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塵對北大西洋的致冷效應 影響颶風生成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撒哈拉沙塵對北大西洋的致冷效應 影響颶風生成

2007年12月20日
摘譯自2007年12月16日外電;鄭佳宜編譯;蔡麗伶審校

撒哈拉沙漠。圖片來源:Wikipedia美國太空總署(NASA)衛星資料,為2005和2006年6月同期北大西洋海面溫度的差異提供了新解;沙塵所產生的致冷效應,不僅是海面降溫的主因之一,很可能也影響這兩年的颶風動態。

溫暖的洋面氣流是催化颶風的熱源,形成更強勁更頻繁的颶風。2006年颶風季裡,北大西洋始終維持在相對低於2005年的海面溫度;整季只出現5次颶風,也明顯少於2005年的15次。

太空總署高達太空飛行中心的劉和金兩位研究員指出,被西風帶至北大西洋上空的撒哈拉沙塵,成為阻隔陽光直射海面的屏蔽,這可能是造成海洋表面溫度下降的主因。

他們這項成果,已於12月8日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學報,不僅是第一份定量估計沙塵對北大西洋致冷效應的實驗數據,劉和金認為,沙塵足以說明3至4成這兩年間海洋表面溫度的差異;他們還帶出另一層思考議題:沙塵對颶風生成和動態的影響。

劉在2007年稍早發表的研究中首次推測,隨風西行的撒哈拉沙塵,在大西洋上空阻隔日光直射海面,不僅降低海表面溫度,也大大減弱2006年的颶風強度。這個構想在科學界引起正反兩方激辯,多為質疑沙塵對溫度的影響能否和聖嬰現象相提並論。

「之前的研究多將焦點放在乾熱氣流和撒哈拉沙塵暴的關係如何影響個別颶風成因,而我們的研究則首次聚焦在沙塵本身的輻射效應如何影響海面溫度,這個影響層面可能達整個颶風季之久。」劉進一步闡述。

他指出,「這份研究並非否定聖嬰現象對海洋表面溫度的影響力,只是提出沙塵有其不容忽視的關鍵性。今年的颶風預測再度失準,或許是說明現有模式猶有不足之處的又一實例。」

參考資料:ENN