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稻米產量恐面臨20年來最大短缺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2023年全球稻米產量恐面臨20年來最大短缺

2023年05月18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文:張瑞邦(Tucker Chang)

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的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旗下單位「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近期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稻米產量恐面臨20年來最大短缺。

美國全球性日報《今日美國》(USA Today)表示,現階段無論是中國、巴基斯坦、美國還是歐洲,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稻米產量皆迅速萎縮,當前已無法滿足全球稻米市場需求。

rice-g94f3a5dde_1920

戰爭跟極端氣候影響,全球稻米生產大受影響。圖片來源:Royalpixelz/Pixabay

「國際間稻米的供應量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改善,就算2023年有辦法提高產量,但總體而言,稻米供不應求的窘境仍將延續到2024年。」富國銀行集團(Wells Fargo)農業食品研究部經理盧金斯蘭(Tim Luginsland)如此說道。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以下簡稱CNBC)另轉述惠譽的報告預測,2022年至2023年全球稻米缺口將高達870萬噸,前次發生稻米大規模短缺的時間點為2003年至2004年,當時國際作物市場稻米的缺口總額高達1860萬噸。

全球米價變化情形為何?

根據惠譽於2023年4月4日發布的「國家風險與產業研究」(Country Risk & Industry Research)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迄今的國際平均稻米價格約為每美擔(cwt)17.3美元,預計2024年將因產量增加而下降至每美擔15.5美元。

《CNBC》解釋,「美擔」是計算稻米等特定商品的英制重量單位,該單位又稱「短擔」,一美擔等於100磅,約與45.359公斤等重。

惠譽解決方案大宗商品分析師哈特(Charles Hart)解讀,全球稻米短缺造成的衝擊已經相當嚴重,因短缺引起的米價飆漲將影響全球35億主食為米飯的人口,特別是全球稻米消費高達90%以上的亞太地區衝擊更劇。當前的國際米價已創10年來新高,且2024年的米價預估仍會維持在相對高點。

「有鑑於稻米是許多亞洲國家的主食商品,米價可被視為食品安全的關鍵決定因素,尤其對那些貧困家庭而言更首當其衝。」哈特這般分析。

《今日美國》表示,受稻米短缺影響最嚴重的國家除中國、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緬甸及日本等亞洲國家,位於南美洲的產稻大國巴西也深受全球稻米減產衝擊。

pexels-huy-phan-1422385

米飯是許多亞洲國家的主食,稻米價格是重要民生問題。圖片來源:Huy Phan/Pexels

有哪些原因造成稻米短缺?

《CNBC》認為,稻米短缺的主因與仍在進行的俄烏戰爭、中國及巴基斯坦等稻米主要生產國所遭遇的極端氣候有關。

以世界最大稻米生產國中國為例,該國於2022年下半年遭逢豪雨及洪水災害,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廣東省等主要水稻生產地皆有大面積稻田損毀,2省份在洪災期間的累積降雨量更達20多年來次高。然而時至2023年,中國部分地區卻正在經歷2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此情形同樣衝擊水稻收成。

美國農業部(USDA)指出,佔全球稻米交易量7.6%、屬於全球前5大稻米生產國的巴基斯坦亦於2022年碰上嚴重洪災,稻米年產量因此崩跌31%或600萬噸。

惠譽分析師哈特另外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眾多產業供應鏈遭到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小麥、玉米、葵花油等穀物相關食品價格飆升,此時稻米便成為首要的糧食替代品,全球對稻米的需求也隨之增高。

業務涵蓋食品工業、農業機械貸款等金融交易的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旗下資深分析師泰卡拉(Oscar Tjakra)認為,美國及歐盟等西方國家的稻米產量較去年同期銳減,亦是造成當前米價攀升的原因之一。

《今日美國》補充提及,阿肯色州(Arkansas)、密西西比河三角洲(Mississippi River Delta)、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與德州(Texas)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區(Gulf Coast),以及加州(California)沙加緬度河谷(Sacramento Valley)皆為美國稻米的主要出產地,但這些地區因受氣候影響致使稻米呈現減產趨勢。

位於西歐的法國、德國以及英國等地,則因遭受20年來最嚴峻的乾旱而導致水稻收成欠佳。

「現今全球的稻米出口所遇到的挑戰比其他穀類商品更為嚴峻,這與身為稻米生產大國的印度所祭出之『出口限制』政策亦有關連。」哈特這般表示。他也指出印度的稻米出口量佔全世界約40%、銷售地區觸及全球約150多個國家,但該國從2022年9月開始禁止碎米出口,並徵收20%的出口稅,這些舉措皆進一步驅動米價上漲。

此外,印度今(2023)年的水稻收成情形也令人堪憂,根據惠譽的報告顯示,印度氣象單位雖強調該國近期將迎來西南季風所帶至的豐沛降雨,但預計2023年第二季及第三季的農作收成,恐受熱浪等極端天氣型態衝擊。

pexels-suzy-hazelwood-1306548

為維護國內糧食安全,稻米輸出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圖片來源:Suzy Hazelwood/Pexels

米價預計何時能回穩?

惠譽解決方案指出,雖然全球當前飽受高米價所苦,但稻米短缺的窘境應該不至於持續太久,預計全球稻米市場將於2023年至2024年逐漸恢復供需平衡的狀態。

「我們認為稻米市場將持續回落,並於2024年至2025年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且2024年稻米的價格有機會下跌近10%,價位將來到每美擔15.5美元。」惠譽解決方案在調查報告中如此寫道。

該報告也相信,在2023年至2024年米價逐步回穩的狀況下,預計屆時的稻米總產量將較當前同期增長至2.5%,但由於水稻生產受氣候因子影響甚鉅,因此目前的評估仍可能出現落差,同時外界也寄望已是全球水稻生產大國的印度,能在未來5年內擔起稻米出口更重要的國際角色。

儘管如此,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泰卡拉仍提醒,在米價回穩前可能尚有部分國家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例如目前的稻米短缺將墊高印尼、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及眾多非洲國家的稻米進口成本。

然而,並非所有亞洲國家都受到稻米短缺的衝擊,《CNBC》以新加坡為例表示,雖然新加坡的稻米幾乎100%由國外進口,2021年更有超過28%的稻米向印度購入,但星國受影響的程度遠不及菲律賓或印尼,主因在於米類及相關製品在該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佔比極小。

《CNBC》解釋,新加坡的消費者傾向將更多的開支用於非基礎食品等日常服務,這似乎已成為高收入國家的典型消費態勢;而相對低所得或中低收入水平的國家,則較傾向支出更高比例的費用在大宗食品上。

美國紐約農業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資深研究分析師高佛瑞(Kelly Goughary)另揭露,當前已有諸多國家被迫削減國內糧食庫存,而非洲諸國、巴基斯坦、土耳其、敘利亞等已深受國內食品價格飆漲之苦的國家,更成為這波稻米短缺的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