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
|台南|第一場、第二場
|新北|桃園|台中|高雄|
2022年11月19日|2022台南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吳炳輝:
捷運興建還需數十年,對現今台南交通亂象沒有立即幫助。短期會在舊城區保留徒步區,並增設大型立體停車場、興建接駁車、U-BIKE專有車道等交通設施。
針對台南廢污染水及廢重金屬排放問題,將透過科技執法、增加夜間稽查人員,並透過空拍機、無人機追蹤污染源。
許忠信:
交通政策部分,提出將智慧停車格計費制,改為每滿三分鐘收費一元,以提高停車格使用率。另外也將推動公車電動化,且公車APP要與台鐵無縫接軌。
為了休閒、運動,及觀光度假的需求,會將台南山區打造成台灣版阿爾卑斯山休閒生態園區。而在推動產業升級與地方發展上,會以台糖水塘治理古鯽魚潭(永康、仁德)、古倒風內海(下營、學甲)及古台江內海(安南區、七股)低窪地區水患問題。
台南用電增加,有天然氣電廠規劃進駐安定區,許忠信以空污為由表示反對,再生能源方面則強調,七股到北門區設置光電,須以不能影響漁民生計、破壞觀光為前提。
林義豐:
不可再讓新營邊緣化,溪北一定要增加兩工業區以及捷運。
黃偉哲:
污水下水道是進步都市應該做好的建設,上任時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是19.3%,現在已經高達26.34%,增加7%。接管率提升後,污水就可直接送至污水處理廠、再排入河川。部分處理過的污水也可變作再生水,提供工業部門使用,或作為市區樹木澆灌的水源。
2022年11月16日|2022台南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林義豐:
捷運一定要到溪北,讓溪北不再邊緣化,現在在做的單軌捷運興建成本高,百姓也不會接受,我規劃以3500億、耗時六年將全台南捷運做好,新營到中洲寮規劃為地面段,到市區才做地下化。
溪北有捷運之後,再增設兩個工業區,以及兩個觀光景點,包含水晶玻璃燈塔、玻璃時光隧道,才能平衡溪北被邊緣化的問題。
2022年11月15日|2022台中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政見申論環節
蔡其昌:
台中市PM2.5濃度2018年是全台第11名,四年後掉到第12名,首次落後屏東。蔡其昌承諾,台中捷運藍線四年內動工,當選後任內核定四條捷運路線。
盧秀燕:
任內「空氣品質不良日」從平均每年70~80天降為20天,減少3/4。今年第一次空品有達國家標準(PM2.5年平均值低於15μg/m3),也是中南部唯一達標城市。
提問環節
第一問:逢甲大學副校長黎淑婷
請問三位候選人,作為市長會如何捍衛台中市民權益、鞏固產業競爭力?
歐洲明年就要開始課徵碳稅,但台中火力發電廠排碳、污染皆高,讓產業面臨危機,也影響市民健康。
蔡其昌:
針對空污問題,長期策略是興建捷運、改善交通,並推動中火從燃煤改燃氣,到2035年,中火不可以再燒一塊煤炭。短期則會在四年內,汰換200輛公車為電動巴士,加速垃圾車、資收車電動化。也會跟台中大型企業共推燃料電池,作為乾淨能源。
更短期,則會開發「台中好停車」app,整合公私立業者的停車資訊,讓民眾即時找到停車位,解決空污問題。現在市府推出的app只有納入公有停車位、介面也不易操作。
我在立委任內提案中火以氣換煤,不僅未獲國民黨立委支持,盧市長更阻擋燃氣機組建照發放,讓市民多吸了十多個月髒空氣。
盧秀燕:
COP27上有組織公布世界最髒污染源,中火排名第19。對於中火,我支持增氣減煤。蓋一部燃氣機組,理應拆兩座燃煤機組。經濟部打算蓋兩部,就要拆四部。
中央原本打算10部全數保留;蔡其昌也曾在立院提案,2035年以後原來燃煤機組要「除役備用」、而非拆除。經過爭取,經濟部也允諾2027年兩部燃氣機組蓋好後,將拆掉兩部燃煤機組。
陳美妃:
支持中火燃煤改燃氣。此外,也會透過獎勵宮廟不燒紙錢,就減稅半數,來改善燒紙錢造成的污染。未來將增加城市綠化預算,增加行道樹數量,而且必須是三公尺高以上的行道樹。部分空污來自交通工具,未來也會改善人行道、自行車道環境,讓市民更願意用「11號公車」步行解決短距離交通。
第二問: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張建人
如何在不舉債的情況下提高青年福利,透過施政讓年輕人願意在台中安家立業?
