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照顧了! 生態給付再添山麻雀、諸羅樹蛙等5物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拜託照顧了! 生態給付再添山麻雀、諸羅樹蛙等5物種

還有赤腹游蛇、原生龜類 縫補生態系漏洞也入列

2023年11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4日再公告,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這是繼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台灣黑熊之後,再度以生態給付鼓勵在地農友以友善方式經營農地,共同守護農田生態系。另外鼓勵社區投入物種保育,成立巡守隊也有獎勵,要讓這幾種不起眼的原生物種成為社區保育冠冕。


農業部生態給付再增5種物種,山麻雀名列其中。攝影:陳建樺(嘉義縣野鳥學會)

把社區拉進當夥伴 生態給付報答農民經營好環境

介於都市與自然的淺山地區,不但扮演著重要的緩衝角色,常常也是野生物與農糧生產交會之處。與野生物比鄰而居的人們,掌握著保育關鍵。林業與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與物種比鄰而居、核心的權益關係人就是農民,生態薪水就是託付、報答農民,透過良善土地管理,照顧野生物,過程中也營造健康的土地和環境,促使公眾利益。

新增的物種給付依循現行架構,維持「友善農地」、「自主通報」以及「巡護監測」三大給付。林業保育署表示,只要在此次新增5個物種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0.1公頃以上(赤腹游蛇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公尺以上),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

除此之外,農民為這些物種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提供完善的庇護效果,每人再加發最高每年3萬元獎勵金。

林華慶強調,5種野生動物雖非民眾熟悉的明星物種,卻緊扣生態網絡環節缺一不可。此次特將赤腹游蛇列入,日治時期曾報導數量多到危害養殖漁業收益,如今卻瀕臨滅絕。林業保育署已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合作,期待透過保留棲地,維繫僅剩的族群。


生態服務給付新增瀕危物種發布記者會上,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致詞。圖片來源:林業保育署提供


永安社區食蛇龜社區巡守保育。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只要農地一小角 創造原生龜類大利多

這幾種物種和農業很有關,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藤枝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舉食蛇龜為例說明,食蛇龜雖無法促進農業產能,但農業規律的作息,創造出的棲地,無形中提供食蛇龜庇護所,與農業相依並存。果園、旱田、灌溉埤圳和竹林這類型的農地,最適宜原生的食蛇龜和柴棺龜。

無論果園開花期間除草、採果後修枝、以及秋冬季節鄰近林地枝葉疏理;竹林春季挖溝湛水、夏季竹叢培土、和秋冬季的倒竹清理與竹材採收。這些活動均定期且小規模的擾動環境,對龜類而言並不造成過度的衝擊,無形中促進了草生地和林緣棲地的維持,也提供龜類合適的產卵場、日棲所、和覓食場域。


果園、旱田、灌溉埤圳和竹林這類型的農地,最適宜原生的食蛇龜和柴棺龜。攝影:陳添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龜類對棲地有高度的忠誠度,且能利用多樣化的食物資源,只要棲地環境適合,讓牠們能於固定的棲地內活動,即使是小環境就能容納大族群。過去的農業智慧就是留田角,小小一撮食物或保留一小塊低度干擾的草生地、林地,就能讓小動物生存下來,「而我們得到的生態系服務更多。」蔡繼鋒說。

生多所目前與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及南投竹山田子里社區發展協會,分別於湖山水庫及周圍的農地,進行食蛇龜監測;新北市石碇,則有永安社區於翡翠水庫巡守。原生龜類盜捕、盜獵的情況雖起起伏伏,但持續存在,不可輕忽。這項計畫希望透過社區巡守,減緩原生龜類獵捕事件,避免區域性原生龜族群遭大規模獵捕而滅絕。


原生龜類盜捕、盜獵的情況雖起起伏伏,社區巡守減緩族群獵捕壓力。攝影:蔡繼鋒

粗糠意外招來山麻雀 農藥店協助減藥對人類更好

「生毛樹19號柑仔店」位於海拔1000多公尺的嘉義縣梅山鄉瑞峰村。這是一家農藥店,卻也是山麻雀保育的核心。店家黃惠瑜說,與山麻雀是一場「美麗的邂逅」,一開始他們不認識山麻雀,遠看就是麻雀,也不在意──「因為牠一直都在。」為了改善土地,他們在菜園鋪上粗糠,粗糠中的碎米粒意外引來山麻雀啄食;仔細一看,才發現山麻雀和麻雀長相確實不一樣。

之後,認識接受嘉義分署委託、到山上調查山麻雀的嘉義鳥會陳建樺夫妻,每週都不惜路途遙迢、上山調查,並向他們租地設餌站、種小米,增加山麻雀糧食。村民認為他們是「肖仔」(瘋子);雖覺瘋狂,不知不覺家人和村民們也成為「肖仔」,黃惠瑜也獲得家人支持,關心起山麻雀這隻小小的雀鳥。

