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冷氣的巴黎奧運選手村,減碳與酷暑的兩難如何解?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沒有冷氣的巴黎奧運選手村,減碳與酷暑的兩難如何解?

2024年06月14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趙偉婷(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為了減少碳足跡,巴黎奧運選手村的建築使用大量木材和低碳混凝土,減少了47%的碳排放,且所有空間都不會設置空調。此舉引發了各國代表團的擔憂。近年巴黎炙夏高溫可達40多度,沒有冷氣的選手村,可能會消耗選手體力,影響表現、增加健康風險,甚至引發選手焦慮。
2024奧運將在巴黎登場。攝影:趙偉婷

2024奧運將在巴黎登場。攝影:趙偉婷

2024巴黎奧運盛會逐漸接近,巴黎市政府與奧委會致力打造歷史上最環保的奧運會,目標將碳排放量減少到2016倫敦與2012里約奧運碳排的一半,也為此制定了一系列永續措施,涵蓋場館建設、能源使用、食物供應和交通運輸等各面向。

這次巴黎奧運頗受關注的一項創舉在場館,95%舉辦賽事的奧運場館為現有或臨時場館,不新建非必需的新場館。若必須新建設施,則會採用低碳建設方法,為了迎接奧運,其中一項新建方案是打造低碳、永續奧林匹克選手村。

打造一個低碳永續選手村

奧運選手村位於塞納-聖但尼省(Seine-Saint-Denis),距離巴黎市中心約7公里,此計畫從設計、建造到接近完工,約經七年,經歷了疫情、烏克蘭戰爭、當地居民抗議等各項考驗。佔地約50公頃,總共包含82棟建築,超過 3000間小房型公寓(約 12平方米),供來自全世界上萬名的選手以及隨行人員在比賽期間居住。並將在賽後轉變為一個永續發展的住宅和商業區。

為了減少碳足跡並推動永續發展,選手村建築使用大量木材和低碳混凝土,從而減少了47%的碳排放。能源主要來自地熱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園區內將以單車或電動車作為交通工具,有助於減少碳足跡​。

房間內則採用了東京奧運時的環保紙箱傢俱,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其中討論度最高的措施之一,便是奧運村的所有空間都不會設置空調。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開箱2024年的巴黎奧運選手村。影片來源:IOC Media

炎炎酷暑下,沒有冷氣可行嗎?

然而,夏季奧運賽期正值盛夏(7月26日至8月11日),根據氣象預測,巴黎夏季的日間高溫通常在25~30°C之間,熱浪來時更可能超過35°C。巴黎在2019年7月時曾創下42.6°C的歷史高溫;去年(2023)暑期也出現熱浪與多日高溫,連日酷暑對巴黎似乎已成常態,但連居民都受不了的悶熱高溫,何況是需要隨時保持極佳狀態的運動員?

對於奧運選手村不裝設冷氣,多國代表團以及運動組織皆表達擔憂。因在高溫環境下,運動員的體力消耗會增加,對體能和精神狀態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比賽表現​。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運動員將面臨中暑、脫水等風險。不僅影響比賽成績,還可能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長期傷害​。

對運動員跟訓練團而言,選手村是他們的堡壘,能在比賽空檔提供充分恢復和休息的空間。不過,沒有空調的住宿環境可能導致睡眠品質變差,從而影響恢復效率和次日的比賽狀態​。該措施也可能影響運動員的整體表現和心理健康,因預期需要在高溫環境中生活和比賽,可能會造成額外的壓力和焦慮。

位於塞納-聖但尼省的奧運選手村。照片來源:IOC官網

位於塞納-聖但尼省的奧運選手村。照片來源:IOC官網

形成強烈對比的是2022年卡達世足賽,當時不僅選手村,就連室外開放空間、露天足球場都備有空調,產生的高碳排也讓卡達賽事備受批評。不過,巴黎奧運為了減碳不裝設冷氣的決定,也同樣引起可能影響到選手們表現的隱憂。

創新地下水冷卻系統幫助降溫

巴黎2024奧運會組織者表示,奧運村會使用地下水冷卻系統,將95%住宿區的溫度維持在23~26°C,確保運動員在無空調環境也能夠保持涼爽。此套冷卻系統已成功地為羅浮宮在前幾次的熱浪中降溫。

除了使用冷卻系統,奧運村還採用綠建築設計方案,透過隔熱和熱管理策略等設計,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空調的需求。另外,每間小公寓也將分配電風扇幫助降溫,總計有8200台。

如果以上這些措施還不足以說服各國代表團,奧委會也提供額外解決方案,例如加裝可移動式的空調裝置,但費用需由提出請求的代表團承擔,每台設備約 300 歐元,目前美國代表隊已經確定下單裝設。

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強調,此次奧運會將成為國際賽事永續發展和環境責任的典範,並幫助巴黎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 。​

巴黎市長伊達爾戈。照片來源:FIDH/Flickr(CC BY-NC-ND 2.0)

巴黎市長伊達爾戈。照片來源:FIDH/Flickr(CC BY-NC-ND 2.0)

儘管對無空調環境的擔憂仍然存在,巴黎奧委會對地下水冷卻系統充滿信心,相信這一創新方案將能有效保持運動員的舒適,同時實現環保目標。

奧運會結束後,選手村規劃將轉變為一個現代化的住宅和商業區,屆時3000套小型公寓將變成社會住宅,並建立學校、商店和辦公空間,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如果綠建築設計、地下水冷卻系統發揮良好,或許可成為未來建築上減碳與降溫的良方。

作者

趙偉婷

趙偉婷(Weiting),一個在法蘭西打滾多年的偽法國人,受高盧文化薰陶,熱愛繪畫、戲劇、美食。誤打誤撞的念到博士班,目前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