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瓜到擋下推土機 苗栗農運鬥士洪箱辭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從種瓜到擋下推土機 苗栗農運鬥士洪箱辭世

2023年10月1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如果我能安居樂業過日子,世界上不會有人知道『洪箱』這個名字。」苗栗農運鬥士洪箱於2011年獲頒社運風雲人物時說。

2009年,洪箱因不滿苗栗縣政府強行徵收農地以推動後龍科技園區發展,率領居民共同抗爭,開啟了她的守護土地正義之旅,最終花了近3年,擋下了推土機,讓台灣社會看見農業的價值。此後,她亦成為其他反迫遷現場的聲援者。近年,洪箱因罹癌曾住院接受治療,後返家休養,體力大不如前。9日晚,她與世長辭,享壽69歲。

「就算最後保不住地,至少我可以跟我的子孫交代,我們真的拚過了。」環境記者朱淑娟在其撰寫的《走一條人少的路》一書中,記錄了洪箱這句話。


洪箱在灣寶社區。攝於2013年。資料照。

從農田到街頭

「農民被逼得出來抗爭,政府最該感到丟臉。」洪箱2011年獲選為年度社運風雲人物時說。

洪箱成長在一個貧困的時代,小時候挑著瓠瓜(蒲瓜)跟阿嬤到市場賣菜,12歲、國中一年級就失學,15歲隻身前往桃園打工,那時一天工資只有12元,每月工資幾百塊,八成寄回家當家用。她24歲與丈夫張木村結婚並到苗栗居住,二人做過小生意也會種田,賺的錢來買地,農地就是他們的血汗。

2006年底,苗栗縣政府宣布把後龍灣寶地區開發為後龍科技園區,過程並沒有跟地主溝通,直到兩年後地主收到土地查估通知書,才知道家園即將被毀。

洪箱意識到,眼前只剩下抗爭這條路,遂率領農民到開發說明會請願抗議,也帶着自家農產品北上十多次,拿着「死守到底」、「土地正義」橫額,在凱道、在當時營建署審查土地變更案的會議上,指謫苗栗縣政府官員「說謊都不用繳稅金」。

洪箱率農民走上街頭反迫遷。資料照。

2011年4月,農地變更案遭駁回,洪箱與農民擋住了逾230公頃土地開發,成為當時農運唯一的成功案例。

從抗爭者到聲援者

事實上,灣寶開發案只是政府徵地求財的一個案例,從台北到彰化,良田總受到青睞,部分更出現「怪手」毀田事件,農民震怒,相繼組織了大埔自救會、灣寶自救會、二重埔自救會、相思寮後援會等,2010年中聯同台灣農村陣線發表共同宣言,以「一方有難,八方來援」作為口號;自救會和社運團體又串連集結,在凱道舉行717守夜行動,抗議政府浮濫徵收土地。在這些反迫遷現場,不時會見到洪箱身影。

抗爭除帶來社會力量的覺醒,對於洪箱本身的種植,也帶來改變。她知道土地給予人類經濟與營養來源,但人類卻使用農藥「放毒」,當時她受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協助,參與有機種植,選擇承擔無農藥收成變差的結果,用時間去改良地瓜種植方式,最後讓有機農產品成為搶手貨。

一起作戰的丈夫張木村2013年初因病逝世,洪箱帶着丈夫的遺願繼續奮鬥,在其他農運社運現場,她成了聲援者、協助者——2015年,她支持反核運動,詰問「發生事故下一代要吃什麼」;2017年,她捐出米香原料,聲援在凱道紮營抗議傳統領域劃設的原住民;2020年,66歲的她與農民北上行政院抗議缺水致桃竹苗農田無預警「停灌」。

台灣農村陣線前理事長、政大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為洪箱的多年戰友,他憶述洪箱對農業的理念並非從學校學懂的,而是從台灣本土農地生長出來,從農產品裡獲得支持。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憶述,灣寶抗爭是主婦聯盟第一個參與的土地守護運動,以前是主婦聯盟陪伴農民,後來是洪箱一直陪伴着聯盟裡的媽媽們,「開了她們的眼界」,十多年來互相成就了彼此。她說,洪箱活得比眾人預期更精彩,在灣寶抗爭那個年代,農村女性要走出一個有公共性的位置並不容易,但她沒有把自己鎖在傳統女性的角色,更以行動感動很多公民團體,「知識份子說的都比做的多,但洪箱說的就是她做的。」

《黏土》獲金鼎獎。作者胡慕情邀本書主角洪箱致詞。資料照。攝影:彭瑞祥

「希望台灣土地不要再被徵收」

為表彰她的強大意志和對環境的付出,2011年她獲選為《社運風雲人物選拔》得獎人; 2022年則獲全國NGOs環境會議籌備委員會頒發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

由胡慕情撰寫的《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一書,記錄了洪箱及張木村二人抗爭的始末,該書於2016年獲文化部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書中主角洪箱,站在頒獎台上︰「我很希望台灣的土地真的不要再徵收了,你們不知道被徵收的那種對政府的怨嘆、對自己的悲哀,所以我很希望大家一起愛這片土地、保護這片土地。」

作者

袁慧妍

喜歡上山下海。從山山水水裡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