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09日
摘錄自2007年11月8日新華網貴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的最新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縣11月7日正式開通空中航線,使人們得以便利進出這個享有「地球腰帶上綠寶石」美譽的地方。一些旅遊界的人士不無得意地預測,懷揣大把鈔票的全球遊客今後將蜂擁至此。
然而,過度的商業開發嚴重幹擾和衝擊保護工作,已成為中國境內的世界遺產地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中國曾有六處世界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黃牌警告。例如,雲南麗江古城由於盲目對原住的納西族人口實施遷離,反而損害了這個世界遺產的原生態及其真實意味。而由於過分追逐商業利益,故宮、頤和園、天壇的大修工程也招致了如潮的社會非議。
專家們指出,究其原因,一些地方缺乏開發性保護的經驗,急功近利的思維使排在第一位的遺產保護被商業開發嚴重衝擊。 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業勤說,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好大喜功,用城鎮化的標準來要求世界自然遺產地,例如將豪華的賓館和大量服務設施修建在保護區的核心敏感區,長此以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說:「世界遺產不能只重申請和旅遊開發而不重保護。」 為準確定位、把準方向、科學推進,荔波確定了國際化專業旅遊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三個支撐體係。 委托西班牙FUDE公司編制《荔波縣旅遊發展規劃》,力求旅遊發展定位與國際接軌; 委托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研究所編制《荔波縣國際化專業旅遊城市概念性規劃》,旨在指導產業布局、土地利用、項目策劃; 由省建設廳組織省內專家完成《荔波縣城市風貌定位調研報告》,指導荔波城市風格的把握。
專家們則擔憂,一個原本青山綠水、稻田與黔南民居相映成趣的古樸小城,如何在建設過程中保住原風貌,如何在滿足旅遊服務需求的同時,不失去綠寶石的原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