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獅穿尿布、老虎上牽繩的30秒影片⋯⋯種種不當飼養畫面,卻在社群平台上輕易可見。全球14個動保團體組成的「反對社群媒體虐待動物聯盟」(SMACC)發現,部分野外動物數量正在下降的原因,正是寵物貿易的需求上升,而社群平台已經成為野生動物貿易的關鍵驅動力。
從Youtube到TikTok,SMACC分析各大社群平台上的野生動物飼養影片,這些被當做寵物的野生動物至少有97種,高達65%屬於瀕危物種(EN),甚至還有紅毛猩猩等極危物種(CR),他們被迫表現出「類人類」的行為,一部部爆紅影片吸引人氣,成為擴大寵物貿易市場的幕後推手。
網路影片藏飼養亂象 高達65%為野外瀕危物種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與全世界13家動物保護團體組成「反對社群媒體虐待動物聯盟」(Social Media Animal Cruelty Coalition,SMACC),自2021年針對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ikTok和Twitter等社群平台進行研究,截至今年10月,SMACC共搜集840個在家中飼養各種野生動物亂象的影片,顯示社群平台助長了飼養野生動物的惡劣趨勢。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今(8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許多社群用戶為了提升關注度及人氣,不當飼養並虐待野生動物。研究發現至少97種野生動物被當做寵物飼養,種類遍及蜘蛛、猴子、魚類和熊科動物,其中有高達65%屬於瀕危物種(EN),如食蟹猴和老虎,甚至還有紅毛猩猩等極危物種(CR)。
「大部分的人在社群媒體上觀看那30秒短片時,並不會注意到當中大量的殘忍行為。」SMACC首席專員Nicola O’Brien說道。影片不僅很容易在平台上搜尋及瀏覽到,用戶分享或留言讚賞動物的可愛模樣,更有不少人詢問該透過什麼管道購買、飼養牠們。由明星或網紅帶動的風氣與潮流,導致許多人誤以為野生動物適合當作寵物飼養。
SMACC調查指出,社群平台已經成為野生動物貿易的關鍵驅動力。「這些動物的取得,往往是透過非法且危險的跨國交易,將嚴重影響牠們的動物福利及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
幼獅穿尿布、老虎上牽繩⋯⋯懶猴搔癢手舉高是恐懼的表現
Nicola O’Brien說明,社群平台用戶會促使動物表現出「類人類」行為,幫動物穿上人類的衣服、以「管教」名義毆打或賞動物巴掌。用戶也會為了拍攝動物的真實反應,將動物放置於刻意締造的危險環境中,如讓動物身處於即將溺水、窒息或受傷的環境。有些影片還顯示動物遭受飼主的性虐待。
例如幼獅穿著尿布、嬰猴穿著嬰兒服、猴子使用奶瓶餵食、老虎被拴上牽繩、還有各式各樣奇特的動物被當做寵物飼養,在一部爆紅的影片中,懶猴(slow lorise)被搔癢後抬起手臂,在不懂動物習性的網友眼中,看似是玩耍的反應,專家卻表示,這動作是懶猴因恐懼所展現出的防禦行為。
研究指出,在民眾誤以為行為無害的情況下,這些影片無非是合理化飼養野生動物、增進飼養欲望,創造更多獵捕野生動物行為、擴大寵物貿易市場的幕後推手。
社群平台回應消極 SMACC呼籲勿迴避責任
「坦白說,社群平台對於虐待動物的嚴重問題,並沒有付諸太多行動。」SMACC已經向社群平台檢舉這些影片並要求下架,仍有許多影片可輕易瀏覽、持續流竄。SMACC坦言,社群平台的自動偵查系統不足,違規舉報也不將之下架,並未堅守自己訂下的政策規範。甚至有些頻道被刪除後,能再次建立新頻道發布影片。
Nicola O’Brien補充,除了Meta及TikTok,其他平台皆未給予任何回應。社群平台往往選擇「迴避責任」的方式處立此類事件,因此目前的進展仍非常緩慢。
「我們強烈要求平台停止迴避責任並立即付諸行動。」SMACC認為,社群平台的消極作為,造就野生動物成為「寵物」的惡性循環。SMACC鼓勵民眾持續向平台檢舉,期盼在全球民眾的督促下,有助於局勢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大貓公共安全法」 美祭出法案杜絕私養 與幼崽合影也不行
事實上,美國參議院日前(6)剛通過《大貓公共安全法》(Big Cat Public Safety Act),法案將限制私人飼養獅子、老虎、獵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且只要公開餵食大貓幼崽、與幼崽玩耍或合影,也可能觸法。
法案自2012年提出後,直到2020年爆紅的Netflix的紀綠片影集《虎王》(Tiger King)揭露不肖業者將大型貓科動物當搖錢樹的事蹟,掀起各界關注。現在就等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名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