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推進大型建築的節能措施,中國每年能夠節省1億3500萬噸燃煤,但是這能說服房地産開發商邁向綠色嗎?
「最近一次黨的會議上,胡錦濤和溫家寶不斷提到利用價格、稅收和其他金融手段來抑制建設中的浪費和促進建築節能的可能性。」
「這不是白宮。」在去年3月的國際建築會議上,中國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座精美的灰白色官邸。「這是一幢區政府辦公樓」他說。他不是簡單地曝光其他地方政府官員濫用資金修建高級辦公場所。中國的最高建築官員目標直指大型建築計劃,由於它們大量消耗材料和能源,正在導致中國的環境崩潰。根據仇保興辦公室的一份最近的報告,中國現有的大型建築95%是高耗能的,造成能源浪費,能源消費是工業化國家的2到3倍。而中國的收入——及其建築——則剛剛開始增長。
但是隨著人們對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關注不斷升溫,國際上對可持續發展建築的呼喚已經在歐美的城市裏處處可聞,而且正開始在世界最大的建築工地傳播。
在仇保興的北京講話幾天後,這種呼喚聲就被聯合國放大了。聯合國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全球建築業占世界能源消耗的30%到40%,通過現有技術,如絕緣、隔熱窗、遮陽、表面防潮、更高效的照明設備和電器,很多能耗是能夠被控制的。報告指出,最重要的是,這種容易實現的能耗降低——環境學家稱之爲「觸手可得的果子」——將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排放正在使地球變暖。隨著溫度紀錄被打破以及另一個極端氣候夏季的到來,毫無疑問,中國可以採用其中一些技術。
改變的動力
儘管溫室氣體一直都沒有被納入中國領導人優先考慮的範疇,但是宣傳正在加强。「由於全球氣候變化,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的節能减排工作」溫家寶總理最近說。毋庸置疑,污染嚴重的行業,如煤礦和水泥廠,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但是建設部也注意到,全國建築業最容易實現節能减排的目標。建設部推斷,如果中國能夠使現在所有的大型建築更加節能,國家每年的煤炭消耗將减少1億3500萬噸。
當然,讓中國建築從灰色走向綠色的理由不只這些,金錢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石油供應變得更加困難了,因爲建築消耗了國家一半的能源,而在上世紀70年代,建築的能耗只占10%。於是,綠色設計不再只是一個美好的、或者很酷的事情,它正在成爲一種經濟上的必然。
那不只是仇保興或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的想法;中國綠色建築最大的粉絲是胡錦濤。胡錦濤主席擁有清華大學的水利工程學位,經常可以聽到他强調節能的優點、「十一五」規劃的兩個重要原則——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及其前景。最近一次黨的會議上,胡錦濤和溫家寶不斷提到利用價格、稅收和其他金融手段來抑制建設中的浪費和促進建築節能的可能性。
具體問題
然而,真正的「室中大象」實際上是如何將所有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討論變成一個具體的現實。看到今後10年將有幾百萬人涌入中國的城市,建設部已經下令,到2010年之前,新建築要比2005年節能50%,同時頒布了更爲嚴格的關於政府大樓和高耗能建築的區域法。但是,由於去年建設的步伐依然狂熱,國家每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能耗只降低了1.2%,根本達不到每年4%的目標。
如果政府確實有意使建築走向「綠色」,那麽其在「綠」化快速發展的資産市場方面就稱不上成功。「中國在綠色建築方面起步較晚,而且在一開始就伴隨著快速都市化、沒有充分的理論支持,意識仍停留在低水平,市場機制的發展也不完善。」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開彥教授如是說。雖然去年95%被批准建造的建築達到了政府的各種能效標準,但是仇保興副部長承認,超過80%的已完工建築——面積大約爲20億平方米——完全忽視了這些標準。
