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新環保葬法突破法規與習俗障礙 內政部暫不考慮引進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歐美新環保葬法突破法規與習俗障礙 內政部暫不考慮引進

2023年03月2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鍾友珊 編譯;許祖菱 審校;劉庭莉 報導

談論死亡或許是忌諱,但不少人已經開始考慮環保葬法,選擇也很多元。除了大家常聽過的花葬、樹葬、灑葬,美國加州、紐約州等六個州已經核准堆肥葬(Terramation),而另一個環保葬法「水葬法」(water cremation, aquamation)則在28個州合法化。歐洲對新式葬法的接受度較低,但民間團體正努力突破法規與習俗障礙。

在國內,民眾對環保葬的接受度逐年上升。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台灣選擇環保葬人數達1萬8949人,十年間大幅增加十倍、占死亡人口10.54%。對於國外堆肥葬法在台的可能性,內政部回應暫不考慮引進。

圖表_環保葬接受度逐年提高

國內民眾對環保葬的接受度。資料來源:內政統計查詢網 製圖:環境資訊中心

新興環保葬:腐植葬和堆肥葬

2019年華盛頓州成為美國第一個批准堆肥葬法的州,至今已擴展到六個州。歐洲民間組織則正在推動腐植葬(Humusation)。

堆肥葬不經過火化,遺體放入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半開放式容器內,下方放置木屑、紫花苜蓿或稻草等墊料以加速微生物分解。約6到8週即可分解完畢,殯儀業者再將土壤交給家屬,依其意願處理。

腐植葬則是將遺體包裹後放在用稻草、枯葉和草梗鋪好的地面,上面再覆蓋相同材質。從外觀跟儀式來看比較類似土葬,不過,放置四個月後,專業人員會移除心律調節器等額外物質、把骨頭磨碎成粉。再經八個月後,遺體就會完全分解,變成富含腐植質的肥沃土壤。

不過,歐洲尚未批准腐植葬法。法國腐植葬協會(Humusation France)理事長巴爾德斯(Frances Valdes)接受《Euronews》採訪時指出,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大家都不願去談論。跟美國、加拿大相比,歐洲在這方面相對保守。

堆肥葬將遺體放入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內,下方放置木屑、稻草等墊料以加速微生物分解。圖片來源:Recompose

水葬又是什麼?

「水葬」並非直接把遺體放到河水,或是把骨灰罈放到海中,而是一種化學處理方式。南非反種族隔離英雄​​屠圖大主教(Desmond TuTu)2021年過世後就是採水葬法,讓更多人關注到這種葬法。

水葬法將遺體放置在一個壓力金屬筒狀容器內,浸泡在水和強鹼混合液中,再加熱到150°C左右。遺體最後液化剩下骨骸,骨骸烘乾磨粉後,禮儀公司會將粉放進骨灰罈交給家屬。

水葬法早期用來處理牲畜屍體,之後逐漸發展到一般民眾與寵物。根據美國葬儀組織US Funerals Online今年2月的統計,美國已有28個州核准使用水葬,另六個州還在審查中。

愛爾蘭水葬公司Pure Reflections說明,一次水葬約進行3-4小時,花費1200歐元(約新台幣4萬元),能源消耗只有火葬的1/10,也不會污染地下水,還能實現零排碳。

根據《Euronews》報導,一次火葬約產生245公斤的碳排放,相當於為智慧手機充電2萬9000次。

台灣最多人採用葬法:樹葬與花葬

樹葬與花葬為台灣目前最多人採用的環保葬選擇,內政部統計2021年占比超過九成。骨灰裝入易於自然腐化且不含毒素的容器,埋至土中,上面種植樹木或花草。灑葬則不用容器,直接將骨灰埋入土壤,並添加有助分解的溶磷菌,可為樹木所吸收。

海葬是台灣最少人採用的環保葬,衝破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遺體火化後以雙層環保袋包裹,並加入五彩石增添重量。船隻駛至特定海域後,環保袋伴隨鮮花拋撒於離岸6000公尺以上的海域。目前有九縣市可申請海葬。

近期媒體談論的堆肥葬,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長唐根深表示,國外作法不必然符合我國民情,暫不考慮引進。目前我國遺體處理方式只有土葬及火化,除了社會溝通,也需要立法明文規定,避免涉及《刑法》毀損屍體罪。

台北市殯葬處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選擇環保葬的民眾大幅上升,2022年達到8204人,相較2011年成長近十倍。截至今年2月,累積環保葬人數已達4.7萬人。截至2022年12月,累計1652位民眾願意預立環保葬意願書。

green-burials

更多人願意提前思考如何以更自然的方式告別。圖片來源: Vadim Kaipov/unsplash

參考資料

作者

許祖菱

傳播科系畢業後曾任新聞外電編譯、採訪編輯、自由影像工作者,現任職專注綠電與碳權趨勢的國際媒體平台《RECCESSARY》編輯。

劉庭莉

期待能帶給世界一點改變

鍾友珊

空氣吸了會中毒、房子老是淹水,好吃的魚被捕光、芒果不再香甜......手機功能再強大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