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今年(2007)八月底開始執行「澎湖縣政府辦理望安鄉東西嶼坪生態旅遊推廣計畫」,並自九月起至明年(2008)六月止,於每月最後一週的星期三刊登專欄文章,帶領大家跟著我們一起認識、了解東西嶼坪,並一起由實做中學習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永續經營方式。藉由這樣的開始,帶入更多的關懷與努力,期望未來,能讓更多人體驗這兩個小小島嶼上的豐盛,並也為他們帶來能永續經營的未來。
向島嶼行去
前往東、西嶼坪的海上,心中懷著興奮、壓力等等複雜的情緒,最初,一個陌生的地名,會在未來這一年,與我們密不可分,到未來,他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陌生的地方將隨著我們這一年進行的資源調查逐漸清晰,而他的未來同時也變成我們的大事業,這樣的責任,是甜蜜的負荷呀!因為這是一份令人喜愛的工作,是一個希望,對小島的前景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充滿熱誠的希望他們好。但,對東西嶼坪而言,我們也是外來者,我們真有權力、有能力規劃經營他,讓他們很好嗎?而如何才是「好」呢?又能維持多久呢?
尋找保育與經濟發展間的平衡點
東、西嶼坪是屬於澎湖縣望安鄉的兩個小島,面積分別約為46公頃及35公頃。2006年的戶籍資料中,分別有585人及209人,然而目前實際居住於當地的居民人數均不超過20人。為何這兩個小小的島嶼,會吸引著我們迎向他的懷抱?起因於2002年,某一次與旅遊業者在嶼坪周邊海域進行探勘,當時在岸上就能看到兩人雙手合抱也抱不住的珊瑚。潛入水下的熱帶珊瑚叢林,其景色之美,更不亞於許多國外浮潛聖地。自此,東西嶼坪海域成為少數人知道的「天堂」。然而,也有些區域受到毒魚、炸魚的影響,成為珊瑚墳場。因此,如何在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間,找到平衡點,在發展旅遊時,能讓遊客在造訪的同時,也兼顧環境保護,是讓這「天堂」得以永續的重要課題。
無可取代的無煙囪產業
永續發展必須是建構在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經濟發展方面,東西嶼坪以往是以漁業為主的經濟體系,然而,隨著人口大量外移減少,已沒有大規模的漁業活動。那麼,發展觀光呢?依據1998年內政部營建署指導之「澎湖縣綜合發展計畫」中提到「東西嶼坪均無主要的觀光景點」,且居民稀少,「若引入觀光活動,也僅能支援簡單的零售商業」。這麼樣一個人口大量外移,觀光前景也不被看好的地方,我們卻抱持著希望,要為這小島創造利益,但是,什麼樣的利益才是適合這個地方,而且可以長久的呢?開放博弈產業是近來熱門的話題,但是台灣到底要什麼,澎湖到底要什麼呢?島嶼的存在有自己特殊價值,有自己的特色和內涵,這些,是不是可以用來發展具有地方特色且無可取代的觀光產業。
本世紀的另一項新興產業-生態旅遊,是所謂的「無煙囪」綠色產業,然而,生態旅遊的精神也是在建立當地環境與經濟發展的永續性,並非『消費』生態的旅遊模式。例如風行一時的「踏浪」活動,其實是「踏爛」了珊瑚礁淺坪區。這些沒有經過詳細整體規劃管理的方式,只是打著生態旅遊名義的速食旅遊,其實違反了生態旅遊「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的宗旨。
社區參與為重要根基
觀光發展,僅是永續島經營理念的一部份,在滿足了經濟效益外,同時要注重環境狀態的維持。而最重要的是,若要能長久經營,這些工作需要獲得當地居民的共識和參與,才能永續。
未來一年,我們的工作將從自然資源調查,包含海域、陸域以及人文調查開始,這些資料的收集彙整,有助於發展具當地特色的重點,同時將生態敏感性高的地區做好妥善的規劃。另外,結合學者專家、居民、旅遊業者與政府團隊,一同規劃生態旅遊經營管理計畫及準則,並評估當地公共設施的規劃。這些努力都將成為推動東西嶼坪生態旅遊的助力。
合力打造永續島
東、西嶼坪的工作不是只有在這一年,就長期而言,還需配合發展生態旅遊帶入人潮後的配套措施,例如生態承載量控制、硬體設施逐步朝向綠建築等友善環境的方式、更多的在地參與,以及進一步與周邊島嶼結合的整體區域性規劃等目標,期望將這一結合「跨界利益」(Benefit Beyond Boundary)的理念與方式,讓東西嶼坪朝向「永續島」的方向發展。
這長期的經營方式,對於我們,是一項挑戰,也是台灣在發展離島生態旅遊的新方向。這理想與使命,並不光是一個團體或是一小群人就能完成的工作,期望能從這一點努力開始,在經營這個大事業時,能匯集更多能量的加入,使東西嶼坪在所有參與者的努力下,成為台灣「島嶼永續發展」的經營管理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