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高漲外國米進駐 專家憂:國產米流失忠實顧客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日本米價高漲外國米進駐 專家憂:國產米流失忠實顧客

2025年06月23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文:ga

面對稻米價格高漲、日本消費者叫苦連天,政府出手,釋出更多儲備米盼壓低售價,並引入更多進口米。不過,此舉在農民與消費者間引起不同回響。

日本米價格高漲,政府決定引入外國米,讓進口米崛起,可能影響米食文化。圖片僅供示意。圖片來源:Zheng Zhou(CC BY-SA 4.0)

政府再釋儲備米

為了穩定民生主食價格,日本政府繼早前釋出30萬公噸儲備米後,6月再宣布將釋出20萬公噸舊米,並以無投標合約方式直接供應給零售商。

根據農林水產省最新統計,截至6月1日止的一週內,全國超市所販售的5公斤裝白米平均售價為4223日圓(約新台幣870元),較前一週下降0.9%,連續兩週小幅回落,顯示整體價格已開始受政策影響。

不過,對農民而言,儲備米大量流入市場恐怕不是好消息。《NHK》報導,在新潟縣經營40公頃水田的稻農青木拓也表示,雖然理解政府以平價釋出舊米的苦心,但若未強調「儲備品」的屬性,恐使消費者將低價視為常態,導致農民的銷售價格難以維持基本利潤。

青木:「生產成本年年攀升,若大家都認為2000日圓就該買到白米,那農民真的活不下去」。

在埼玉縣某不販售儲備米的超市,受到市場衝擊顯而易見。業者指出,5月整體白米銷量較4月下滑近3成,迫使店內不得不推出少量優惠價商品吸引顧客,訂貨頻率也從每週3次減為一次。

日本農民擔心進口與儲備米壓低米價,農民生存更加困難。圖為日本深山小鎮美山町。圖片來源:François Molle/IRD(CC BY 2.0)

進口米「逆風翻盤」

《衛報》報導,在價格與供應雙重壓力下,向來排斥外國米的日本市場開始動搖。近期,美國「玫瑰米」(Calrose)在大型連鎖超市永旺(AEON)上架,4公斤裝售價為2894日圓(約新台幣600元),較國產米便宜一成。

農林水產省也首度在25年來開放韓國米進口,越南今年預計出口超過2萬噸稻米至日本,是去年的4倍。台灣今年前5個月對日出口量更是去年同期的六倍,泰國也表示將積極填補市場缺口。

日本消費者過去對外國米普遍抱持懷疑。不過,如今的態度似乎有所鬆動。

「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協會」會長「鈴木秀之」就指出,現今進口米品質已明顯進步,適合用於咖哩飯、燴飯等重口味料理。

日本食米文化勢將改變?

然而,這場變革也讓執政黨進退維谷。一方面得安撫以農民為主的傳統支持者,另一方面又得回應民眾對物價與供應的焦慮。

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官員坦言,從未見過超市貨架上擺出如此多品牌的進口米,擔心國產米將失去忠實顧客。

所以無論日本人對國產米情感多濃厚,現實終將逼人轉變?

適合做壽司的米須具備保水性高、黏性高、軟Q、冷食也不損其風味的特點。圖片來源:PxHere

食品專家長船邦彥表示,加州米固然適合重口味料理,但壽司與飯糰仍離不開口感細緻的國產米。

他指出,稻米在日本不只是糧食,更是「國運的象徵」,連天皇都會親自種稻、收割,以示民生安定。

然而,面對人口減少、農業高齡化、飲食西化與氣候異常,專家警告日本稻米產業恐難再獨善其身。長船說:「我們或許得準備好迎接一個未必吃得到日本米的未來。」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關鍵評論網》,原文標題〈日本米價飆漲:進口米、儲備米,如何引發民眾與農民的不同回響?〉。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