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嫦娥找到奔月之路─談光害問題 | 環境資訊中心
中秋節特輯

幫嫦娥找到奔月之路─談光害問題

2007年09月19日
作者:香璞

多久沒有看星星了?月亮呢?中秋節總該看一眼吧!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月亮卻在燈火闌珊處?不不不,觸目所及,一路上燈火通明,恐怕連嫦娥也難以分辨奔月之路了!

中秋節,一個充滿傳奇,蘊含豐富文化意涵的節日,長久以來,人們期待在這個特別的夜晚,看見又圓又滿的月亮。然而,老祖先們大概料想不到會有一天,月亮不再是夜晚天際最明亮的存在。到底發生什麼事,使得那些在黑夜中閃亮明星不復見?現在大家琅琅上口的光害,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都是愛迪生惹的禍?

燈火通明的夜色,是否阻礙了嫦娥奔月之路?(圖為台北金瓜石夜景,莫聞攝)想想看,當愛迪生點亮第一盞燈泡時,曾帶給人們多大的驚奇與希望!照明設備的發明,帶給人們夜間行動的方便和安全感,但過度使用、依賴的結果,反而形成問題。過度的照明並不能使環境更安全友善,反而成為污染源之一!

「光害」英文為「light pollution」,明白指出這是一種光線的污染,是人類過度使用照明系統而產生的問題。光害的種類包括光害騷擾、過度照明、眩光、雜亂及天空輝光等。而都會區的燈光、廣告招牌、霓虹燈、高爾夫球場或棒球場的照射燈、路燈、隔壁鄰居投射過來的光線,甚至夜釣船的燈火,都是光污染源。沐浴在這些光線中,你曾否想過其必要性?

自從有了光害……

圖說:香港光害嚴重,損了「東方之珠」的美稱(攝影:朱漢強)在了解光害的概念之後,不難想像其特殊性,越工業化的國家,越容易有光害的現象。光害是一種能量的浪費,當光線並不是照射到預定的目標時、製造的光線比需要的更多時,都是能量的浪費。更不可思議的,過度的照明並沒有增加安全性,反而減低了安全性。例如,錯置的燈光、炫光等,都適得其反。而光害也使人們無法在夜空看到月亮或星星,影響天文觀察及研究。同時,過度的光線可能也影響人們的健康,並改變生態。有越來越多的報告針對光線對人體的影響,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使人體無法滿足對不同光線的需要,逐漸形成健康上的問題。

想想我們熟知的螢火蟲,因為夜燈而迷失,無法達成繁衍的功能,造成台灣螢火蟲族群大幅減少。畢竟灼亮的夜燈要比螢火蟲忽隱忽現的光芒來得實用而穩定,但是即使在台灣偏遠的山區,一路上夜燈明亮如晝,使得以往在台灣田野隨處可見的螢火蟲,現在只能在某些特定的保育區,和沒有人居住的深山地區才能發現蹤跡。雖然光害不是造成螢火蟲滅絕的唯一原因,卻是有可能改善的。在談保育螢火蟲時,檢視某些地段路燈的設置方式,是我們可以優先完成的。

為黑暗而努力 

光害防治並不表示停止夜間照明,而是檢視不必要、多餘、錯誤的照明。針對光害防治,最熟為人知的運動為1988年成立的「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IDA),除了針對光害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並推動相關的立法及大眾教育工作,鼓勵人們減少使用不必要的照明系統,以減少光害的問題。2002年2月捷克首先在法律上要求路燈裝設的有效性,成為第一個制定全國性光害防治法律的國家。

而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密德羅申開始國際暗天週(National Dark-Sky Week)活動,鼓勵民眾在每年4月涵蓋到新月的那一星期的時段進行,關閉不必要的戶外燈光、遮蔽室內的光線,以便天空能儘可能的黑暗,並達到最佳的視象條件,讓人們有機會重新接觸夜空。2003年5月,英國皇家天文學會(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BAA)發起「Night Blight」遊行,鼓勵民眾舉報不適當的照明,用以要求當地政府改善,以維護天空的黑暗。

在台灣,則有民間團體荒野協會與企業台達電共同發起夏夜關燈活動。以「夏至關燈,冬至吃湯圓」的號召,每年夏至前後一週,以夏至為象徵,期待夏夜關燈和冬至吃湯圓一樣自然而融入地生活中。2007年「關燈」的成效,全台共有54棟建物、65萬人響應,估計活動省下30萬度電,減少排放187噸二氧化碳。

關燈,讓夜空更美麗!

關燈,節能省電之餘,又能有一片美麗的星空。現在,你可以檢查家中的照明設備是否:

  • 準確地照射到需要照射的地方,而不是向四周漫射?
  • 是否為密閉式的光源燈具,使得光線不會散射?
  • 有效率運用燈具,不浪費一顆燈泡,發揮最大照明與氣氛營造功效?

最重要的,你是否已經接受為了淨空夜空,而願意減少不必要的光源。唯有人們心態改變,才能使星空得以壯麗。

有了這些努力之後,現在我們可以談談嫦娥在月亮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