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廢進展何處去?
海廢大會是全球最具規模性的海洋廢棄物研討會,最初是美國在80年代發起,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大型會議,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共同主辦。
2011年第五屆海廢大會後,UNEP與NOAA共同發佈了檀香山策略(Honolulu Strategy)。這份策略就像是海廢治理的聖經,擘畫如何減少陸源、海源與大海中的海廢,成為各國紛紛依循的重要文件。
今年大會首度在美國本土之外的地方舉辦。不同於其他國際大會,海廢大會是一個資訊超密集、非常學術的研討會。參與者多數是科學家、國際組織、政府部門、NGO與民間私部門等。今年參與人數也破往年紀錄,共有來自89個國家943人參加,親臨現場的就高達760人。
五天的會議塞滿來自全球的精采報告,等於一天就有三、四十場演講。研究、監測與法規政策場次最多,是會議中的重頭戲。未來三年我們應優先關心什麼問題?全世界應該建立一致協調的監測方法嗎?雖然聯合國環境大會在3月通過決議,將擬定塑膠公約;也有學者認為,即便有立意良善的法規,倘若沒有執法,業界不會改變。
與上一屆不同的是,這次有相當多討論著墨於海洋來源的海廢,焦點就落在漁業廢棄物該何去何從?怎麼辨別漁網和漁具的來源?海上廢棄物的漂流模式,以及漁網的回收再利用與循環經濟等。另外,連國際船舶組織(IMO)也關心的是,未來要如何減少來自船舶的廢棄物。
由澄洋發表的漁網供應鏈與商業模式,以及成大發表的廢棄漁網的生命週期,獲得許多正面好評。當澄洋分享近來製作的漁業廢棄物圖鑑時,來自泰國、挪威、美國的學者都十分驚嘆,前來熱烈討論。我們驚喜地發現,在頂尖菁英齊聚一堂的國際大會上,台灣的表現毫不遜色。
如何達成零廢棄的海廢大會
既然是海廢大會,自然要示範如何達成一場零廢棄的國際會議。如何取代過往會議各種一次性的用品,還要顧及700多位參加者,五天議程的規模是一大挑戰。
大會承襲了上一屆的作法,報到時發給所有參與者一人一個不鏽鋼馬克杯,名牌也僅用厚磅數的硬紙打洞穿繩解決。此外,大會特別開發APP,提前要求報告者上傳簡報投影片。透過大會APP或網站可查詢議程與講題,也可直接在APP中做筆記、聯繫想認識的參與者,此舉至少節省4萬多張印刷紙。
會議中的咖啡與茶點不提供任何一次用的餐盒或攪拌棒,而是提供可堆肥的生物可分解餐具。隔間展板與海報架皆為D-board蜂巢板,在會議結束後,所有的海報與展板都會妥善回收。會場的橫幅會回收製成袋子,由在地NGO販賣,並將利潤捐贈給慈善機構。研討會產生的廚餘則加工為牲畜養殖飼料。
沒有時間了 一起行動吧!
當會議到了尾聲,大家捫心自問,跟上一屆比,什麼是最重要的科學進展?四年來,海廢研究進步了多少?確實,海廢研究進步飛快,但環境惡化的速度更快。從2018年只有71篇海廢相關科學論文,到今日已超過3000篇。但是,塑膠生產跟消費的速度更快,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還沒被挖掘。
如今,生產塑膠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更緊緊的把海廢與氣候變遷連在一塊。南韓海洋科學與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學家WonJoon Shim在會中沉痛疾呼:「大家要振作啊,我們沒時間浪費了!」
「所有的朋友,一起起身行動吧!」無論你是科學家、政策決策者或一般公民,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減少海廢做些什麼。現在開始,都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