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發現30新品種海蛞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生館發現30新品種海蛞蝓

2007年09月11日
摘錄自2007年9月10日自由時報屏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國立海生館於2007年計畫調查恆春半島後壁湖、合界、出水口一帶潮間帶與亞潮帶海域的海蛞蝓,記錄到囊舌目海蛞蝓共6科34種,其中30種是台灣首見。

海蛞蝓分佈於全球各大洋,已知海蛞蝓分成囊舌目、頭盾目、海兔目、側鰓目、裸鰓目5大種類,種類約1800種。其中又以囊舌目海蛞蝓數量最少、色彩最為豐富多變。恆春海域囊舌目海蛞蝓數量約佔全世界的1/10。以海藻為食的囊舌目海蛞蝓,與海藻存有共同演化的密切關係,受限於海藻種類,囊舌目的豐富度也會受到侷限。

後壁湖海域海蛞蝓種類多達5、6百種,且不乏世上首見新物種,其多樣性和密集度連美國知名海洋生態保育及囊舌目分類學家辛西亞.羅布利基(Cynthia D. Trowbridge)博士也同聲讚嘆。目前台灣已記錄發表的海蛞蝓只佔後壁湖的一半。

一般來說,後壁湖海蛞蝓棲息在水深5米至10米深,海蛞蝓非常嬌小,體長在0.5到2.3公分之間,與豆丁海馬的迷你程度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