(候選人在第二次提問繼續對中火議題表態)
蔡其昌:
之所以主張燃煤機組部分保留、不要全拆,是基於安全考量。台灣的天然氣儲存時間大約是15天左右,萬一台海被對岸封鎖、或是船運費用高漲,就有可能停電。且就算保留燃煤機組,營運執照的核發權仍在市府手上,市長可以決定要不要重啟,但不能沒有備用電力。
陳美妃:
中火把電北送,卻把空污留在中南部,中央應規劃分區發電、分區送電。此外,空污數據也時常不準確,未來會推動在各中小學、社區門口裝設簡易空品監測器,由全民監督台中空污是否有真的改善。
候選人結論
蔡其昌:
台中在雜誌評選中,治安、環保都是最後一名。高雄已經宣布黃線要動工,台中呢?我承諾藍線一定在四年內動工。
陳美妃:
盧市長谷關空氣的承諾顯然跳票,否則最近就不會有環保團體出來對空污進行抗爭活動。
2022年11月15日|2022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政見申論
黃珊珊:
面對極端氣候衝擊,台北市今年通過全國首個台北市淨零碳排管理自治條例,將成立10億氣候轉型基金,專款專用在受淨零碳排影響而必須轉型的企業與個人。淨零目標為2030年減碳40%~50%、2040減碳65%、2050達成淨零碳排。
公部門建築率先落實「智慧零碳建築」,新建築未來也會朝零碳建築邁進;低碳綠色運輸方面,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並持續興建捷運路網,還要推動電動共享運具並擴充充電格位,也會一次補助電動車更換8年計畫。
推動「全循環零廢棄」,台北市三座焚化廠轉型為生質能源廠;打造台北市的「能源自主計畫」,並重儲能與節能。
張家豪:
真正能改善熱島效應的方法是把綠樹種在城市裡,預計拓寬人行道並植樹,建造「綠廊道」,讓台北市每條街道都可以降低熱島效應。
降低民眾使用冷氣比例,進而改善用電及碳排問題。至於城市的廢棄物問題,預計要在一年以內清除全台北市456個里的所有陳年垃圾。
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推動全面TNVR,並建立動保專線與動保警察,解決野生動物救援及動物虐待問題 。
陳時中:
針對內湖交通問題,短期推動「智慧交通」,透過號誌改善等交通管理方式提升順暢度;中期與企業合作,鼓勵企業開放員工遠距上班及推動上下班分流制度;長期針對硬體設施,改善堤頂交流道往北匝道,工程耗時約一年。
蔣萬安:
北北基桃的交通牽一髮而動全身,將與新北市成立「雙北共構運輸委員會」,全面整理、優化跨市的公車路線,提供新的公眾運輸服務模式。
全球性氣候異常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氣候變遷是台灣目前面對的重大議題,應積極採取行動以因應2050淨零排碳的目標,台北也要成為安居樂業的韌性城市,達成淨零願景。
透過「淨零社會住宅示範區」打造安全、永續可負擔的社會住宅,優先提供經濟弱勢市民居住,並協助弱勢家庭汰換耗能家電,推出「以租代買」家電共享服務。
推動餐廳及民眾採用永續食材,多多採買本土在地生產新鮮食材,減少食物過度包裝,避免剩食,從日常飲食落實減碳;恢復Youbike前30分鐘免費,鼓勵市民騎自行車上班或轉乘公車及捷運。
2022年11月15日|2022桃園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政見申論
鄭運鵬:
加速桃園航空城開發,帶動智慧車輛、生物科技與綠色能源等產業。另外,為了台積電順利進駐桃園,將會完善土地、產業用水用電、聯外交通等問題。
下一個八年的交通重點是「捷運路網2.0」政策,全面啟動捷運系統開發,讓各行政區都有捷運可到。並同步推出北北基桃「首都通」1200月票,整合台鐵、公車、國道客運、捷運、YouBike等大眾運輸工具,滿足通勤通學需求。
