與利率或其他利益分配方式掛鉤的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