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之星】榕樹上的常客:榕四星螢金花蟲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榕樹上的常客:榕四星螢金花蟲

2023年02月03日
文、圖:謝伯鴻

自然谷的同仁行走於森林時,常會下意識地翻看步道旁植物的葉子。因為在過往的經驗裡,這個動作能讓我們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而這次自然谷之星的主角,便是隨意一翻下找到的小蟲子——榕四星螢金花蟲。

金花蟲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型甲蟲,數量眾多且種類各異,從平地到3000公尺的高山都能發現其蹤跡。在台灣已發表超過700種金花蟲,且在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不時會有新物種被發現!


小小的榕四星螢金花蟲,橘色胸背板上的黑點很像四顆小眼睛,模樣十分可愛。攝影:謝伯鴻

金花蟲個個都是挑食的素食主義者,除了只吃植物外,每一種金花蟲偏好的植物都不太一樣。因此找尋牠們除了要認得各齡幼蟲及成蟲的長相外,還得認得他喜歡的食草植物。

我們可以從榕四星螢金花蟲的名字對牠有初步的認識,「榕」字表示牠喜歡的食物是桑科榕屬的植物,如榕樹、稜果榕、九丁榕及薜荔……等,牠還特別喜歡吃榕屬植物的蟲癭。而「四星」的意思則代表著他的外觀特徵——胸背板為橘色,上面橫列四個點點,黑色的頭部及鞘翅在配上這個特徵後,整體十分可愛。

由於榕樹是我們社區、校園很常見的植物,因此榕四星螢金花蟲也是很容易觀察到的昆蟲。榕四星螢金花蟲是早春昆蟲,早春時節也可以看到較多個體出現,且春天亦是榕樹抽新芽的時間,此時正是金花蟲媽媽忙碌在嫩葉上產卵的時候,蟲媽媽一次大約會產50枚橢圓形米白色卵。

幼蟲共有三齡,約9至13日。幼體有著米白色或米黃色肥胖的身驅,各體節帶有黑色的橫斑。在卵孵化之後,幼蟲便以榕屬的葉子為食。有趣的是不同幼蟲期的覓食習慣不太一樣,在一、二齡幼蟲時傾向聚集在一起覓食,有時在葉子上可以找到聚集的蟲蛻,而三齡(終齡)幼蟲則開各自分散取食。最後一次蛻皮後,終齡幼蟲會到地上尋適合的地方結蛹。

化蛹時牠會鑽進土裡,用身體在泥土推出一個蛹室,接著在蛹室中化成淡黃色蛹靜待羽化。大約12至15天,羽化成功的成蟲會繼續以榕樹葉子為食,生活、交配並繁衍下一代……據說在冬季寒冷時,牠們也會群聚在某些風雨吹不到的角落避寒。


要幫這個小傢伙拍特寫,若沒帶單眼真的很不容易,除了會一直走動外,對焦也是個問題。攝影:謝伯鴻

沒有時間壓力的時候,我很喜歡獨自在山林步道中慢行。為什麼要獨自一人呢?主要是因為有時行進的速度會慢到讓其它朋友受不了。透過這樣的慢體驗,我可以很仔細的感受自然,也可以對周遭的生物進行觀察與互動(不過這些生物不一定喜歡跟我互動就是了)。雖然沒有在自然谷看過群聚避寒的榕四星螢金花蟲,但我行走在自然谷及其它山林步道時,仍經常會單獨與其相遇。

有時我會很頑皮的用手指輕輕逗弄牠,觀察牠受驚擾後的反應。看牠慌張逃竄、飛走的樣子十分有趣。有幾次牠索性從葉子上滾落到草叢中,以隱身術成功躲避我的騷擾。雖然我透過各種方式觀察昆蟲,但我在野外一定會遵守「無痕山林」的原則,那就是不破壞環境、尊重生命,不任意傷害,而我帶隊解說時也會這樣告戒同行的學生或朋友。因為觀察、體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學習與自然正確的相處態度。


剛拍翅完,鞘翅下的膜翅來不及收好。攝影:謝伯鴻

金花蟲與瓢蟲

「你看!那個瓢蟲好特別喔!」
「不是啦,那個是金花蟲不是瓢蟲啦!」
金花蟲和瓢蟲在野外常常傻傻分不清楚。然而在瞭解怎麼分辨之前得先說明,不是所有的金花蟲都長得像瓢蟲喔!常被誤認的大多為龜金花蟲屬、偽瓢金花蟲屬及球螢金花蟲屬的成員。這類金花蟲跟瓢蟲一樣都有圓圓的鞘翅。然而仔細分觀察還是可以發現不小的差異,首先金花蟲除了身體較橢圓形外,全都是吃素的植食性昆蟲,而瓢蟲以肉食性為主(部分植食性)大不相同;另外金花蟲的跗節有4節,而瓢蟲只有3節,在行走時瓢蟲看不到腳,而金花蟲則看得到腳移動的樣子。
最後受到兩種蟲驚擾時的反應也不太一樣,通常金花蟲受驚時會快速逃離、飛走或掉落到地上,而瓢蟲則會停在原地不動,或選擇裝死掉落地上。

榕四星螢金花蟲 檔案


攝影:謝伯鴻

中文名:榕四星螢金花蟲
別名:榕四星金花蟲、榕螢葉甲
科名:金花蟲科 球螢金花蟲屬
學名:Morphosphaera chrysomeloides
分佈:普遍分佈全台平地至低海拔環境。
生態:為早春昆蟲,於早春數量特別多,冬天時則會群聚避冬。
特徵:

  1. 體長7.5~8.5 mm。
  2. 頭部及翅鞘黑色具光澤。
  3. 胸背板橘黃色,橫列四個圓形黑點。
  4. 腳為褐色。
  5. 蟲腹部中心為橘色,邊緣則偏黃色。
  6. 腹部邊緣有成對黑點排列。
  7. 幼蟲米白色至淡黃色,身體密佈橫向黑點。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