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40.1°C創今年高溫紀錄、英國海洋生物體內驗出搖頭丸、沖繩暴雨破百年紀錄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台東40.1°C創今年高溫紀錄、英國海洋生物體內驗出搖頭丸、沖繩暴雨破百年紀錄

2024年06月17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6月14~16日

台東持續吹焚風 鹿野測站40.1°C創今年高溫紀錄

15日全台各地悶熱,受到西南風沉降影響,台東持續吹焚風,溫度更是飆升到40.1°C,再創今(2024)年高溫紀錄。而全台高溫前13名,只有台北士林區海科大短暫包下第9名,名次甚至還被台東往下擠。(公視新聞網自由時報報導)

全國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啟用 年處理2000

農糧署宣布全台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在嘉義縣東石鄉啟用,每年可清洗超過2000公噸農業塑膠,促進塑膠循環再利用。農糧署代理署長蘇茂祥表示,清洗循環場將處理回收的農業塑膠,用於生產塑膠顆粒原料。現場傳授農民回收三原則:好天氣回收、清除異物、分類整理。農膜回收機已納入補助項目,個人申請補助1/3,農團申請補助1/2。(中央社報導)

花蓮南安地區3天2件台灣黑熊出沒 玉管處籲勿干擾

玉山國家公園花蓮縣南安地區13日、15日分別有遊客目擊台灣黑熊出沒,玉管處提醒,南安原本就是黑熊出沒頻繁地區,遊客遇見黑熊不要干擾,結伴同行並帶鈴鐺可預防黑熊靠近。(中央社報導

澎湖推廣藻類養殖 「錯綜麒麟菜」量產有成

爭奪藍海碳權是全球趨勢,其中最關鍵是藻類養殖技術,農業部漁業署補助澎湖縣辦理經濟性物種養殖研發及產業推廣,15日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在菜園社區活動中心舉行錯綜麒麟菜成果發表會,希望再增3-5家養殖業加入量產行列,讓澎湖成為海藻養殖的重鎮。(自由時報報導

萬人登島用電創新高 琉球鄉突停電1小時

屏東縣琉球鄉15日1萬多人登島,當晚全島無預警大停電,1小時後復電,台電屏東區營業處表示,15日晚7點半瞬間負載1萬2475KW(千瓦)創新高,主因天氣炎熱與遊客眾多,同時段啟用用電設備。縣長周春米請台電務必檢討離島夏季旅遊旺季供電,不能影響民生和觀光。台電強調今夏供電沒問題,會滾動檢討。(聯合報報導


印度東北多處土石流 6死1500遊客受困

印度錫金邦(Sikkim)連日暴雨引發土石流,造成至少6人死亡,約1500名遊客受困。曼岡縣(Mangan)受災嚴重,多處民宅、道路被掩埋,電線桿倒塌,一座新竣工的大橋被沖毀。地方政府正全力提供援助,包括搭建臨時收容所和輸送糧食。蒂斯塔河水位高漲,威脅下游地區。救災單位要求遊客耐心等待替代橋樑建成後再離開。(中央社報導

英國海洋生物體內驗出搖頭丸 科學家示警還有更危險污染物質

都市化和未經適當處理的廢水排放導致英國沿岸海洋生物體內驗出搖頭丸、古柯鹼等毒物殘留,海水中還有處方藥物和禁用的多氯聯苯。樸資茅斯大學與布魯內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這些污染物正危害生態,改變海洋生物行為並影響繁殖。南方水務公司因傾倒未處理污水被罰款,但其他污染源仍在持續。研究顯示,這些有害物質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長期生態影響。(公視新聞網報導

泰國推短中長期措施 促低碳經濟和環境友善投資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泰國政府提出短中長期措施,以減少碳排放量。泰國財政部長皮猜(Pichai Chunhavajira)表示,財政部將推出多項租稅獎勵措施,短期來說,會促進再生能源的使用,透過減稅鼓勵民眾購買並裝置太陽能板,同時政府會促進對於氣候科技研究和發展的投資。(中央社報導

沖繩暴雨破百年紀錄 關西高溫逾34°C

鄰近暑假旅遊旺季,日本各地天氣卻很兩極,沖繩這幾天受梅雨鋒面影響,短時間內降下大雨,導致多處傳出淹水災情,降雨預計持續到16日。那霸市在14日上午10時半以前的1小時累積降雨量達到94.5毫米,超越100年前6月16日的76.1毫米最大降雨量,導致那霸機場部分航班停擺,其他地區也紛紛傳出河川氾濫和路面淹水災情。而14日在關西地區,京都高溫35.9°C,各縣市都有民眾中暑送醫。(公視新聞網報導

科學家指若升溫2°C北極熊將滅絕 加拿大哈德遜灣首當其衝

國際科學家團隊13日表示,研究員利用模型來探討未來全球升溫將如何影響哈德遜灣的冰層厚度,以及當地具代表性的瀕危北極熊又將因此而面對什麼樣的命運,發現如果全球暖化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限制,加拿大哈德遜灣(Hudson Bay)一帶的北極熊可能於本世紀中葉瀕臨滅絕。(中央社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4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