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學苑:《女農討山誌》綠生活的開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綠色學苑:《女農討山誌》綠生活的開始

2007年08月05日
作者:陳品潔

女農阿寶 (圖片來源: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一位人稱「梨山阿寶」,突破傳統的價值、階級、性別、與文化侷限,「投筆從農」討山去,曾在小小台灣引起一股津津樂道的旋風,《女農討山誌》就是阿寶討山過程的生活記錄。

登山的人是否就有愛山的表現?怎麼樣才叫做愛山?如何才能減少登山對山林的破壞?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直接卻不易解答的問題,背後一連串的脈絡關係太複雜、太打擊這個講求快速、效率的社會秩序。環境問題因為更切身,使人更能逃避,於是,經年累月地蘊釀,爆發出一連串的環境災害,是整個社會不願面對真相所致的悲劇。阿寶說:「我在羊群中長大,慣聽狼族的種種邪惡,始終不敢離開牧犬的衛護」。面對這樣的指陳,他放下一切,踏上人生的討山之旅,這本書是他打破羊群禁忌的紀錄,也是一位為破碎土地的動容而行動的子民,對於整個文明消費生態文化深刻的反省。

阿寶說「大自然何嘗需要人去成就它什麼?」生物圈有一套比「農民曆」、「廿四節氣」更縝密的規則,水要怎麼流?風要怎麼吹?氣候要怎麼變?凡規則之外者就淘汰出局。農作物會不會豐收?經年累月與土地相處所累積的智慧告訴農人,除了盡到灑下辛勤汗水的責任之外,其它的就要交給老天。討山人除了「看天吃飯」,還得比農人多一份對自然山林中植物相與動物相的變化的覺察能力。

然而今日的梨山,除了地形、高度與氣溫異於平地外,生活條件已漸趨一般農地。山坡地上除了果樹、農人、商家、農民口中的害蟲之外,原生植被與野生動物在開發政策之下多已絕跡。觀光與農業的加乘效應的結果,山坡地承受超限利用的壓力,農藥施灑與過度栽植造成土壤微生態系消失,加上水源汙染與廢棄物傾倒山坡地等問題,使當前所見的梨山滿面瘡痍,集台灣山坡地開發之大成,在地人無辜地施加環境的壓力,山下的人無辜地遭殃。如何面對人和自然原本就有衝突?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該取?該捨?該如何生活?阿寶的掙扎,相信也是許多人良知上的掙扎。作者復育山林的過程、遇到的挫折與務農的發展脈絡,和梨山命運的交織,值得讀者搭配作者與馬丁的手繪圖細細品味。

從護惜土地的理想開始,實踐的過程中,原本對於環境被破壞的憂心憤怒、憂急、沮喪和挫折,在新的生活工作的方式,不斷學習思維與領悟,慢慢「淡出」找到生活平衡,讀者可以看到一位高知識分子投筆從農的掙扎與轉變。這種生活態度,是逼迫自己破繭而出的力量、是因應自然之道共同進步的文明的基礎。書中可以看見阿寶對於自我認真與要求的態度,和對於自然深刻的筆觸和尊重。

2003年,曾經突發奇想而打電話跟阿寶說:「我跟你到梨山一起種水梨,你提供三餐,我不支薪好嗎?」他冷冷地的回我說:「有很多人都這麼說,也上來住了一段日子,後來就不了了之!」他說得很實在的,要像他這樣「實踐理想」,我的確沒有這樣的勇氣與決心。直自今日,我仍然不認識阿寶,只道她叫李寶蓮,和其他看過《女農討山誌》而深深感動的人們一樣,命運交會的原因無法追究,交會的光芒卻融化心中堅硬的某個角落,著實改變了許多人原本的生命。如何認真的「討」生活,透過這本書閱讀阿寶的生命經驗,這份認真將轉化到你我的生活中。

《女農討山誌》      

《女農討山誌》

  • 作者:阿寶 
  •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出版日期:2004年2月25日   

【相關連結】

寶蓮園

【延伸閱讀】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綠色學苑開課囉!本書為第十二次聚會分享主題。希望看完這篇書介後,也會讓您愛上這本書,並且來綠色學苑裡分享您的感動與想法囉~~

有關綠色學苑的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請見http://e-info.org.tw/node/1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