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小背包客 自古以來一直都在
白天躲在床墊和家具間,半夜爬出來吸血——這幾乎是一般人對「床蝨」的認知。儘管在21世紀的台灣,都市建築物裡已不太容易發現床蝨,但事實上床蝨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騷擾性害蟲,牠們一直都存在世界各地。
1933年出版,由周建人與尤其偉編譯的《吸血節足動物》一書這樣描述:「公共輸運之車舟等,皆為臭蝨傳播之利器,吾嘗於南京火車站中見一衣服華美之旅客,衣上附一臭蝨。想此人斷不應有此,是確證自火車中來也。」此處的「臭蝨」即現今所稱的床蝨。由此可知床蝨有依附於人身物品往他處散播的特性,且當時在中國應相當常見。
台灣早期社會同樣有床蝨危害的情形,不論是在居家環境、軍營,或是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蹤影。1898年的《臺灣新報》,便刊載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曾在官邸內遭床蝨咬傷。
大約1960年代以後,由於環境衛生條件改善及化學農藥的普及化,台灣床蝨危害的案例明顯減低。自1990年代後期起,台灣與周邊國家交流頻繁,移工與移民人口增加,床蝨也不時伴隨人的跨國移動而出入境。雖然危害案例不多,但各地旅館與住家仍偶有危害。
床蝨是什麼樣的昆蟲?
床蝨又俗稱「臭蟲」,是體外暫居性的外寄生昆蟲,分類上屬於半翅目臭蟲科。多數種類棲息於鳥巢或洞穴等野外環境,以鳥類、蝙蝠等脊椎動物的血液為食。
人類生活圈中常見者有兩種,分別是溫帶床蝨(Cimex lectularius)及熱帶床蝨(Cimex hemipterus),牠們的體長僅有約4~7公釐,身體扁而無翅,體型大致就如西瓜籽般的大小。牠們在人類社會裡,平時藏身於建築物內的各類狹縫,包括床墊、沙發、櫥櫃縫隙等。
溫帶床蝨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是相對常見的種類,一般多來自歐美國家;熱帶床蝨則生活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兩者外表極為相似,差別在於溫帶床蝨的前胸背板整體較為寬扁,熱帶床蝨的前胸背板兩側則較窄且偏圓弧狀。
床蝨在日本又有「南京虫」之稱,此俗稱的由來據說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床蝨從前是經由商船從中國傳入日本。因為床蝨常讓人聯想到髒亂的環境,字面上或許也帶有些許歧視的涵義。
床蝨白天幾乎不活動,夜間才開始覓食,牠們能藉由探測體熱以及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找到宿主(人體)。據說在1970年代的越南戰爭,美軍便曾利用床蝨善於搜尋宿主的習性,將熱帶床蝨投放到森林裡,再藉由觀察床蝨的動向來探查敵軍位置。
在發現宿主後,床蝨會以針狀的口器刺入其皮膚吸血。因為牠們吸血時通常不會一次吸飽,或許還會試探性的穿刺數次,故往往會在人體皮膚表面留下一連串略呈線狀排列的小傷口。床蝨還有群聚習性。若同時有多隻個體在皮膚表面取食,牠們甚至能一夜在宿主身上造成數十、數百個傷口。
一隻重量約6毫克的雌成蟲,進食直到吸飽而身體鼓脹,最多能攝入約14毫克的人血。床蝨覓食的時段人們多半已就寢,且牠們吸血的同時還會一面注入含有麻醉及抗凝血成分的唾液,因此不容易讓人察覺。但事後傷口處會腫脹起疹並發癢,且至少持續1~2週後才會消腫。
儘管目前並未有床蝨傳播疾病病原的紀錄,但受叮咬部位產生的劇烈搔癢,往往帶給人相當大的困擾。若傷口搔癢難耐而不慎抓破皮,還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此外,若長期遭床蝨叮咬,不僅會干擾睡眠、影響情緒,也可能造成貧血。
有床蝨出沒的住家,一般能夠在床邊、牆縫或家具表面發現牠們所留下的黑褐色點狀糞漬。由於床蝨具有會分泌臭液的臭腺,牠們棲息過的地方也會帶有異味。假如突然發覺自身皮膚發癢並可見紅色丘疹,床鋪周圍又有明顯糞漬,那麼很可能便是遭遇了床蝨。
我也有可能遇到床蝨嗎?
殺蟲劑向來是人們對付床蝨的最主要手段,如今世界各地的床蝨再度興起,主要原因被認為是牠們已對多種殺蟲劑發展出抗藥性,難以利用藥劑撲滅。
國際旅遊風氣興盛、都市人口密集,這些因素也可能助長了床蝨在世界各地散播。床蝨沒有翅,不會飛行,本身移動能力有限,然而牠們能夠藉由交通工具被動式的擴散,包括飛機或船運。牠們可藏匿於行李箱、外套等隨身物品的縫隙而讓不知情的人帶往各地,尤其旅館經常是床蝨最早的落腳處。當牠們被帶往人口稠密的城鎮,更有穩定的食物來源及棲息空間支持其繁殖。
因此出外旅遊時,務必做好個人防範、慎選住宿地點,並留意投宿場所有無床蝨活動的跡象。假如不巧旅途中曾在疑似床蝨出沒的旅館停留或過夜,行程告一段落後務必檢查行李、清洗衣物,以免自己無意間夾帶了蟲體或蟲卵,成為床蝨擴散的媒介者。
由於床蝨不耐高溫,卵或蟲體在溫度超過46℃時即無法存活,因此隨身衣物在清洗後,可再以烘衣機烘乾至少30分鐘,或裝入塑膠袋內密封,放置在太陽下曝曬至少4個小時,讓高溫環境除掉藏匿其中的個體。
倘若發現床蝨已入侵室內,建議盡快尋求專業的病媒防治業者處理。床蝨善於躲藏,而且成蟲不進食也能存活至少一個月以上。在充滿各種狹縫的建築物內,防治上耗時費工,一般人很難自行應付。何況,一隻穩定進食的雌蟲,每日能產下約2粒卵,一生共可產下150粒以上的卵。若未及時撲滅,殘留的卵或個體仍有機會持續增殖。
儘管人們向來以為自行噴灑化學殺蟲劑是最簡單省事的除蟲方式,然而此舉卻並非應付床蝨的適合選項,因床蝨對多種農藥具一定抵抗力。近年國外也曾有數件為防治床蝨,卻施用過量農藥導致民眾中毒的意外。總而言之,事後的防除難度遠高於事先預防。盡可能避免讓床蝨有登堂入室的機會,才是最好的防治對策。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