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質疑光電升壓站申請程序違法 雲林口湖鄉民陳情抗議
雲林縣口湖反變電站自救會質疑睿日光電申請口湖謝厝寮興建升壓站程序違法,近百名村民28日到縣府抗議,要求縣府撤照,再到縣議會向副議長蔡咏鍀遞訴願書,盼議會監督縣府。口湖鄉謝厝村民因升壓站位置距離村落太近,且有污染飲用水疑慮,更不滿光電公司在甲地開會、乙地蓋,因此村民成立反變電站自救會,多次到雲林縣議會、縣政府遞交陳情書。而村民上週五發現大型機具進駐工地,引發不滿,今天再度到縣府和縣議會表達訴求。(中央社報導)
移動污染源空污裁罰修正 設空維區裁罰公式
環境部修正發布移動污染源空污裁罰準則,新增如機車、小型車、大型車等可依不同違規樣態套用裁罰公式;另外加重油品進口或販賣業者,若成分管制項目不合規定,可罰新台幣40萬至100萬元。環境部28日修正發布「移動污染源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裁罰準則」,增訂違反空氣品質維護區移動污染源管制措施的裁罰方式,並加重製造、進口或販賣供移動污染源用燃料超標罰鍰,本準則自發布日施行。(中央社報導)
「核電歸零」41天助風電創新高!法人點名重電與能源概念股受惠
核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10月21日起進行大修作業,使得「核電歸零」達41天,而搭配東北季風發威,風力發電最近皆維持在200萬瓩以上,超過2部核三機組滿載發電,並在10月 19 日達到近300萬瓩,創歷史紀錄,法人點名重電與能源概念股受惠。(科技新報報導)
全國首座MEGA級生質氣化發電廠 可24小時持續發電
綠電又有新進展!曜瑞能源公司以農業廢材氣化發電,在台電掛表兩週後舉行發表會,該座號稱全國首座MEGA級生質氣化發電廠,1小時最高可發電1200度,24小時持續運作,該公司執行長黃陳柏彰允諾,未來會優先收南投縣的廢業廢材,且價格也會給予優惠。(自由時報報導)
彭啟明籲代燒外縣市垃圾 蔣萬安建議中央從源頭管理
行政院會24日通過3年內挹注12億元,協助地方加強掩埋覆土、篩分打包,解決裸露垃圾堆置問題,環境部長彭啓明也喊話台北市焚化爐仍有餘裕,希望能協助其他縣市去化垃圾,台北市長蔣萬安28日受訪表示,目前已協助桃園、雲林、南投焚燒垃圾,建議中央從源頭管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自由時報報導)
專家:2050年氣候變遷恐成生物多樣性喪失關鍵因素
專家的評估很明確:人類是地球陸地、海洋,以及受其庇護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自己)的主要威脅。他們表示,到2050年,氣候變遷恐成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法新社報導,在哥倫比亞卡利(Cali)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締約方大會第16次會議(COP16)28日進入第2週,這場會議目的在評估並加快實現,兩年前在加拿大商定的23個行動目標,試圖在2030年底前「遏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中央社報導)
停擺逾1個月 日本福島燃料團塊試取作業重啟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2號機組內的熔融核燃料團塊試取作業,日前因攝影機故障導致作業停擺約1.5個月,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更換完攝影機後,宣布28日已經重啟作業。熔融核燃料團塊指的是2011年3月發生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子事故後,位於反應爐壓力槽(RPV)內的爐心燃料和一次圍阻體容器(PCV)中物體一起熔融形成的固狀物。目前推估加總1號機到3號機的熔融核燃料團塊可能達880公噸。熔融核燃料團塊放射線極強,無法輕易接近,因此取出燃料團塊被視為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最大難關。若東電能成功執行作業,將是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子事故發生過後,首度試驗性取出燃料團塊。(中央社報導)
UN:2023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減排計畫難達氣候目標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將於11月11日至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登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在這場氣候峰會前發布了一年一度的溫室氣體公報(Greenhouse Gas Bulletin),指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去(2023)年再創新高,這將導致未來多年氣溫持續上升。聯合國也指出,各國減排計畫與2030年氣候目標相去甚遠。(中央社報導)
美國利用AI於地底發現大量鋰,有效提取仍有技術困難
面對現在電動車需求增加,相關資源也變得炙手可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近表示,在阿肯色州地底確認了大量鋰的存在,多得可以滿足全球電動車電池的生產需求。USGS利用機器學習分析地下水,發現阿肯色州西南部的地底可能蘊藏500萬至1900萬噸鋰,足以供應2030年全球汽車電池所需份量的9倍,但現在企業正在努力開發具有成本效益的提取技術。(科技新報報導)
印尼鎳儲量居全球之冠 力圖打造電動車中心
鎳儲量位居全球之冠的印尼,將力拚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電動車中心,在今(2024)年7月南韓現代汽車挹注資金打造最大電池廠之後,再擴大尋求參與者;不過鎳礦開採需砍伐森林,加上中國採用更低價的磷酸鐵鋰電池意味著競爭,印尼未來仍有不少的挑戰。根據印尼經濟部,2024年電動車銷售20萬輛,成長3倍;而同屬東協10國且是主要汽車生產國的泰國,目標設定2025年成為電動車生產重鎮,2023年純電動車銷售7.6萬輛,也是競爭強大的對手。(公視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