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發電量1085萬瓩創新高、保育赤腹游蛇桃園成立全台首支巡守隊、澳洲將建全球最大光電廠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風光發電量1085萬瓩創新高、保育赤腹游蛇桃園成立全台首支巡守隊、澳洲將建全球最大光電廠

2024年08月22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8月21日

風光發電衝1085萬瓩創新高 相當逾10部核三機組

21日各地天氣晴朗且西南風旺盛,推升「風光」發電量。根據台電資料,中午時段太陽光電與風電合計發電量達1085萬瓩,寫下新高,發電量相當逾10部核三機組。台電表示,近日颱風雲雀遠離,太平洋高壓增強至台灣附近,中午各地天氣晴朗且西南風旺盛,推升光電及風力發電量。中央社報導)

工研院開發瀝青刨料再生利用 苗栗將建首座示範廠

全台每年產生1200萬噸瀝青刨除料衍生嚴重堆置問題,工研院開發綠色分離再生製程,可還原成70%新砂石及30%瀝青砂達到全循環再利用,21日與苗栗業者簽約建置首座示範廠。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指出,苗栗示範場年處理量約8萬噸,預計2025年6月完工,未來若推廣至全國,以每年1200萬噸刨除料推估,可產製840萬噸新砂石,減碳量達66萬噸。(中央社報導)

核三除役環評公聽會 恆春居民憂核廢料處置等問題

核能三廠1號機今年7月底停機進入除役,2號機明年也將屆期,經濟部20日辦理除役計畫第二階段環評公聽會。恆春的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張怡指出,恆春居民最在意除役過程中核廢料處置,台電公聽會中說明將另建廠房,拆除機組、建物等與移置核廢料同時進行。張怡表示,希望台電提出核廢料儲存具體時間,不要讓「暫時儲存」變成「最終處置場」。中央社報導)

守護瀕臨絕種「赤腹游蛇」!全台首支保育巡守隊成立

桃園市龍潭區聖德里長徐春淼帶領八德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全台第一個「赤腹游蛇保育巡守隊」,保育瀕臨絕種的赤腹游蛇,復育範圍近4公頃,透過加強巡查,防範赤腹游蛇被人為干擾誤抓或死亡,還有農友提供2口池塘作繁殖棲地,共同守護赤腹游蛇生存環境。自由時報報導)

更即時監測空污!環境部預告擴大納管對象、授權地方

民眾近期關注的資源循環燃料(SRF)使用、有害事業廢棄物熱處理等空污染問題,環境部21日預告修正兩項草案,新增第6批次應設置「煙道連續監測系統」(CEMS)的污染源,擴大納管對象以即時掌握污染排放情形,預計最快年底前上路。經濟日報報導)


澳洲允建全球最大太陽能廠 部分能源出口新加坡

澳洲21日批准打造「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計畫。《法新社》報導,澳洲環境部長皮伯塞克(Tanya Plibersek)指出,這個巨大太陽能發電廠生產的能源將足以為300萬戶家庭供電,廠區將包括太陽能面板和電池農場,最終還會有一條連接澳洲與新加坡的電纜。(中央社報導)

東京多處強降雨 列車新幹線一度停駛

東京都港區附近今晚6時至7時約一個小時內降下100毫米暴雨,日本氣象廳晚間7時(台灣時間晚間6時)發布「破紀錄短時間大雨情報」。強降雨致使局部地區嚴重淹水,新宿車站天花板大量漏水。受大雨影響,東京羽田機場一度暫停地勤作業及航機起飛,JR山手線與東海道新幹線也一度停駛。(中央社報導)

日內瓦湖海灘多處汙染嚴重 6成來自塑膠合成纖維

法國與瑞士聯合監管機構今天表示,日內瓦湖(Lake Geneva)多處海灘汙染程度告急,部分原因是測得過多微塑膠纖維。《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令人擔憂的」塑膠微粒密度,在每平方公尺可測得7600個塑膠微粒,且長度從0.3毫米到5毫米不等。檢測結果顯示約60%塑膠微粒是塑膠合成纖維。這些細小物質在洗衣過程中被濾出,或是穿著磨損後流入水中。(中央社報導)

日核污水排放 韓國:輻射未超標

韓國政府政策協調部門(Government Policy Coordination)21日表示,自從去年8月到前一陣子,日本已排放7次和汙水入海,目前正在排第8次。經過過去這1年,韓國方面也有進行高達4萬9633回的放射性汙染測試。韓國政府說,在韓國的水域、漁業以及壓艙水(ballast water)測試中,沒有半個案例放射性含量是危險的。同時,也沒有出現過韓國民眾很擔心的情況,例如漁貨消費劇減或者是囤積水產等。(工商時報報導)

瑞典棕熊面臨捕殺危機 獵人也憂心!專家:防「生態崩潰」

瑞典於21日開始年度捕熊季,官方許可狩獵愛好者捕殺該國20%棕熊,但瑞典棕熊總數從2008年至今已經減少約40%,狩獵季引發自然保護主義者的廣泛關注和擔憂。政府允許獵人捕殺約500隻棕熊後,瑞典棕熊總數將減少至2000隻左右。部分獵人也對棕熊數量的急劇下降表示擔憂。來自瑞典北部的獵人尼爾森(Anders Nilsson)表示,狩獵界內部也有人擔心殺死過多的熊,可能對未來的熊群生存造成不利影響。(工商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