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淨零不能光靠再生能源和節能,產業結構也得轉型。環保團體盤點全台1700間上市櫃公司,發現提出淨零目標的企業不到3%,更有80%企業沒有減碳承諾。環保團體強調,製造部門的碳排量約佔全台五成,呼籲政府要求業者公開碳排資訊,並參照聯合國「反漂綠高階專業小組」的「誠信第一」(Integrity Matters)指引,修訂氣候資訊揭露形式。
數位工具抓漏 上市櫃公司定期交永續報告 實際減碳卻不多
環保署統計,2020年工商部門碳排量佔全台六成,顯示要達成淨零目標,企業減碳責無旁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等團體昨(2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企業盡速展開碳盤查,訂定減碳承諾值。
上市櫃公司須定期繳交永續報告書、申報ESG資訊,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透過數位工具「ESG檢測儀」盤點發現,實際上公布減碳承諾的業者並不多。全台1700家上市櫃公司中,僅有17%提出減碳承諾或目標、2.64%(約47家)提出淨零目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柯乾庸指出,在提出減碳承諾或目標的企業中,許多僅沿用官方的「2030年減碳20%」,遠遠落後於國際趨勢。下週三(28日)行政院將公布新版2030年減碳目標,他呼籲中央設定更積極的目標,企業減碳腳步才會加快、跟上國際潮流。
至於未提減碳目標的80%企業,許多則是以《能源管理法》中的「年節電率1%」管制值充數。「但節電1%不代表實質減碳就是1%。」柯乾庸指出,且依金管會規劃,部分企業也要到2027年才會被強制要求碳盤查,屆時已過2025年的階段性目標、距離2030年中期目標也僅剩三年,「企業(的碳排)要怎樣在三年內降到國家的階段性目標?」
高爐製鋼 中龍鋼鐵談減碳卻「零承諾」 落後國際大廠
製造部門的碳排量約佔全台五成,而2020年的前10大碳排企業中,就涵蓋六間石化業(台塑石化、台化、台塑工業、中油、南亞、長春),與兩間鋼鐵業(中鋼、中龍)。環保團體也發現,中鋼2030年的減碳目標僅訂在較2018年基期減少22%,低於國際鋼鐵先進大廠。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鄧宇佑指出,合計排碳量佔全台10%的中鋼、中龍是台灣唯二在製程中使用「高爐」製鋼的企業,這道製程本身就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中鋼、中龍必須承諾足夠積極的淨零目標,以及製程改善策略,才能帶領台灣鋼鐵業走向淨零。
中龍雖對外表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首要工作,但檢視中龍CSR報告的減排目標,卻僅列上「符合環評承諾、符合國家政策及法令規範」,等於是零承諾。鄧宇佑呼籲,中鋼作為中龍的母公司,應負起連帶社會責任,要求中龍提出「最基本的淨零排放目標」。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徐孟平則表示,國家淨零不能光靠再生能源和節能,還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國際間早已開始倡議減少使用石化原料「乙烯」,藉此縮減產業規模,但至今仍未見台灣政府將此議題納入淨零討論。
企業碳排資訊揭露不足 政府應導入有效政策工具
當企業資訊揭露不足,政府就應導入政策工具。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怡均表示,台灣目前的碳排揭露相關政策工具,僅有證券交易所強制要求企業申報的永續報告書,以及環保署鼓勵性質的「碳足跡標籤」,並不足以促使企業揭露主要產品的碳排量。
聯合國「反漂綠高階專業小組」上月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發布「誠信第一」(Integrity Matters)行動指引,強調淨零目標必須涵蓋三個範疇(直接排放、間接排放、其他間接排放)。但目前除了電子業及台泥,其餘排碳大戶很少提及範疇三。而範疇三的排放量通常遠高於範疇一、範疇二的總和。
針對企業排碳資訊不足,民間團體共同呼籲行政院應將「資訊公開」納為「淨零12項戰略」的基本原則。金管會則應參照聯合國「誠信第一」標準,修訂企業氣候資訊的揭露形式,納入計算範疇三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