因為山麻雀不會築巢,他們就種小米、蓋巢箱供吃供住。因為家裡經營農藥店,常有人好奇,放農藥,山麻雀不就死了嗎?他們請教茶改場,並透過鳥會、林業保育署,提供對鳥不友善和劇毒農藥的清單,當農民來配藥,因此彼此熟悉信任,就協助調整配方,減少或不使用這些對鳥類有害的成分。


人工巢洞中的山麻雀。圖為嘉義縣野鳥學會製作的人工巢洞資料照。攝影:陳建樺(嘉義縣野鳥學會)

瑞峰國小已將山麻雀生態列入教材,讓孩子從小就認識這個棲息在家鄉的鳥類。也因黃惠瑜家經營了山麻雀棲息空間,小朋友也會來這裡觀察。黃惠瑜會傳遞,當農藥用量減少,第一個受益的就是人類。他眼見山麻雀逐年增加,從第一年66隻到第二年88隻、去年96隻,現在107隻,非常開心。「看到這些鳥的增加,一切都值得了!」

農民挖池子兼育嬰中心主任、居民找「雨怪」蓋時尚

「在大林的經驗,只要認識諸羅樹蛙,沒有人不愛牠。」蛙趣自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莊孟憲20多年來,跑遍台南麻豆、嘉義、台南永康,摸遍上百個諸羅樹蛙點位。他形容「愛牠很辛苦」。

這幾年接受嘉義分署委託,開啟諸羅樹蛙保育計畫,加入的農民也逐年增加。莊孟憲說,保育諸羅樹蛙首先就是在竹園挖池子,農民一看就懂,而且挖得更好,個個成了挖池達人,並稱自己是「諸羅樹蛙育嬰中心主任」,而且非常得意。幾位參與友善諸羅樹蛙農法的農民,聽到青蛙的叫聲就感覺開心。


農民在水坑上覆蓋竹枝,減少黑冠麻鷺啄破底層造成滲水的機會。圖為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2022年拍攝的資料照。攝影:廖靜蕙

「這塊土地我們不顧誰來顧?」成員林勝瑋堅定的承諾要顧諸羅樹蛙,並把保育視為自己的事。為了讓農民的家人和社區認同保育理念,就必須平衡生計,讓竹筍賣得又快又好,因此今年成立「嘉義縣友善諸羅樹蛙蔬果生產合作社」。第一任理事主席就是林勝瑋。他認為,生態給付是對農民的鼓勵,結合更多農民投入友善土地生產,讓這條路能走得久、走得遠。

「生態給付的好處是把觀望的農友加進來。」莊孟憲也說,諸羅樹蛙和棲地的依戀程度高,因此必須更多的友善竹林,才有足夠的棲地。目前約7.7公頃,還有努力的空間。

這項政策另一個重點是社區參與巡護。當農民各自在自己的園區兼顧保育諸羅樹蛙,但社區民眾不支持、覺得沒關聯,質疑這些做法,甚至家人半夜填平池子、灑農藥,將使友善環境的努力功虧一簣。但是帶居民看雨怪,也讓居民感受巡護不孤單、願意加入,就會認識諸羅樹蛙繼而守護牠。目前,上林、平林,以及合作社成員都組織巡守隊。


諸羅樹蛙。圖片來源:林業保育署提供

為野生動物提供庇護,生態給付這麼做!

諸羅樹蛙

需保持竹林6成鬱閉度且林下落葉覆蓋厚度達4公分,於4-10月繁殖期於田區營造可供繁殖水域棲地並維持水位。

山麻雀

茶園不使用對鳥類高毒性農藥,在度冬期間10-1月種植小米,或配合執行機關在農地架設巢箱、通報異狀,成功讓山麻雀繁殖孵化離巢。居民可再搭配自主通報給付,在自有土地發現山麻雀於天然樹洞、建築物孔隙等自然巢位繁殖,主動通報巢位異狀,並配合執行機關監測至當年度8月底,每巢核發獎勵金3千元。

赤腹游蛇

農地需全期維持蓄水且不使用對水生物高毒性農藥,農地營造終年蓄水且覆蓋植被之生態池或生態溝、田區保留1成面積不翻犁、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營造原生浮水或挺水植物等。若是埤塘、池沼、草澤等非生產型農地,也可申請生態服務給付,參考水田標準發給獎勵金。
柴棺龜
不使用刀片型機械除草工具,位於森林邊緣的農地,於冬季保留落葉覆蓋及良好排水、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等。

食蛇龜

不使用刀片型機械除草工具,於貯水設施加蓋、設置木構坡道、漂浮物等預防溺水措施、營造植被覆蓋的生態池或生態溝、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等。
5種物種可能出沒區域,在地社區團體可組成巡守隊,申請巡護監測給付,巡守保育標的物種的潛在棲地及進行保育宣導,例如針對柴棺龜與食蛇龜違法盜獵問題,協助通報及拆除違法籠具或網具,每年每隊可核發最高6萬元獎勵金。(資料來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