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能高越嶺 一段跨越中央山脈的雪封行 (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走山的人

走過能高越嶺 一段跨越中央山脈的雪封行 (上)

2005年05月26日
作者:紫秋千;攝影:紫秋千

僅以此篇文章,悼念此次「屯原山難」3位早逝的英魂。

這次重新校稿本文時,心情是難過的,右圖正是此次事故發生地,2個多月前我剛走過,危險的程度,令我膽戰心驚。

此次再差幾百公尺就快要回到登山口,安全下山,但在風雨中,回家似乎是一條遙遠的路。

很多人都在問,為何下雨天還要上山,當您看完此系列連載的文章後,或許會有些答案。

雨夜朝山而去

步道的一景沒有一個登山的人願意在天氣不好時上山,在埔里夜市時望著車窗外不停下著的雨,那種雷公閃熾的滂沱,著實讓人心慌,這一路上在車裡,包括夜宿盧山國小地板上,心情始終很複雜。

登山口依舊是雲霧瀰漫,不過雨勢已稍歇,能高越嶺因是國家級步道,故林務局維護的相當安全,領隊也做出依照原計畫而行的決定,這短暫的雨停,事後回想卻是此行唯一的好天氣。

沉重的腳步

步道一景去年曾經造訪過古道的西段,那時正逢中秋天高氣爽,一路走來能高主峰在旁巍巍相伴,這次在細雨亂飛的迷霧裡,就連野花也鮮見,同行的隊友大多默不吭聲,低頭往前走去,雨衣加身,重裝在肩,心情一如腳步之沉重。

能高越嶺,西起霧社,沿塔羅溪上行,經廬山、屯原、尾上、天池,越過中央山脈能高山區後下木瓜溪,沿奇萊、盤石、水濂、銅門等地到達花蓮,全長約為83公里,其中扣掉車子所及之處,再加上山崩受阻的路段,總共得踢45公里的山路。

3天走上45公里,而這3天還是一路的重裝,背上近20公斤的裝備,包括吃的穿的用的雜七雜八等,這次的縱走路線在行前便是計劃要讓自己登山生涯有所歷練與成長。

寒流攪局

不過,這波強烈的冷鋒過境,確屬意外插曲,大夥苦中作樂的打趣著今晚下雪的可能性有多高,侃侃而談哪個南湖大山,哪次北二段,還是去年的天池山莊覆雪有多深,過往的英勇戰績總得到山友們的附和,或多或少也沖淡雨下不停的憂鬱。

迷霧中的吊橋整條步道,吊橋一座座不斷出現,多是穿越懸崖溪溝,同時因為下過雨的關係,部分原本落石路段得小心通過,在平緩的古道西段更增添刺激性,大概是因為兩年前走奇萊南、能高北時已造訪過,所以我示意隊友們先走,趁這難得雨停多加取景。

以前行走高山,常想先趕路攻頂,待回程下山時再補拍風景,不過這次的越嶺,是一去不回頭,若不把握機會則徒留遺憾,雖是一片朦朧景象,但行走於雲霧之間,旁有鐵杉、松蘿相伴,再加上路上幾個小瀑布洗滌滋潤,即使天氣不可能放晴,但試著調適心態,讓自己隨遇而安。

海拔最高瀑布

有一年秋天在天池瀑布合影,回去找資料才知是台灣海拔最高的瀑布,如今再次造訪,大雨過後,三層更添壯觀氣勢,只是昔日山友早已各自分飛,只剩古道上的滄桑孤寂。

我倚靠欄杆上,靜靜的望著,直到雨勢再次無情的滴答響起……

1951年,台電公司拓寬能高古道,沿越嶺架設萬大-銅門線輸電線路,127座的高壓電塔,串起東西部的電力長城,並於每隔約10公里處設立雲海、天池、檜林、奇萊、盤石、龍澗、銅門等保線所,以供施工及維修時住宿。

台灣海拔最高的瀑布   沿途的輸電鐵塔   雲海保線所的貓為抵抗天然的氣候而長毛

此次再度造訪天池山莊,拜寒流來襲之賜,竟然還有通舖床位,不必艱苦地在外紮營,而且來自各路的英雄好漢同擠一室,多的是一則則登山經驗談,聊天蓋地,在山裡還是離不了山的話題,大夥是聽的津津有味,不過許多隊伍原訂的順攻奇萊南峰大多被迫取消。

荒山裡的溫暖

茫霧中雨不斷的下,強風吹的門吱嘎吱嘎的響,而此時山莊外氣溫只有4度。

忽然,山莊的門一開,進來一隊大約10名年輕的孩子,她們是能高安東軍走到一半準備撤退的隊伍,這條在我心中的夢幻路線,一條需重裝走上6天的縱走路線,那稚嫩的臉龐卻是歷盡風雨交加後的蒼白與直打哆嗦,讓人感到心疼。

這為何明知道下雨天還要上山的疑惑,又在心裏不斷響起,尤其輾轉聽到原本同行的隊友今晚過後,將有3人中途放棄隨他隊下山之消息,更加不解自己到底在堅持些什麼。

天池山莊指示牌   往古道東段的路   山莊前的枯木

只是一個信念,一直支持著我往前邁進,「再冷,也僅止如此吧?」在心裏思量的同時,卻不知精采的就在次日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