「中國樂於接受新觀念,並且越來越願意改革,但是將其轉化爲立法將花費一些時間,而對房地産開發商來說,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應對挑戰」尼克•湯普森說。他是Cole Thompson Anders建築公司的首席合夥人,曾經爲中國的綠色項目工作。「中國的城市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常常是針對高端市場,有時需要車載運輸才能使之起作用,而且很少認真地專注於環境性能。」
事實上,儘管外表灰色、略顯笨重,北京一些最大的房地産好像都沐浴在一片綠色之中。在健身中心和電影院的宜人背景前,矗立著北京一些最新建築的戶外廣告牌,這些建築都冠以牧歌式的名稱,並擁有田園風光般的環境標準。但是房地産經理瓊斯•蘭格•拉塞爾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北京和上海,只有少數建築真正達到了基本的可持續發展標準。甚至連承諾環保的國家體育場,也因過度使用鋼材而遭到了批評;其他人則把東灘,這個上海附近一個橫空出世的奢侈的生態城市稱作「漂綠」而不是綠色勝利。建設部部長對「綠色」一詞被濫用非常失望,以至於直到今年,建設部的官員只說「可持續發展的」建築。
不管是什麽詞,現在建築專家都正在努力做出規定。3月份,開彥所在的房地産研究會創立了中國的第一個綠色建築委員會(CGBC),目前正致力於使美國LEED(綠色建築評估體系)的綠色建築標準適合於中國的建築商。北京的第一座綠色建築,被稱爲ACCORD21(中美21世紀合作發展協會)的政府辦公樓仍是中國唯一通過LEED鑒定的建築(雖然其他一些樓房也在鑒定中)。雖然政府已經設定了自己的綠色建築標準,而且像萬科這樣的房地産開發商也很欣賞其內部政策, 但是很多人都承認,對於中國來說,LEED才是真正的綠色建築的標志。它更全面、更容易理解,而可能最重要的是,它被全球承認。
「特別是對一家國際公司來說,擁有一個全球標準是重要的」可持續發展建築專家、American Sinotech公司顧問團主席羅伯特•沃特森說。「不久,人們將認識到,這些建築更出色,或者它們在經濟上表現得更好;他們會想,‘我們最好順應潮流,否則我們將敗給競爭對手。於是,價格將會降低。」
綠色建築的最初附加成本——大約超過一個常規建築的5%——很容易被長期節能所彌補,而且至關重要的是從擁有巨大潜力的綠色建築市場獲取的利益。雖然,到2020年中國可能會投資15000億元人民幣(1940億美元)用於建築的綠色升級,但是沃特森估計,到2012年,節能建築和綠色升級的市場價值將超過550億美元。沃特森認爲,在中國能夠最有效地推動綠色建築的,是市場,而不是政府。考慮到哪里有錢可賺——而且一共可以賺到多麽大的一筆錢——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想法。
更長遠的考慮
毋庸置疑,一個關鍵因素是跨國公司的建築。充足的資金投入,遵循國際質量標準,通過投資「綠色」,外國公司將不只改善它們在中國的形象;它們還將樹立一個强有力的共同責任典範,教育「公衆」並减少「綠」化成本。
在像中國這樣的市場中,這種公司可能是綠色建築的數字時代的空間競賽。「在美國,對尖端技術投資的是軍方和企業,然後,消費者從中獲益」可持續發展研究者范楊說,最近他作爲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代表團的一員訪問了北京。「我認爲,中國一定會發生相同的事情。」通過繼續在其自己的建築中推行綠色,支持大學研究並爲私人開發商創造經濟動力,政府依然能夠,並應該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最近的一次建築會議上,當提及昂貴的綠色建築材料和技術時,北京的房地産開發商潘石屹表示:「需要有一種機制,在消費者、房地産開發商和政府間分攤提升的成本。」
一個解决方案應該能回應國家——和世界——對綠色建築的呼喚,那就是在國內生産材料。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産量爲世界最高,這千真萬確,中國因此而自豪,而且一些中國最富有的企業家已經在風力技術和太陽能技術領域獲得了回報。但是相對於德國、歐洲、芬蘭和日本,其綠色材料工業就相形見絀了。
但是,與綠色材料一樣重要,中國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更長遠的考慮:城市如何設計,綠色技術如何組合,以及建築如何能夠在改善環境的同時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小細節成就大事業。政府表示,一開始就進行合適的家庭裝修,避免重複裝修,一年便能夠節省300億元人民幣(約40億美元)。
這是全中國的一個教訓。當建造大型建築和城市的時候,中國從一開始就必須要考慮「綠色」。否則,亡羊補牢,爲時晚矣。
首頁圖片Peter Morgan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