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龜山野 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瀕危龜的社區保育行動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回龜山野 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瀕危龜的社區保育行動

2023年02月15日
公視記者 陳佳利 陳添寶 賴冠丞 張光宗
協助瀕危龜重建野外族群,挑戰仍然很多,值得肯定的是,來自民間的守護能量正在滋長
協助瀕危龜重建野外族群,挑戰仍然很多,值得肯定的是,來自民間的守護能量正在滋長

「最終還是希望牠能好好回到野外,建立永續的族群。」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說。他近年與幾個社區合作,進行瀕危龜野放試驗,這些有居民協助守護的環境,能不能成為法定保護區外的民間保護區呢?
特生中心與社區合作進行瀕危龜的野放試驗,研究人員教導居民使用追蹤器材。

特生中心與社區合作進行瀕危龜的野放試驗,研究人員教導居民使用追蹤器材

向研究人員學習使用追蹤器材,雲林縣斗六市湖山里的居民,對器材與流程都還不太熟悉,但進行野外研究工作最需要的熱情,他們有。循著發報器信號,在樹林與草叢裡穿梭,尋找食蛇龜。

這是特生中心與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合作的野放試驗,其中一些龜可能源自湖山水庫。當年,湖山水庫預定地是食蛇龜重要棲地。但是在2000年通過的環評書中,開發單位只調查到一隻食蛇龜。2003年的湖山水庫生態保育計畫書裡,也沒有把食蛇龜列進去。

當年湖山水庫的預定地,是食蛇龜的重要棲地。

當年湖山水庫的預定地,是食蛇龜的重要棲地

與湖山水庫工程賽跑 2008~2009年間救出180隻食蛇龜

當時食蛇龜被列為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後來湖山水庫管理局決定移地復育,2008年委託特生中心與中興大學,以人工搬移方式,搶救食蛇龜,但研究人員進駐時,主壩已經開挖,他們與工程進度賽跑,2008與2009年總共搶救出180隻食蛇龜,安置在鄰近的湖本村。

2008與2009年,研究人員以人工搬移方式,搶救出180隻食蛇龜。

2008與2009年,研究人員以人工搬移方式,搶救出180隻食蛇龜

當時參與這項計畫的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德恩回憶,這批龜在湖本村適應一年之後,以自然擴散方式,散播到湖山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2011與2012年,研究人員進行了兩年追蹤調查,後來因為盜獵猖獗又被帶回收容中心。

當年移走的龜能不能接回來,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林志樺一直放在心上。「我們的龜抓走都沒消息是怎麼了?水庫蓋好是不是要送回來?」只是在湖山水庫的環評承諾中,並沒有寫明完工後要將龜送回。將近10年時間,從湖山水庫移出的一些龜住在收容中心,直到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找到機會,與南投林管處和當地居民合作,送龜回家。

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林志樺一直掛心,當年移走的龜能不能接回來。

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林志樺一直掛心,當年移走的龜能不能接回來

食蛇龜要回家 必須慎選棲地與合作對象

食蛇龜在2019年提升為一級保育類,瀕臨絕種。野放後必須持續監測,特生中心每個月進行一次調查,也教導當地居民如何進行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收集。計畫助理郭正農說,「希望透過陪伴方式培養默契,未來保育這條路上不只有公家機關,希望跟社區一起合作。」

好不容易接回來的龜得好好保護,協會在重要路口架設監視器,也設了自動照相機,以了解附近還有哪些物種。總幹事蔡孟言說,「拍到山羌、野豬、藍腹鷴,台灣獼猴最多。在湖山水庫另一頭的湖本村,大家知道有八色鳥,斗六湖山這邊,希望讓大家知道,原來有食蛇龜。」

協會在重要路口架設的監視器,也記錄到許多野生動物,以台灣獼猴最多。

協會在重要路口架設的監視器,也記錄到許多野生動物,以台灣獼猴最多。

協會與特生中心正在評估另一塊地是否適合野放,希望其他因走私查緝而被收容的龜,也有恢復自由的機會。蔡繼鋒說,「這些物種留在收容中心很久,如果沒發揮既有在野外的功能,久了在這邊也會死亡。在目前普遍認為台灣食蛇龜是單一族群的情況之下,先試著挑選幾個合適的棲地環境,進行不同的操作方式。 」

食蛇龜野放怎麼放?

野放前,研究人員會先搭建圍籬,讓龜至少待兩個星期,適應當地環境。

野放前,研究人員會先搭建圍籬,讓龜至少待兩個星期,適應當地環境

其實野放是一項很細緻的工作,除了慎選棲地與合作對象,野放前,研究人員還要花兩個星期進行野放前準備,把龜帶到更接近真實野外棲地的空間,進行飲食調整。到達野放點後,不是立刻把龜放走,研究人員會先搭建圍籬,圍出一個安全空間,讓龜至少待兩個星期,適應當地物候,稱為「軟野放」。

從收容中心送至新北市貢寮山區的食蛇龜,正等待野放。

從收容中心送至新北市貢寮山區的食蛇龜,正等待野放。

新北市貢寮山區,有批食蛇龜已經等了兩個星期。牠們來自收容中心,研究人員為牠們找的新家原本是水梯田,由於農業人口流失漸漸荒廢,已經回復成森林樣貌。這裡原本就有食蛇龜,因為盜獵與棲地破壞,野生數量很少,研究人員以「補注」的概念,野放這批龜,希望增加這個區域的族群密度。

兩個星期後,研究人員重回野放點。沒想到,傳來死亡訊號。蔡繼鋒撿起龜殼,發現邊緣被剝開,腹甲有被捕食的痕跡,他說:「牠們休息時頭和腳會伸出來,有可能那時候被攻擊。山豬與貂科動物,像黃鼠狼或黃喉貂都有可能。」

上了發報器的個體,必須一一找到,進行基礎測量,記錄點位,體重體長,溫度與環境狀況。在這裡,特生中心已經培養出能獨立進行調查的青年農民。

同樣在推動水梯田復育的新北市金山,特生中心也找到夥伴。這項合作已經進行兩年多,龜的存活率有八成。經常在社區活動的友善農作公司,協助監測,也幫忙與居民溝通。

新北市貢寮山區的野放點,特生中心已經培養出能獨立進行調查的青年農民。

新北市貢寮山區的野放點,特生中心已經培養出能獨立進行調查的青年農民。

野生動物保護區外的民間保護區

這些與社區合作的野放計畫,提供棲地維護的生態給付,協助調查的人員,也能獲得勞務給付,走社區林業、里山行動倡議與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的途徑。研究人員希望這樣的串連,能在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外,建立更多民間版的保護區,雖然單點的土地面積不大,每個地點都是一個機會。

蔡繼鋒說:「跟社區合作需要滿長的磨合,大家參與,變成社區覺得是自己的責任,比較不會計畫結束之後,這件事情也結束。」

研究人員希望能在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外,建立更多民間版的保護區。

研究人員希望能在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外,建立更多民間版的保護區。

找到有心的居民,建立彼此認同的合作模式,讓收容龜能重回山野,在保育行動上,走出一個新方向。但是如何避免盜獵,如何確保私有地長期維持原本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持適合龜棲息的狀態,都還有努力空間。協助瀕危龜重建野外族群,挑戰仍然很多,值得肯定的是,來自民間的守護能量正在滋長。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回龜山野|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瀕危龜的社區保育行動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