賴香伶:
擴大雙北1280月票政策,推出「1280+」月票,整合台鐵、加入桃捷,提升大眾運輸載客率。
桃園當前有幾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如廢棄物處理問題、公安問題,桃園煉油廠影響城市安全,近年工業區大火造成人心惶惶,會針對工業區展開公安檢查、針對住宅區展開消防檢查。
張善政:
桃園近年人口大幅成長,車流量也隨之提高,但公共運輸的質與量仍有不足,人行道建設也跟不上城市擴張。「宜居城市不該讓民眾寸步難行。」推動人行道鋪設面積翻倍、建設行人徒步區,讓行人安心通行。
市內大眾運輸推出「幸福里程30公里」,優化市內大眾運輸品質,汰換老舊公車,鼓勵民眾多使用公共運輸。對外連結「桃基北北Mega City」生活圈,推出1280月票方案,民眾可以使用客運、機捷和台鐵,如加上中央補助經費,可以擴大服務涵蓋雙北捷運。
此外,鑒於蘆竹大火事件,內部堆積大量廢棄物,居民被迫忍受空氣惡臭與恐懼長達21天,未來將強化消防安全。
2022年11月14日|2022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申論及結論
侯友宜:
短短兩年多,五股垃圾山變成夏綠地。50年不變的新泰塭仔圳,近400多家違章工廠,不到三年時間,完成4217家傳統工廠輔導轉型、搬遷,創下「零抗爭」紀錄。
塭仔圳重劃工程完工後,滯洪量等同29座奧運標準泳池,兼顧休閒遊憩、生態景觀及保水防災等多重功能。重劃區北側的貴子坑溪,以往遭工業廢水污染,素有「黑龍江」臭名,將配合市地重劃進行河川整治,形成親水綠色廊帶。
「環境不永續、不努力,就沒有下一個世代」,今天特別配戴SDGs的徽章,告訴大家,新北市是六都第一個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城市。
「三大零碳藍圖」規劃2030年打造八里區為淨零碳排放示範區、三重第二行政中心達成碳中和,且大型都市更新開發區,在規劃階段就要納入創能、節能、儲能等零碳設計思維。
林佳龍:
讓新北市成為自己的城市,而不是台北市的衛星。擔任交通部長期間,解決過去侯市長沒辦法跟其他市長協調解決的問題,包括基隆捷運、淡北道路,增設關渡新橋等。
過去蘇縣長規劃六區,保留一半給產業創新,現在卻有90%都變住宅區,北海岸、東北角、山區皆被邊緣化。應該鞏固城市中心性,讓城鄉發展均衡。
新北市營建廢棄物處理費高漲,也導致亂倒,影響到附近居民。
2022年11月12日|2022高雄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政見申論環節
柯志恩:
高雄產業不夠多元化,要讓高雄從工業城市變成工業服務城市。
推動產業面「三高一低」:高薪、高技術、高附加價值、低污染,協助中小企業在數位及減碳方面更有競爭力。
天然氣應該取代煤炭,而非「煤+氣」,將高雄打造為全台低碳轉型、碳交易中心。此外,預計在四年內打造100座共融公園,希望透過林蔭大道、城市風廊,降低高雄溫度、讓高雄變成涼感城市。
陳其邁:
任內空污問題已獲改善,高雄連續兩年空氣品質良率達到八成,且市府也已訂定「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預計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碳目標。
提問環節(提問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
產業轉型下土地開發需求大增,高雄應如何堅持農地、林地、魚塭保存,並讓碳匯成為新經濟一環?
