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潮水律動 青海菜的採收日常
在青海菜盛產的季節,來到澎湖的潮間帶,一定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在採青海菜,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是標準配備,手裡拿著一只長長的、帶著弧度的鐵片,腰際綁著一個特製的保麗龍箱,走在水深及膝的海水中,彎著腰,不停地重複著類似撈的動作,這是澎湖獨特採收青海菜的方式,有人稱之為「遛海菜」。
83歲的翁素珠,從十幾歲就開始採青海菜,只要天氣好,她每天都會去採兩次,她說早期青海菜是拿去餵豬,後來有業者收購,曬乾後外銷到日本,即使現在年紀大了,但季節一到,她還是會忍不住到海裡去賺錢,「愛錢嘛!」阿媽笑著說,才沒一會兒,箱子裡就裝了滿滿的海菜。
對澎湖居民來說,青海菜像是大自然給的禮物,陳鳳美,嫁到澎湖多年,最早是跟著婆婆一起下海撈青海菜,「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是用雙手和一個鐵片就可以賺錢了。」她採收速度極快,幾乎沒停過,一天採個上百斤不成問題,對她來說潮水不等人,摘得快就賺得多,而她並沒有把海菜交給業者,而是看準了台灣人喜愛新鮮海味的需求,運用網路產地直銷,來賣自己採收的青海菜。
在澎湖有三金,黑金是紫菜,白金是土魠魚,綠金指的就是青海菜,澎科大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徐振豐表示,澎湖俗稱的「青海菜」有兩種藻類,分別為礁膜及寬礁膜,喜歡生長在25度以下的低溫環境,由於澎湖有廣闊的礁岩平台,沒有工業污染,相較於台灣本島,人為破壞及干擾少,因此每年一月到四月,約莫農曆年到清明之間,幾乎澎湖所有的海岸,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
青海菜的日光浴 無可取代的日曬風味
三月的陽光暖暖的,不像夏季那樣的炙熱,院子裡,洗完澡、乾乾淨淨的青海菜,在棚架上曬太陽、享受日光浴,屋子內,海菜業者曾進福和陳元美一家人,正忙著把曬乾的青海菜裝箱,準備外銷到國外。
從海裡採回來的青海菜,得先經過數次的清洗,再用人工挑出沙子礫石等雜質,分散鋪平在曝曬架上,才能好好的去曬太陽,在曬的過程中,也必須按時翻面,讓每個角落的青海菜,都受到陽光的洗禮。
「日曬過的青海菜,呈現的是一種自然的奶香味。」陳元美撥開一塊塊曬乾的青海菜,香氣四溢,她表示日本要求一定要日曬的海菜,不可以用烘乾的,因為那是無可取代的滋味。
「什麼樣的天氣最好呢?不是日正當中的那種太陽最好,是要有風,如果有風又有輕微的太陽,那天曬出來的海菜是最美的。」在陽光與風的眷顧之下,才能有高品質的青海菜乾。
氣候多變、暖化趨勢 青海菜的改變
為了要讓品質穩定,每天都要注意天候狀況,畢竟家族事業小本經營,這門海菜生意是她阿公開啟的,當時也牽起青海菜外銷日本的通路,如今兒子接班,即將邁入第四代,不過全球暖化、氣候不穩定,似乎正在改變海菜的未來。
「相較於我們小時候,現在的產能大概減少了2/3。」對於暖冬的現象,她有點憂心,因為氣溫不只影響到產量,也影響到品質。
海菜業者曾進福表示,澎湖每個海域的環境條件、營養鹽狀況不一樣,所以長出來的海菜,色澤也會不同,不過普遍而來,青海菜是愈冷品質愈好、產量愈高,他感嘆十年前,一年可以收購80萬斤青海菜,如今一年不到40萬斤。
而每年都不會錯過青海菜的陳鳳美,也感受到青海菜的生長不如從前,「以前我和我老公兩個人一天可以採3、400斤,現在沒辦法了,沒有搭配那個天氣也長不出來啊。」
當潮水漲起,在潮間帶採收的居民,紛紛返回陸地;當太陽下山,他們收起棚架上的青海菜乾,每年這個季節,在澎湖的村落中,各處都有青海菜的不同香氣,有收成的喜悅、也有感嘆,那是屬於澎湖的日常滋味。
這日常滋味會變嗎?澎湖的青海菜,我們的海洋,又會怎麼發展?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澎湖的季節限定|青海菜的日常滋味】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