中央打造南台灣「科技S廊帶」半導體科技聚落,不過,光是新設的南科橋頭園區面積就高達262公頃,隨著產業用地需求增加,排擠農業生產,林地與魚塭大量減少,將衝擊民眾生計。
柯志恩:
我們要從環境、土地的永續開始做起,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和「綠色環境給付」。調整綠色環境給付包括水稻收入保險、水資源競用區,並推動大區輪作的補助。
陳其邁:
「農地農用」確立之後,不僅能解決糧食安全、環境永續,更可以發展出新經濟模式。
高雄目前的半導體聚落,以及未來15年達140公頃的工業用地需求,不太可能像南科以劃定特定區的方式,達到生產、生態、生活的平衡,而是必須透過區域計畫整合,調節農地農用和生態保育,落實土地使用平衡。
農漁業的碳中和,也能發展出新經濟模式。農漁民透過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增加農業碳匯,透過輔導種植海草、海藻獲得海洋碳匯,再與高科技廠商交易。讓海洋、森林、農業碳匯以新的經濟模式使農漁民受益。
鄭宇翔:
高雄的高污染產業應集中處理,未來會把林園、小港一帶劃為「高污染工業區」,處理空污問題。
2022年11月12日|2022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政見會
黃珊珊:
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區,以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士林北投等淡水河沿岸最為嚴重,但台北市有多達70%的房子屋齡超過30年,老舊房子的耐震係數不高,如今結構安全受影響、已不堪使用,因此「都市更新」是台北最重要的一件事。
改善淡水河沿岸地區老屋問題,黃珊珊提出「南北軸帶計畫」,以捷運帶動城市發展,捷運站就是都更節點。北段沿著淡水線從圓山站一路北往關渡,加速沿線都更。往南循新店線到景美文山,讓文山、貓空等區域成為台北的「南方公園」。
未來台北面臨能源短缺、極端氣候威脅,人口老化以及居住正義等挑戰,台北市長必須具備即戰力。
陳時中:
「世界台北、宜居台北、幸福台北」,眼下台北最重要的捷運北環線、南環線、東環線,未來將解決招標問題,8年內讓東環線通車。完善捷運路網的同時,也要推動YouBike2.0E,增添1000台電動自行車,擴大大眾運輸網。
從區域治理的角度,北北基桃一起納入交通運輸網絡,推出「首都通」月票,定價1200元,使用者可搭乘捷運、機捷、台鐵、國道客運等等大眾運輸工具,預期可以滿足1000萬人口的就學、就業或休閒娛樂的移動需求。
「毛小孩」也是一大施政重點。完善動物收容之家系統,加強收容到追蹤、醫療、長照,以及終老等一系列工作,媒合動物醫療、長照,達到終養不棄養。
蔣萬安:
交通問題還要聯合北北基桃一起解決,將成立雙北公共運輸委員會,全面整理優化跨市公車路線,並推出新的公共運輸服務模式,如針對特定需求族群、特定時段、路線,採取「預約公車制度」,導入大數據系統,進行車流管理與疏導。
台北有潛力成為全台對動物最友善城市,未來將持續建立動物友善醫療體制,推動友善空間。啟動內湖流浪動物之家工程,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確保動物福利的收容作業指引,並成立非犬貓案件調查小組,希望沒有一條生命流浪。
2022年11月5日|2022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
交叉詰問(提問人:黃珊珊)
台北市是限電進行式,如何面對台北市及全台缺電問題?難道我們要用愛發電?
台北市是「限電進行式」,這一兩年來,市府核發建照卻被限電的案子共22案。請問立委蔣萬安面對台電要求台北市企業簽署限電生死狀,做了什麼?
請問陳時中,面對台北市及全台缺電問題,中央政府的能源政策無法兌現的困境有何對策?台北市未來重大建設都面臨限電問題,難道我們要用愛發電?
蔣萬安:
中央的能源政策造成台北市整體發展很多問題,包括一直在推動的電動公車,現在進度嚴重落後,只有12%。未來停車場站空間也不足,若換電動公車,新增充電樁平均要增加十坪。
綠建築、節能減碳,朝向2050目標可以從台北市開始,仿造日本做法,透過租用冷氣,以租代買,先從日常生活達到節能減碳。
另外,對於公有市場,當時經濟部準備調高電價,我在立法院即刻發文要求先暫緩漲價,得到市場正面回應。
陳時中:
限電問題是假設問題,未來台北市發電有兩個,中央發電問題當然要繼續積極溝通,尋求解決方案,但更重要的是自主電力、再生能源。
台北市綠電成效不彰。我知道台北市對大型廢棄物燃燒場有再生能源,且近來有學校屋頂也開始在做,但對於住家、一般大樓都沒有鼓勵。台北市應該有責任做好。
除了供給,節能也要做。台北市有73%都是住商,應輔導住商使用省電電器,讓電能使用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